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两大王者比亚迪丰田联姻,未来市场格局将迎来巨变
一个是"电池大王",一个是"混动巨擎"。丰田与比亚迪,并不是抱团取暖,而是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良性发展。
"新四化"背景下,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尤其是电动化。它既是所有过程的开端,同时又是奠定底层基础,是企业对未来布局的关键节点。
积累数十载,站在行业风口,比亚迪蓄势待发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曾放豪言"站在风口之上,猪都能飞起来"。然而,风口过去之后,地上留下的却是死猪。事实证明,没有两把刷子,即使风口到来了,也只不过是惊鸿之下的一抹尘埃。同样,电池作为汽车新能源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含金量最高的部件,如若掌握了电池技术,则意味着掌握了未来的方向舵。
能够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中做到举足轻重的,只有比亚迪。
对于消费者来说,比亚迪只是个造车卖车的新能源车企。殊不知,比亚迪的电池技术才是立足于新能源市场的根本。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的电池研发之路可谓是十分艰辛,也正是前瞻的目光,让比亚迪拥有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无与伦比的地位与实力。
1995年2月,比亚迪正式成立。最初,其团队成员只有20人,经过25年的快速发展,比亚迪已经成为了一个青壮年,拥有24万人。此外,截至目前,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在国内,比亚迪拥有长沙,西安等多个生产基地。
25年前,比亚迪的电池事业也正逐步拓展。今日,比亚迪显然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制造、研发、供应等多个环节的行业翘楚,其独有的生态圈拥有独一无二的完美闭环以及强大的品牌和技术优势。这就是25岁的比亚迪,一个正当年的新能源车企,一个正当年的"电池大王"。
"新四化"浪潮下,只有不断前行,以技术为导向的创新型企业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余地。比亚迪亦是如此。
"中国想成为科技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作为比亚迪董事长的王传福曾经誓言。
技术导向驱动,深耕"三电"技术,扎根于此,造福社会是比亚迪有别于其它车企的最大特征。如今,比亚迪已经掌握了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电动车的核心技术,且已成为能够提供包括电动车以及动力电池在内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王传福并没有食言,比亚迪做到了,还是最优的那一个。也正是如此,丰田才会找上门来。
技术对等,共同开拓创新
"技术对等"是本次协议中最为津津乐道的看点。此次国际一流车企丰田主动寻求与比亚迪成立合资公司,且各出资50%,足以见得后者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以及技术实力。此次合作有别于丰田与一汽、广汽的合作模式,是丰田首次同中国汽车品牌开展"技术对等"的整车开发合作,共同开发纯电动车和动力电池。
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电动车领域,未来或将替代欧美日等汽车巨头,引领汽车新技术变革和行业发展。
自主品牌车企与外资品牌车企互相合作建立合资公司的案例数不胜数,但比亚迪与丰田建立合资公司却与众不同。当11月7日传来比亚迪与丰田共同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且签订合资协议后,一时间,这则消息犹如水中的炸弹,在行业内掀起了惊涛骇浪。虽然已过了一周的时间,但水面上的波纹依然荡漾。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与丰田的合作并非一日之寒,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比亚迪占了大便宜。以往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共创合资公司,给自主品牌带来的好处往往是最大的,无论是获利还是影响力都能够占据上风。但是这次合作,比亚迪和丰田更像是亲密伙伴,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共同面对当下的新能源市场。
可以说,丰田和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都有独自不同的建树,丰田的油电混动技术自然不必多言。比亚迪擅长插电混动、纯电动车型。比亚迪于2008年推出世界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PHEV),并从2015年起,连续四年实现了新能源汽车(PHEV和EV)全球销量第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拥有丰富的新能源产品体系和供应链,比亚迪的e平台也是其骄傲的资本和掌握未来行业地位的"秘密武器"。
作为最具核心技术精髓的 e平台,是由比亚迪数以万计的工程师,通过20多年正向研发,将掌握的电池、IGBT、电机、电控、电子等核心技术集成创新的最新技术成果。该平台通过高度集成、一体控制等技术,实现了整车重量的减轻、整车布局的优化,以及能耗效率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驾驶者与乘坐者的体验。技术领先、可靠稳定的e平台,使得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连续四年位列全球第一,累计销量已突破70万辆,在中国每六台新能源车中就有一台是比亚迪。
此外,作为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拥有e平台不仅节约研发时间,更是省去了产品验证以及生产成本等环节的考虑。这与丰田的生产理念以及企业管理理念都非常的贴合。
开放融合,未来将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其实,丰田携手比亚迪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或是仅仅形成互补而已,而是两个强大的新能源领军者在结合后对于整个行业带来更多影响。从目前来看,丰田与比亚迪似乎也丝毫没有将行业内的其它企业拒之门外,反而体现出一种包容、开放的姿态迎接后来者。这一点可以从比亚迪的行动中看出。
在2017年11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正式传达了企业的开放姿态,由自主创新向开放创新转变。比亚迪也正是从汽车的生产者转变为行业的供应商。紧接着,在2018年比亚迪与长安汽车成立动力电池合资公司,开发的电池不仅搭载到长安体系车型上,在满足长安体系供货后也可向第三方销售。时隔一年后,今年6月,丰田在日本宣布,比亚迪成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可以看出,从开放到正式落地,比亚迪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成功转型,并且得到了国际品牌丰田的青睐。
除了在电池技术领域不断对外开放,最核心的技术比亚迪同样乐意分享。共享比亚迪独有的纯电动车e平台是比亚迪继上述开放措施后的又一个震惊行业的举措。比亚迪不仅愿意与全球汽车同行共享''e平台''的所有技术,且还将电池、IGBT、电机、电子等电动核心零部件实现逐步外销。这为加速推动电动车实现与燃油车平价,推动电动车的普及起到了先驱促进作用。
写在最后: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两家来自不同国家的车企,丰田与比亚迪能够一起"坐下来"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在建立合资公司后对同行业的后来者甚至是同行巨头能够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更是罕见。比亚迪开放的姿态赢得了市场的尊重,更是赢得了同行的肯定。相信在未来,强强联手的两家公司还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与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