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汽象观察80期 |中国车,在一起,如何能实现?

来源:大侠上车
2023-08

最近,中国车在一起,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且听汽象自媒体联合会的大咖们,对此作何分析。

“大侠上车” 任辉(本期主理人):

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现场,大格局的“在一起车阵”能改变国产品牌跑偏的营销生态吗?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深谙其道的比亚迪,再度证明想要成功就要有大格局。

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现场,相信很多人都被“在一起车阵”的大格局给震撼到了。要知道作为东道主的比亚迪,并没有在里程碑之夜选择把自家产品放在车阵中的C位,反而是把包括一汽、东风、吉利和长城等老大哥的车型放在C位,哪怕是造车新势力阵营的位置,在车阵中都要优于比亚迪,也难怪大家会纷纷点赞比亚迪的大格局。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近几年国产品牌之间在营销上的相互踩踏,还有动辄500万元以内最强的夸张宣传,这显然不利于汽车行业营销生态的良性发展。反观比亚迪在营销策略上多次展示出的大格局,无疑是为所有车企树立起堪称教科书般的案例,希望广大车企在之后的营销策略上,也能展示出像比亚迪这般的谦逊。

“车透社” 罗裕(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主席):

在一起,需要大格局和大智慧

中国汽车,在一起。这个话题,对于现阶段充满内卷的车市,很具探讨意义。

单看目前的各家中国车企,比起五年前,都可谓实力大增。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赛道,甚至还有些佼佼者跑在了合资的前面,跑在了全球的第一方阵。

此时此刻,打开格局,减少窝里斗,确实非常有必要。

而难点呢,同样不容回避,那就是:如何在一起?

就时间节点看,产业链调整,生态圈重构,淘汰赛严峻。市场蛋糕并未变大,一家多蚕食的部分,一定是他家痛失的部分。

此消彼长间,很难视而不见吧,很难心中不起波澜吧。

所以,这时候要在一起,需要大格局,和大智慧。

喊口号式地打爱国情怀牌,违心地订立价格同盟,面和心不和甚至暗地里捅刀子,都远远达不到“在一起”的初心和高度。

车透君认为,“在一起”正确的打开姿势是,共同切磋和比拼,好产品、好服务和好生态,并良性竞争。

只有企业间相互尊重,技术研发端百花齐放,阳光下透明竞争,法律框架内公平比赛,才能向着“在一起”的目标迈进。

这需要站得更高的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摆脱利己主义,摆脱寸土必争,才能真正与时代齐舞。

“钟叔驾道” 徐钟:


喊口号很容易,实操困难重重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虽说没有硝烟,但也是残酷的。竞争对手之间,是难以做到和睦相处,汽车市场也不例外。

回顾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数十年里,车企之间或多或少都发生过争吵。比如被指雇水军抹黑同行,吉利汽车起诉长城汽车商业诋毁;长安汽车起诉吉利汽车涉嫌外观抄袭,引发热议;李想和李瑞峰隔空互怼,对增程式技术展开争论......

也许是自主品牌起步更晚,更多的是局限在国内市场,率先想分个高低,格局和眼界尚未国际化。但纵观跨国汽车巨头,它们更懂得团结一心、报团取暖的重要性,比如全球第一大汽车联盟雷诺-日产-三菱。

自主品牌要走向世界,不是个人战,而是协同战。自主品牌唯有放下此前的偏见和仇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创造出更多的合作机会,才能走得更远。

我认为王传福提出“在一起”是件好事,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车大国”迈向“电动车强国”的关键期。作为新能源市场中的佼佼者,比亚迪既然有这样的格局和气魄,其他自主品牌就应该放下芥蒂,尝试跟上这一波节拍,看能否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鬼斗车” 王魁军:

格局决定一切 中国车企需要在一起

从业20多年的鬼哥,在报纸时代就曾经无数次写过中国自主品牌的春天来了,元年到了,但几经沉浮,自主品牌似乎一直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只能靠廉价甚至是补贴获取消费者的认可以及微薄利润,如同此次比亚迪新能源车500万辆下线活动上王传福董事长一度含泪哽咽一样,中国汽车这70年一路走来,太多的心酸与不易。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新能源车赛道的狂飙,中国自主品牌真的站起来了,未来市占率达到70%以上也不再是梦,此刻,眼含热泪的鬼哥只想说:放弃一切恩仇,用大格局换取更多市场。因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中视汽车” 张少杰:

中国车想要在一起,需要把眼光聚焦全球市场

近些年,由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与换道超车,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但由于前些年留下的负面口碑,品牌形象要明显滞后于产品实力。尤其是在复杂的市场化竞争格局下,各品牌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基本上没有形成合力。更有甚者相互之间进行攻击,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混乱的局面,伤害了中国汽车品牌的整体形象。那中国汽车品牌就不能在一起共同发展吗?中视汽车认为完全可以,只要大家有着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向上的心愿。

不可否认,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各自的竞争优势也不一样。有竞争就会有矛盾,但是有矛盾不一定意味着不能合作。这一点长安与吉利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上个月还在打的头破血流,下个月就开始了战略合作。原因何在?在中视汽车看来,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征途是全球汽车市场,而不单单是中国市场,相互打压完全是自毁长城,只有共同提高品牌附加值,才能共同成长。

而且综合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同一国家的汽车企业都有相互抱团取暖的趋势,比如日本汽车的“同盟军”,经常共同进退;而德国汽车“三驾马车”,还曾经共同密谋个作弊软件来糊弄世界。希望我们的汽车品牌也能摒弃内卷的心态,那眼光放长远一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形成合力,才能在全球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再说了,赚外国人的钱,它不香吗?

