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为什么没人做这类产品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2019-01


为什么没人做这类产品


为什么没人做这类产品

如何定义和设计一款新能源车,是个不带包袱的作业。从宝骏E200看设计的本质和驱动源。

为什么没人做这类产品

因为工作的关系,去过几次日本,最长的一次待了半年。有一次半夜刚从电车站出来,碰上当地一个政治竞选活动,候选人一个人站在寒风中,看到我,赶紧跑上来握手,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咿呀什么。

2008年第一次去日本,到现在10年过去了。印象中,曾经住过的旅馆,走过的街道,一点变化都没有,甚至旅馆的前台还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偶尔也有一些基建活动,都是修下水道居多,而且200米距离一修就是半年。各种现象仿佛是在说,他们进入了一种停滞状态。我也一度各种不解,直到我在这里找到了对我来说全世界最稀缺的资源。

我有一辆1989年的本田VFR750R RC30摩托车,是当年曼岛TT大奖赛的厂车限量量产版(按赛例规定,此类赛车必须量产5000台)。这批车由本田厂队HRC手工组装,全世界分区域限量销售。我这辆是500辆英国版的其中一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国内从不起眼的街边小店买回来的尸体。一代名车怎么会陨落到这田地不得而知,但显然它命不该绝,一直在等我。

为什么没人做这类产品

我这辆是500辆英国版的其中一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在国内从不起眼的街边小店买回来的尸体

所以,在日本趁休息的时间,我开始了漫漫的寻找零件的历程。在各种本田官方店、杂牌店都没有任何线索,甚至住地附近地图上只要能找到HONDA字样的地方我全部找遍了……

转机最终出现是因为一本RC30的纪念刊物,它记载了日本当地一位专供RC30服务的技师和地址。于是后来就有了从他院子草地里捡来的、从他抽屉里搜出来的1987年的库存零件、经他介绍从意大利定制的零件搭着越洋飞机来到中国的故事。

这番经历,让我想起一位曾在日产工作多年的中国前辈的话。他说,日本是小国家大社会。而中国,是大国家小社会。以这位前辈的视角来看,日本市场的主流汽车(私家乘用车)产品无非就是两类:一类是轻自动车,完全按照场景设计指导的作品;另一类是纯玩具类,完全无厘头无合理性的天马行空。

当然有人会提MPV,虽然车身形式、尺寸和客户群不同,但它本质上和轻自动车是一个思路。规模化效率和差异化文化共存,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high点和价值,这就是大社会的意思。

诚然,发达社会也有负面的一些现象,比如发展动力不足、年轻人没有新希望等等。但总的来看,日本在普罗大众领域,其物质经济需求和生产、差异化消费和文化的满足、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再生均能形成健康的闭环循环,而且在科技专利品质和数量、诺贝尔得奖等文化科技前沿表现也不差。虽然偶尔受地震影响,但日本的清洁能源产研体系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进。

铺垫这么长,其实想说的是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差异化的价值和需求,以及对差异化的尊重和珍惜,这是价值观;第二是第一性原理(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是方法论,也即设计的原则。

创新是被认可的褒义词,也是国家倡导和扶持的行为。而“差异化”一词在中国的色彩则微妙了很多,其根源可以另起文章探究。但其实,创新的结果就等同于差异化——因为不一样才是创新。创新可以来自对需求的满足,这首先要找到需求、尊重需求;也可以是源自对已有需求的刺激,这时需求可以被理解为企业自身的对创新的追求,前提是强大的信心和掌控力。

综合起来说,在一个发达体系内(发达国家,英文Developed Country的表述更直接,即进化已完成),差异化的外部需求,或者内部的创新驱动,都被充分尊重,沿着第一性原理的思路,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投资前,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对于地理、社会环境来说,是可以持续发展和闭环的。这件事情需要被设计!

中国汽车工业从合资开始,带来了显性的大量资源、经济增长,也带来了隐性的包袱。

车企内部,由于过去只截取了完整价值链下游的一段,我们学会了大规模生产,工程设计能力也在迅速提升,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涉足上层设计,缺少创新驱动,而是反过来的利益驱动。

几年前去香港,街景类似日本,没有两辆车是相同的,年代也不同。回到深圳,高速上大部分都是轩逸、福克斯、卡罗拉之类。不是质疑这些世界车的竞争力和市场的合理性,而是如此整齐划一的市场,为什么没有挑战者出现?为什么没有新的设计?是所有需求已经被满足了,还是创新不足?

