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汽车记忆|张东升:我在北汽四十年

来源:帮宁工作室
08:54


汽车记忆|张东升:我在北汽四十年

特约撰稿 | 张东升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1973年4月,我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北京二里沟汽车制造厂工作。到2013年7月退休,我在北汽工作整整40年。退休后,又在北京汽车经济研究会工作,继续为北京汽车产业服务,迄今已有5年多。

北汽从1958年6月20日北京汽车制造厂诞生开始,已走过60年历程。这60年来,北汽经历了1958年~1978年的艰苦创业期;1978年~2007年的改革发展期;2008年至今的跨越发展期。

如今北汽已成为北京市工业第一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五大集团之一,位列世界五百强企业第124位。

作为在北汽奋斗40多年的老员工,我深深为北汽发展的辉煌而自豪,也为能参与北汽从无到有,到由小到大,再到由大变强的无悔人生而庆幸。

汽车记忆|张东升:我在北汽四十年

01.

5年部队生涯

高中毕业后,我先在人民解放军服役4年。部队的锻炼,让我受益一生。

1950年7月,我出生在北京。1968年,我从北京工业学院附属高中毕业,原本打算和同学到陕北插队。打好行李准备出发前,工宣队连长张师傅(北京重型电机厂工人)劝我说,年底前有参军机会,小伙子应该到部队去锻炼。

在那个火红年代,能参军成为解放军一员,是年轻人最好的向往。但我有些担心选不上,张师傅坚定地说,如果当不了兵,就去北京重型电机厂当工人。

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当年底,我幸运地通过选拔,成为一名海军战士。我所在部队是一支英雄部队,既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过战功,又在抗美援越战场上立过战功,他们刚从越南战场返回祖国一年。

在部队里,我从一个刚出校的学生兵,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

首先,要过吃苦耐劳关,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部队背给养时,农村兵一扛就是100多斤,起初我连50斤都扛不上去,后来练得也能扛100多斤,身体强壮起来。

其次,学会做思想工作。刚到部队几个月,我就加入团组织,当年被提为副班长,第二年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在连队领导传帮带下,我学会了带兵的本领。

第三,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部队位处福建前线,是一线战备部队,令行禁止。4年战备生活,我们严格遵守组织纪律。

第四,坚持上进心,打破虚荣心。连长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为帮助我克服爱面子的虚荣心,反复敲打教育我。入伍两年多后,在建党五十周年(1971年)之际,我加入了党组织。

第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那些从战场上通过生死考验的老兵们,言传身教地为我们树立当兵为人民的信念。

汽车记忆|张东升:我在北汽四十年

02.

到车间一线

北京二里沟汽车制造厂(1976年1月更名为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前身是北京市交通局修理公司二厂(汽修二厂)。1958年,汽修二厂与清华大学合作,承担卫星牌微型轿车试制任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心和肯定。

1960年代中期,为解决马车运输的落后局面,北京市政府向交通局下达研发轻型载重车任务。交通局组织力量在汽修二厂研发。1966年4月28日,2辆两吨轻型载重车样车出世,填补了我国两吨轻型载重车空白。

应该说,这个厂当时并不具备汽车生产条件,加之又处于十年动乱初期。但靠着为中国人争气,为解决首都运输落后局面争光的使命感,全厂职工发挥自力更生的主人翁精神,硬是闯出一条由修理厂转变为汽车制造厂之路。

我刚进厂时,全厂职工不到2000人。我的第一个岗位是到热处理车间产品组当工人。劳资科领导对我讲,热处理车间是老大难单位,是全厂生产的瓶子口,急需补充力量,尤其需要加强政治工作。你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希望你能去。

那时候工厂尊重复员军人意愿,热处理工作条件差,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我也想到总装车间或机修或工具车间,工作条件好,还能学技术。但经过部队锻炼,服从组织已成为习惯,因此我同意去。

我这种态度,给劳资科领导留下深刻印象。两年后调我到厂部时,劳资科长高兴地说,你刚报到时的表现,我们全科都很有印象,当时就认为你是一个好苗子。

到车间第一个感觉是热。条件确实差,真是“热”处理,箱式炉,井式炉,盐浴炉,每个工位成百上千度。淬火时油烟四起,让人喘不过气来。

第二个感觉还是“热”,让人心暖。班组的师傅和师兄弟带我领工作服和劳保用品,手把手教我操作教程和工作技能,使我有种回家的感觉。尤其是孟师兄,第二天就给我做好一个工具柜。

我虽然对工业知识一无所知,但不怕吃苦受累,同时虚心好学,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工厂正处于试生产阶段,设备条件差,工艺缺陷多,产品合格率低。比如汽车后桥差速器的被动齿轮,淬火工序靠手工,造成大量产品变型超差,严重影响生产。

我清楚地记得,车间东半部码放的次品有几百个,占当时近半年用量。无法再加工,又舍不得报废。为解决生产难题,厂部决定争取进口一台瑞士自动淬火压床,需要几十万美元,几年也批不下来。

我进厂半年后,动员车间领导带领大家自己干。我们组成三结合攻关组,用了两个月时间,制造出一台三联装液压淬火机床。产品合格率近100%,二次淬火挽回几百件不良品。

为改善劳动条件,我们还自制成功车间急需的天车,自制成功连续淬火炉,用中频淬火解决汽车后半轴质量难题等。

我非常喜爱这个火热的群体。大家对产品的热爱,像对家人一样亲,都把BJ130叫做“咱们的小卡车”。为小卡车尽快上马,为多出车,出好车,什么难关都能攻克。

不到一年,热处理车间就摘下老大难帽子,成为全厂先进车间。我在全厂也有了知名度,大家都说,热处理来了几个复转军人,热处理车间变样了。

也许是受父亲是老军工的影响,也许是受工厂老技工的影响,我希望成为一名高级技工或者工程师。为此,我掌握了热处理操作技能,学会了电工、电焊工和钳工技能,自学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和金相学、机械制造和制图、汽车构造等。

当我在热处理车间如鱼得水,工作得心应手时,我面临人生一大转变。

汽车记忆|张东升:我在北汽四十年

03.

走上管理岗位

1975年初,厂党委调我担任团委副书记。车间党支部书记国凤生找我谈话,他告诉我,本想让我在车间接书记的班,但考虑到全厂青年工作需要,希望我能服从大局。

这个决定完全出乎意料。我进厂不到两年,一心在车间里工作,对全厂情况了解甚少,加之志向又不是政治工作,所以希望书记帮我辞去这个安排。

书记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干部,他反复开导我要服从大局,敢挑重担。最终我服从组织安排。这样,不到25岁,我就开始做企业管理工作。

这时BJ130经过几年攻关改进,因为造型美观,性能优越,质量可靠,迅速在全国打开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急需扩大产能。1970年代中期,工厂几经扩建改造,职工人数发展到4000多人,其中90%以上最近几年进厂的年轻人。

团组织恢复后,由于仍处非正常时期,团工作开展很困难。厂党委要求我尽快把团的工作开展起来,把青年人引导好,为BJ130发展发挥生力军作用。

连队共青团的工作经历,帮我很快打开局面。我争取两级党组织支持,组成骨干队伍,围绕小卡车大干快上开展工作。一支支青年突击队活跃在各条战线,技改技革小组捷报频传,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典型。

举个例子。工厂西门原本是临时通道,不适应工厂发展需要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