“车哆哩” 王智良:

团结一心 携手同行

中国自主品牌日益崛起,在海外市场攻城拔寨,已形成强大攻势。如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汽、广汽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世界市场发展。

于中国自主品牌来说,绝不能满足于销量,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和策略,全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力,团结奋进,抓住机遇,实现品牌国际化,这才是中国品牌在走向世界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选择正确的国际化战略,创造出自身品牌的价值需要技术的日积月累,从发展开始到强大更需要努力和勤奋。中国的自主品牌目前面临着传统豪强的竞争品牌。如何与众豪强去竞争,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国际化战略对于中国品牌成功崛起至关重要。

同时,走向全球舞台的中国自主品牌更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任何一个品牌都无法独善其身,包括中国自主品牌,团结一心,跟上多元化发展的潮流,兼容并蓄,强大自己,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汽车正在经历合资到自主再到逐步替代并走向海外的艰辛之路,只有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才是未来的主流赛道。销量向好,更需要互相交流,尤其是智能化与电动化方面。

面对某些国家对我国高端制造核心产业进行的限制和打压,中国汽车更应携手抗击。在半导体、芯片、软件、材料、仪器等制造领域,建设优质的汽车全产业链,做到技术自主可控、产品国产率提高。那么,中国汽车的发展空间才更广阔。

“三个司机” 刘志向:


中国汽车时刻直面危机,在一起才是出路

第500万辆新能源车落地,比亚迪终于实现历史性突破。至此,比亚迪也成为全球首家达成新能源车500万辆下线的汽车企业。站在这个数量级的高度上,比亚迪并没有自吹自擂,而是提出了“在一起,才是中国车”倡议。

格局决定态度,态度决定一切,中国汽车工业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的节点。

在这次发布会上,王传福在回顾比亚迪创业20年时数次哽咽,也许他内心的悸动代表了大多数中国汽车人的心路历程。中国品牌从无到有,从山寨到创新,从粗鄙到高科技……这一路坎坷艰难,终于实现了向上突破。站在历史的垭口望去,我们翻越群山峻岭之后,脚下的风景豁然开朗,而向上依然路途艰险。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是腾势猎跑SUV车型N7,而他的车主是时间的朋友创始人罗振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与时间做朋友,还与无数的嘲讽、质疑做朋友。


“Nice好车” 李云凯(汽象自媒体联合会2023轮值秘书长):

竞争与合作,为商业时代的家国情怀点赞

比亚迪的能力和格局,通过一场发布会展现地淋漓尽致。

参加完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活动,不少人都由衷地感叹到:比亚迪不只是会造车,也是懂公关的、会营销的。

全场发布会,比亚迪没有太多谈及艰辛与成就,甚至连自己的车型和技术也着墨也不多,反倒是“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家国情怀成了活动的主角。

新能源时代,比亚迪占到了潮流巅峰之上。老大的位置不好做,质疑和颠覆充斥他的视野。另一方面,寸草不生的世界,也很难支撑起参天大树。

比亚迪看到了这些,收敛了锋芒,还提出了自主品牌市占率超过70%的远景。这也缓解了自主阵营内部的竞争压力,让在一起有了可能性。

站在全球视野看,中国品牌份额并不高,也没有真正成为世界性品牌。这即说明自主品牌还需努力,也说明市场空间还有很大。自主品牌应该,也完全可以拥抱在一起,共同擦亮中国汽车的招牌,共筑中国制造的长城,真正地走向全球市场。

商业时代,竞争当然是主旋律;但向外看向未来看,能否真正携手合作才是自主品牌的生死劫。

在一起吧,中国车企,相杀但记得相爱!必有一个时刻,你们终会相互扶持,因为你们在一条路上同行。


“阿贵看车” 凌玉贵:


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

在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品牌一直在追赶,却始终没能追上,甚至经历了各种至暗时刻,好在在新能源时代中国汽车品牌终于凭借着一股韧性完成了弯道超车,不再受外国品牌的“挤压”,甚至比外国品牌做得更好。

也正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在一起”,一起壮大中国汽车品牌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也是因为在一起,阿贵哥看到了中国汽车品牌不仅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第一的国家,且全球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更是由中国制造和销售,70%的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数量属于中国车企,超过63%的动力电池都由中国供应。

当汽车产业在转型的时刻,中国汽车品牌更应该在一起,而不是相互掐架、谩骂,毕竟只有同心协力才有今天中国汽车品牌的好局面,但是从汽车制造大国迈向汽车制造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道阻且长,所以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在一起的力量才能确保中国汽车品牌与中国汽车工业稳步向前,发展壮大!

“W动力” 颜延:


中国品牌需要先在一起,打架是以后的事

中国品牌正在经历弯道超车,当前已经看到屡屡曙光,将胜未胜更是需要团结,需要鸡血,需要鸡汤。

中国消费者也需要信仰,如今的国产技术的崛起,品质的进阶,实力上来说已经媲美合资,也需要更大的力量来让更多用户来相信这一点。

至于竞争关系,有市场一定有竞争,只是中国品牌如今的目标是合资,大家先一致对外,彻底胜利之后再内部干架也不迟。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