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财大气粗的戴森都认怂,造车这门生意还能赚钱吗?业内人给出答案

来源:汽车情报
2019-10

众所周知,自从“新能源”这一概念流行开来,“造车”似乎就成为了各路资本家们眼中的香饽饽,无论是乐视的贾跃亭、格力的董明珠,还是正在疯狂烧钱的恒大,无不凸显着这如“星火燎原”般的大趋势。如今,“跨界造车”对于人们而言已经越来越稀松平常。但问题的关键是,这场资本家们前赴后继的新造车运动,真的是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吗?现在看来显然不是,看看现在的蔚来,一路走得踉踉跄跄。然而毫不客气的说,在这批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已经算得上是生命力顽强的。在当初多如牛毛的“第一届”造车新势力中,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了“先烈”,具体哪些,就不点名了,笔者也只是想通过这一现象表明跨界造车的风险之大、难度之高。

财大气粗的戴森都认怂,造车这门生意还能赚钱吗?业内人给出答案

有句话说的好:“成年人应该懂得及时止损”,相比于已经无法自拔的蔚来和前途未卜的众多造车新势力,还真有人懂得知难而退。近日,英国戴森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给全体员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戴森公司宣布放弃25亿英镑的电动汽车制造项目。进而关闭英国和新加坡的研发机构,未来将把资源继续投入在其他相对比较熟悉的领域。

财大气粗的戴森都认怂,造车这门生意还能赚钱吗?业内人给出答案

关注戴森的朋友应该也都知道,其实早在2015年就有传言称戴森公司要计划造电动车。而2017年戴森公司官方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并且宣布其电动汽车将在2020年问世。那么,眼看着离2020年越来越近,原型车也开发出来了,为什么戴森公司突然宣布放弃?戴森的退出又对跨界造车有着怎样的启示?

找准定位,学会及时止损

虽然严格来说,目前的戴森公司还不算是“圈内人”,但它的忽然退出依然引发了业界无限的讨论和猜测。甚至有人猜测难道是戴森公司资金出现了问题?

财大气粗的戴森都认怂,造车这门生意还能赚钱吗?业内人给出答案

其实不然,接上文所说,早在2015其实戴森公司就被传进军汽车行业,而戴森公司的确也是这么做的。2016年,戴森公司就投资了25亿英镑(约人民币218亿元)启动了电动车项目。这一举动,进一步牢牢地坐实了戴森公司投身汽车行业的事实。关于戴森公司的实力,我想已无需赘述。2018年,戴森公司的利润就已经突破了11亿英镑(约为97亿元),营业额更是突破至44亿英镑,实现了28%的增长。也正因公司业绩突飞猛进,使得戴森成为了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

财大气粗的戴森都认怂,造车这门生意还能赚钱吗?业内人给出答案

难不成是戴森公司认为进军汽车行业的决定太过草率所以后悔?其实也不是,戴森进入汽车行业的决定可真不是三分钟热度。早在近30年前的1988年,詹姆斯戴森就曾读过一篇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的论文,而论文中所指的正是关于柴油机尾气造成的影响。在1990年,戴森公司便开始研发气旋过滤技术。不过可惜的是,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相当淡泊,最后整个项目也就无疾而终了。不过,打从这开始,詹姆斯戴森的造车梦就开始了。

这么看来,詹姆斯戴森可谓是又有想法又有钱,而且作为行动派的詹姆斯戴森已经迈出了进军汽车行业的第一步,可是为什么又把脚收了回来?詹姆斯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表示:“停掉电动车项目的原因不是因为团队或产品出现问题,而是因为该产品在商业上行不通。”如此言简意赅,相信你一定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也很好理解,詹姆斯戴森虽然有个造车梦,而且也有钱,但人家毕竟是个生意人,当真正涉足到汽车领域后詹姆斯戴森发现,这个重金投入的项目虽然好玩,但不赚钱,算了,到此为止,撤!

造车不易,退出并不丢人

也许在资本家们来看,似乎所有的行业只要有钱都能够畅行无阻。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有句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一辆成品汽车,需要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如此精密而又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想想就知道绝不是门有钱就能做的生意。依然拿戴森公司举例,虽然作为全球知名的家电品牌,戴森拥有着雄厚的财力和关于空气处理、数字马达等相关技术储备。但无论如何戴森也只是一家家电制造商,在造车方面宛如一张白纸,贸然进军电动汽车制造业,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

财大气粗的戴森都认怂,造车这门生意还能赚钱吗?业内人给出答案

当然,造车之难并非只针对戴森公司一家而言,而是对于所有跨行业的制造商都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要知道,造车本身就是个重资产行业,无论是厂房建设、科技研发、人员投入再到后期的渠道布局等多个方面,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个巨大的挑战,换句话说,如果运营能力不足,烧再多的钱最终也都是肉包子打狗。上文说到,戴森公司在2016年投入了25亿英镑用来研发汽车。而2018年戴森全年的净利润也只有11亿英镑。这么一算,仅仅是这第一步,就已经花掉了戴森公司开足马力两年的纯利润。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步而已,后期的投入势必会更大,所以聪明的詹姆斯戴森才选择了及时止损,立刻退出。

财大气粗的戴森都认怂,造车这门生意还能赚钱吗?业内人给出答案

再看看有行业龙头之称的特斯拉,2019年的第二季度,特斯拉共交付了95000辆商品车,收入为63.5亿美元,亏损达到3.9亿美元,随之股价也因此下跌11%。要知道,即便是处在电动汽车行业龙头的特斯拉,目前也是靠着入门版的Model 3拉低门槛换销量,当下其实也只能算是勉强混口饭吃。再看看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已成“先烈”的就不说了,蔚来、领跑哪个不是东拼西凑砸下重金,如今仍旧是前途渺茫。由此可见,造车行业可真不是有点儿钱再凭着满腔热血和几张PPT就能成功的,关于戴森公司的宣布退出,我反倒认为是个一点也不丢面子的明智之举。与其到最后臭名昭著、贻笑大方,倒不如找准定位,即使止损。

结语:我记得蔚来的李斌曾说过一句话:200亿人民币只是造车的入场券。但从蔚来这个教科书式的例子就能看出,仅有入场券,可能也不一定能真正入场。就连行业龙头的特斯拉尚且苟活,其他的造车新势力更是死的死、伤的伤。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就连财大气粗的戴森都选择认怂。此次戴森按下“退出”键,其实也向其他想要跨界造车的企业提了个醒:造车这门生意,可真不是谁都能玩得动。

?

"'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