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白名单废止,新能源汽车撤掉最后一层保护网
现在最后一层保护网也已经撤去了, 新能源汽车完全市场化的时间 节点已经到来
生于2015年,卒于2019年。完成使命之后,一项行业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6月24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工信部决定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
四年间,《规范条件》出台又退出,实际上也映射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进步。
2015年3月26日,《规范条件》发布,从企业基本要求、生产条件、技术能力、产品要求、质量保证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几个方面对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给出规范意见,并于同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彼时,我国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生产企业数量过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有数据为证:截至2014年底,《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内已有近150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生产的1600余款产品,累计总产量不足16万辆,但涉及动力蓄电池配套生产企业却有177家。
行业发展极为散乱,企业良莠不齐,基于此,工信部出手发布了《规范条件》。动力电池企业自愿申请,工信部组织专家组对申请企业进行评审,审核通过的企业会进入公告名单。
自2015年11月11日起,到2016年7月13日,工信部先后公布了四批目录名单,包含57家动力电池企业。这份企业名单被称为电池白名单。
《规范条件》表示列入公告的企业名单将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性依据,虽然没有明文表示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与电池白名单挂钩,但这已经被业内视为行业潜规则。
这项被解读为扶持本土电池企业的政策,对外资电池来说,却是噩耗。没有一家外资电池进入这份白名单,这意味着它们在这个市场不受欢迎。
2017年2月,SKI在华合资工厂——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电池厂停产。三星SDI在华生产基地——2015年10月竣工投产的西安工厂(三星环新)也于2017年暂停扩建。
其实,2016年11月22日,工信部还曾公布过一版《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
相比于2015年出台的《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在产能上提出了新要求,其中,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亿瓦时,系统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80000套或40亿瓦时,要求相比之前最多提高到40倍。
意见稿一出,立马引起轩然大波。当时能符合这个产能要求的仅有比亚迪一家,宁德时代也要在扩产后才能达标。多家电池企业纷纷表示困惑。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直言,这个意见稿不合理。
最后这个征求意见稿不了了之。但主管部门支持头部电池企业的意图已经明确无误地传达出来。后续工信部没有再出台相关文件,电池企业目录名单也没有再更新。
其实也根本没有必要再出台更多的目录了,国家支持汽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做优做强的目的已经达到。
2018年我国实现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较2016年减少了一半,同时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比达到了83%,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产品布局已经趋于合理。
看来,工信部当初制定《规范条件》这一政策的初衷已经实现。现在废止这个已经没什么作用的文件,也是火候到了。
谁人欢喜谁人忧
此事一出,最高兴的无疑是外资电池。
外资动力电池企业意图在中国市场卷土重来是2018年就已经有的苗头。
2018年3月,松下大连工厂正式量产供货,主要向北美和中国市场供应方形动力电池。
2018年7月,总投资20亿美元的LG化学电池项目落户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一期项目预计在2019年第四季度实现量产。
2018年8月,2017年在华合资工厂停产的SKI宣布重启与北京汽车的合作项目,投资50亿元在常州建年产7.5GWh的动力电池工厂,目标是在2020年第三季度投入量产。
2018年12月,2017年暂停扩建的三星SDI西安动力电池工厂生产基地二期项目也低调重启。
外资电池企业来势汹汹,此次《规范条件》废止,中国市场的大门完全向它们敞开了。
这事,本土电池企业怎么看?
宁德时代相关企业负责人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公司在国际市场与国际同行正面竞争,“在国内市场,公司也将以技术研发和供应链管理等优势直面国际同行,宁德时代欢迎有技术能力的、尊重知识产权的友商,共同推动新能源事业的发展。”
如果国内车企更多使用外资电池,本土的电池商会受到影响吗?比克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首席技术官骆兆军的回答很乐观:“没这种可能,(它们)成本受不了,也没有资源。”
但车企怎么看呢?
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肖勇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废止《规范条件》是好事情,更加开放之后,“车企电池供应链也全球化了,更加不怕与国外车企竞争,更加具备全球竞争的能力,同时电池行业也不能暴利了,有利于新能源车行业的推广普及。”
国内某新能源车企负责人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规范条件》在扶持本土电池企业的发展上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优秀的本土电池企业已经脱颖而出,但是现在,本土电池企业对车企可选余地更大了,自主品牌车企对电池可选余地反而小了。
他表示,“我们和合资品牌竞争的时候,本土车企在电池资源获取上反而处于劣势。同样一家本土电池厂,因为合资品牌车企所需电池量大、品牌力强,可能会拿出更好的商务政策给他们供货。这样,反而电池厂获利了,本土品牌车企并没有获利。”
他认为现在废止《规范条件》,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并明确表示会考虑使用外资电池,而不是像现在只绑定在一家电池企业身上,被卡脖子。
吉利汽车已经用脚投票。今年6月12日,吉利汽车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LG化学成立合营公司,主要生产及销售电动汽车电池。合资工厂将于2021年底竣工,产能可供16万辆纯电动汽车使用,电池将从2022年开始供应给吉利汽车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电动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旧的电池白名单现在废止了,其实早就有一个新的电池白名单已经存在了。
2018年4月26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暂行管理办法》。该《办法》正是为做好工信部《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后续承接工作而出台的。具体工作由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处承接,并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
中汽协强调这个接续的白名单管理为行业自律行为。与此前最大的不同是,新的白名单将氢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生产企业也囊括在内。
2018年5月22日公示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共有16家动力蓄电池单体生产企业、3家动力蓄电池系统生产企业和2家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生产企业进入白名单。宁德时代缺席,而三星环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