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口述历史之夜 | 陈墨:什么是口述历史?

来源:帮宁工作室
2019-11

每个人类个体是否都值得采集和收藏?

口述历史之夜 | 陈墨:什么是口述历史?

作者 | 陈 墨

编辑 | Jane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编者按

什么是口述历史?口述历史和口述史学是不是一回事?我们每个人类个体是否都值得采集和收藏?

2019年11月8日晚,中国传媒大学中传讲堂,在由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口述历史之夜”上,资深口述历史学者、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陈墨提出上述严肃学术命题。

陈墨自2007年起参加“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项目,迄今已采访上百人,采访时间超过1000个小时,他同时还参与“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编审工作。在2019年问世的《口述史学与心灵考古》中,他提出“人类个体记忆库”概念。

以下为其现场发言摘要,帮宁工作室略做编辑。

两个月前,我在天津体育学院参加口述历史中心成立暨第一届体育口述历史研讨会,中心主任是一位退休大学校长,他说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慨。他说,他一生参加了很多首届研讨会,然后就没有第二届和第三届了,而我们已经办到第五届。常言说“事不过三”,我们已经破五,非常值得祝贺。

分享精彩的口述历史故事之后,总要有一些人在幕后的幕后。因为采访口述历史的人是在口述历史前台的幕后,对口述历史做出研究、分析和评价的人是在幕后的幕后。这些故事没那么精彩,但是它很有必要。因为对世间事物和人类记忆,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口述历史之夜 | 陈墨:什么是口述历史?

刚才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硕士项目主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副主席Amy Starecheski对分享项目进行了精彩到位的点评,口述历史具有的学术意义和人文价值她已经讲过,我来做一个简短版的总结。

口述历史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为百科知识提供学术信息和资源;二是为各种学科探讨提供一种单独研究的学术路径;三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能积攒大量数据,为大数据时代以及大数据时代引领的学术范式革命准备学术价值。

今晚大家分享更多的是人文意义。口述历史可以抚慰我们的乡愁,赋予人类的尊严,留住既往的历史,对抗我们的遗忘,激活我们的生活热情,增强我们社会文化创造的活力,提供社会上人与人交流的渠道,让社会正能量得到更好的发掘和传播。

但这些人文价值和学术价值背后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比如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什么是口述历史?如果问十个人,可能有十一点五个答案,因为有些人五分钟前提交答案,五分钟后就会修正这个答案。

我自己对什么是口述历史这个答案就修正过好多次。一开始我给出的答案是,口述历史是借用录音录像方式记录个人记忆,就是对个人记忆进行采集、收藏、研究、开发和利用。

后来发现不对,那些科学家口述历史不仅是对记忆做出记录,同时也对科学思想做出记录,所以我增加了对个人记忆和思想进行采集、收藏、开发和利用。

今天晚上看到这些项目分享后,发现又不对了,除记忆和思想之外,还会对他们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口述历史进行传承和收藏,开发和利用。

口述历史之夜 | 陈墨:什么是口述历史?

什么是口述历史?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真正解决。紧接着的问题是,口述历史和口述史学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英文只有Oral History,没有中文的口述历史和口述史学?口述历史研究者所面对的最基本问题是,口述历史应该以何种方式来为人类知识的生产和情感抚慰提供最有效、最规范的服务和支持?

然后又面临下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口述历史和个人记忆不是一回事,个人记忆和历史真实也不是一回事。我们当然可以通过个人言说去考察个人记忆的特点,通过个人记忆的特点去计算其陈述历史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让我们逆向而行,通过记忆和历史的真实偏差计算出这个人,以及我们人类心灵真正的奥秘?能不能通过言说、记忆和心理区别计算出这个人,以及我们人类普遍言说和心理记忆的特点?

在我看来,口述历史还有一个终极问题,那就是人类每一个个体是否都值得采集和收藏?如果不是,那么谁的记忆值得采集和收藏?谁的记忆不值得采集和收藏?

如果是,我们该如何采集和收藏?如何研究和分析人类所有个体记忆?并且如何界定他们的意义?

口述历史之夜 | 陈墨:什么是口述历史?

这还不是最困难的问题。口述史学最尖端、最困难的问题是,是否个人的一切记忆、一切经历和一切言说都有价值?

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如何分辨哪些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如果是,我们要做哪些工作把口述史学真正地盘划下来?并且通过哪些有效技术手段和可规范、可复制方法,能够把口述史学建立得更扎实,更具科学性,而且更有温度呢?

十几年来,我一直试图对这些问题做出自己的解答。很可惜,我才疏学浅,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此生渴望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知道这些答案有待于在座年轻朋友做出漂亮的解答。

"'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