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再次上演“老王卖瓜”,增程电动真的那么好?
去年,DHT和增程孰优孰劣之争闹得是沸沸扬扬,甚至引来各大品牌老总针锋相对,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李想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表示:“如果汽车销量前三的比亚迪、吉利、长安都开始使用增程电动,某企业关于增程落后的营销规划可以停止了,省点钱干正事吧。”此言一出,再次将增程电动这个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众所周知,去年原魏牌CEO李瑞峰和华为余承东在有关增程电动是不是新能源最优解这件事上打的是有来有回,但最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于DHT混动和增程电动的选择上,还是更加青睐于增程式技术,这也让不少品牌不得不调整船头,向增程式电动技术靠拢,比如去年吉利去年大肆宣传的雷神混动DHT技术,在市场遇冷之后已经全面将宣传口径调整为增程电动技术。
此次李想发文实际上“点”的是长城汽车的DHT技术,理想汽车作为行业中最先使用增程式技术的品牌,在理想ONE上一度争议很大,李想甚至在一次演讲中直言这些看不上增程式技术的人是一帮“臭搞技术的”,足可以见在当时的时间点,增程式电动技术并没有广泛被公众接受,至少在诸多车迷圈层中,增程式技术是摆不上台面的。
但目前来看,增程式技术却取得了市场的空前成功,此次随着比亚迪高端车型仰望U8使用增程式技术逐渐浮出水面,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格局的变化,这也是李想此次发文背后的原因之一,此次发文更像是为了给自己坚持多年,但技术层次却差异巨大的产品路线正名。
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第一波较量中,增程式技术确实已经占领了高地,体验上的差异,可能是增程式技术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原理上看,不管是DHT技术还是增程式技术,能够实现省油的本质在于使用了串联模式,而增程式电动就是一种模式单一的串联模式混动,但DHT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并联模式,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通过使用并联模式来覆盖那些串联模式上做得不够好的工况,来实现更加极致的省油、动力性,这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从理念上看DHT混动明显更先进更超前。
但实际体验上,两者的差距却是比较大的,增程式电动由于发动机完全不驱动车轮,在NVH上的表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消费者开增程式电动车的体验几乎和纯电动车一模一样,只是偶尔急加速的时候能够听到增程器的噪音。
但相比之下,DHT混动由于能够在串联和并联模式下智能切换,就造成了很多场景下依然是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再加上不少DHT还采用了多挡设计,换挡的时候还存在些许的顿挫感,不少消费者开起来的感觉更像是一台燃油车。
要知道,当下选择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显然是已经对于燃油车失去了兴趣才会转投曹营的,但DHT混动技术搞了一堆花活,却让不少用户有了一种再度穿越回汉营的感觉,这显然犯了大忌。
所以,当下主流新能源市场,增程式技术能够支撑起半年天的核心原因也就找到了,可能还真的不是从技术领先的角度取胜,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且只能说是暂时的,如果哪天DHT解决了模式切换和增降挡上的体验,做到了无缝衔接,或许DHT还能够焕发新生也说不定,毕竟现在油耗限值越来越低了。
而且,此次比亚迪仰望U8使用增程式电动技术的背后,也并非和理想、问界那么简单,首先要指出的是,目前比亚迪官方从未公布过仰望U8的动力技术原理,也就是说,这款车使用增程式技术只是一种猜想。
再回到产品本身,作为比亚迪在百万豪车领域的第一次出牌,仰望U8搭载了不少比亚迪的黑科技,比如易四方平台,再比如轮边电机等等,其中轮边电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通过四个电机独立驱动,对于每个轮子的精准控制,继而在仰望U8上实现了诸如蟹行模式、原地掉头等功能。
如此独特的结构布局,意味着发动机很难在继续担当驱动者的角色,因为根本毫无意义,换句话说,仰望U8使用增程式技术并非是比亚迪不想采用DM-i或者DM-p技术,而是轮边电机的结构特性限制,想要发动机直驱还要增加减速器、传动机构、发动机的结构布置上也很十分麻烦,反倒是让发动机变为增程器在最优转速区间内持续运转进行发电,通过四个电机来完成所有高科技功能,这才是最合理的做法。
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息来看,比亚迪在仰望u8上搭载的是全新的2.0T骁云发动机,这也是此前比亚迪DM-i和DM-p技术没有用过的款式,虽然目前比亚迪官方并没有公布有关仰望U8的更多技术参数,但考虑到行业首创的独特布局,后续可能真的采用增程式技术。
写在最后:
增程式技术是新能源车的最优解,这句话是站在与纯电动车对比的角度上说的,增程式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在多数情况下,相比传统燃油车,也能够较大幅度地节约燃油。
但从工作模式上来看,增程式技术虽然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显然不是新能源车的最优解,因为它牺牲了一些场景,主要是一些电池电量所剩无几,而且功率请求比较大的情况,比如长途跑高速、持续油门到底跑山的时候,增程式的油耗表现是很差的,甚至不如传统燃油车。
比亚迪仰望U8由于从结构上完全颠覆了新能源车现有的所有产品,所以其采用增程式技术并不能代表增程式技术已经真正占领了技术高地,同样也不是李厂长所说的那般为市场妥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