对外部来说,我们有世界第一的生产力输出,但是输出的负面影响如何闭环解决,以及如何从源头上一开始就彻底解决问题,同样缺少设计。比如新能源战略,按照第一性原理,新能源到底从哪里来?

所以必须重视设计的力量。设计不是狭义的一个造型形状、也不是一个工程尺寸,而是一种独立思考,一种package能力、一种全局运作能力。比如赛车运动,车辆本身的设计来看,它不是动力、底盘、空气动力学、可靠性哪一方面最强就可以赢得比赛,而是整个package的协调性,这是一个精妙的设计过程,甚至包括它的商业模式。

量产车型新技术开发,都会发生大额开发费。高精尖的技术在F1领域,使用赞助商的资金,投入到全人类最领先的行走机器研发,减少不确定性对企业自身的影响,这本身也是一种精妙的商业模式设计。

依靠巨大的市场,传统车领域,我们在规模上增长迅猛。但是我作为一名车迷,我并没有看到中国品牌有很多真正的设计。我们只是在消化了技术、资源后,复制了一些东西,配置做得更高,电镀件用得更多。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减法的正向设计思维。但其实,哪个企业人傻钱多送配置呢?这些行为只是牺牲自己长远利益,挑战Global品牌的高利润而已,而不是正向的创造性活动,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创造性的活动带来的高价值、高利润、高市场规模。

所以,这几年内我后知后觉看到五菱宏光,以及后来的小面为基础拉皮出来的比例不匀称的小型SUV 市场蓬勃发展后,掐指一算,活该他们卖得好。也许他们有自己的野史,也许这些产品概念是拍脑袋出来的、甚至是工程技术上被逼的无奈之举。无论怎样,结果论来看,这些艰难的决定做了,并得到了市场认可,它们就是中国市场特有的物种。如果第二次仍然成功,那一定不是赌博的结果。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新能源战略的到来,给我们这些从业者带来一个全新的平台。虽然现在负面的声音跟正面的意见一样多,但它无疑是一个重新思考,对过去进行补足的一次机会。如何定义和设计一款新能源车,是个不带包袱的作业。

宝骏E200的突破

每年的广州车展我都会去,在日本时去过东京车展、摩托车展和改装车展。两相比较,过去的中国车展是纯粹的车展,而东京车展更像是技术展、文化展。如今新能源车的热潮成为中国车展热点,自然也是广州车展我的关注点。

PPT和生态学说就不提了,努力的人们已经在实现当初的承诺,值得鼓励。但是,各家都有自己的问题。

蔚来的品牌元素统一性和品牌推广做得很棒,但是逃不过续航短,是三电效率问题、总布置以及风阻问题,平顺性和回收性能无法取得平衡。

前途K50,第一个做中国品牌电动跑车,敢想敢做。但它和奥迪R8完全一样的轴距不适合电动车,可能是传统机械领域正向开发能力不足,不会轻易调整对标的整车关键尺寸,而能量密度不足又带来电池体积课题,也许最终还导致背部造型失调,以及储物空间问题。

小鹏汽车有华南地区电子化的强项,但它上面有很多Model X的细节设计,所以缺乏了独立思考和原创。在造型协调感,制造品质上,暂时看到的是相较传统车企的弱势。

为什么没人做这类产品


为什么没人做这类产品

小鹏汽车有华南地区电子化的强项,但它上面有很多Model X的细节设计,所以缺乏了独立思考和原创

所以,这些先行者们,不管是前提条件不足,还是过程判断不足,都是设计未完成的一种状态。

而宝骏E200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完成度。比第一代更加完整。从一滴水看大海,解读它每个细节背后的故事,希望我这些年的职业经历还能派上用场。

仪表台的镂空设计,带来空间感、设计感的同时,也可以放置当日使用的物品,这辆车没有手套箱。手套箱真是个奇怪的名字,汽车诞生之初,因为方向盘采用的材料是光滑硬质的,所以为了增加摩擦力和舒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