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马灯 照亮50年东风路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
虽然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人,但形容一个企业又何尝不可?据美国《财富》杂志201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和人比起来,一家企业的寿命似乎短多了。
然而有这么一家企业,从1969年创立至今,整整50个年头依旧保持青春,焕发着顽强生命力。2018年,在其49岁“高龄”之际,还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并位列第65位。它就是著名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业内人亲切地称它为“二汽”(东风公司的前身)。
要想弄清楚东风长盛不衰的秘诀,光从网上捕风捉影般寻找资料显然不够,必须跑一趟“二汽”的发源地湖北才能更身临其境地了解,于是我踏上了前往大山深处的路。
▼
第一站:十堰,东风诞生的“摇篮”
飞机即将降落十堰武当山机场,坐在靠窗位置的我打开遮光板,透过窗户看了看这座我生平第一次来的城市,四周被长满植被的青山包裹,似乎看不到太多高楼大厦。然而当我从飞机上下来,坐了半个小时出租车进入市区之后才发现,原来空中的十堰和眼前的十堰完全是两码事。
“二汽”来之前的十堰老街
1952年,正处于中国经济战后快速恢复期,筹备一汽的方案刚刚敲定,毛主席就作出了“中国这么大,光一个一汽是不够的,还要建设第二汽车厂”的重要指示,于是,“二汽”的筹建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考虑到一汽在北方,大方向上想将“二汽”建在南方,然而1960年开始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加上复杂的国际局势,出于防空等特殊需求,上级决定将“二汽”建在大山深处的十堰。
1969年,“二汽”开工典礼
大山深处建厂,虽然防空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建厂工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却遇到了巨大困难。十堰本来仅仅是个只有一条弯曲小路的百人小镇,一下子涌入数以万计的建设者,补给困难,资源匮乏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建设者们并未退缩,艰苦环境中在马灯微弱的灯光下,他们一锤一斧、一砖一瓦,将“二汽”从山沟沟中硬是建了起来。顶峰时期,十堰的建设大军曾一度多达十万人之巨,除了马灯,草鞋、扁担、四处漏风的芦席棚子也成了这些伟大建设者们最好的陪伴。
即便到了今天,不怕吃苦、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马灯精神”依然烙刻在每一位东风人的心头。即便是退休数十年的耄耋老者,只要企业需要,依然可以立即付出自己的一切,不计代价。
建设过程异常艰难,但建成之后不负众望,“二汽”的首款产品EQ240一炮打响,凭借在当时优异的性能和实用的设计,于1975年正式列装部队,成为光荣的“军车”。自此,“二汽”在中国汽车界辉煌的历史就此拉开帷幕,而十堰这个50年前的百人小镇也因为“二汽”的到来,成了一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
▼
第二站:襄阳,东风走出去的“第一步”
随着“二汽”的不断发展壮大,走出十堰成了当时“二汽”面临的战略转折点,而150公里外拥有大片平原的襄阳正好承载了东风公司做大做强的梦想。为了改变当时中国汽车“缺重少轻无桥”的格局,一个在当时拥有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轻型车基地在襄阳开始建设。
然而不幸的是,80年代初期正值国内经济调整期,“二汽”襄阳项目被上级领导列为“停建、缓建”项目,给满腔热血的“二汽”人带来不小打击。
英勇的“二汽”人并没有气馁,值此关键时刻,“二汽”决策者们向国家提出“量入为出、自筹资金、续建二汽”的报告,并获得批准。于是,1980-1985这5年时间内,“二汽”在确保税收、利润、折旧费保质保量上缴的前提下,提前两年建成拥有年产10万辆汽车生产能力的襄阳轻卡基地。
在十堰和襄阳两个基地的全力支持下,1985年“二汽”不论是汽车销量还是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方面,都占据了全国汽车企业50%以上的份额,“二汽”名号再一次响彻大江南北。
在襄阳基地建成7年后,“二汽”人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1992年9月4日,“二汽”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这个被叫了23年之久的名称从此成为历史。
如果说襄阳代表东风公司“走出去”的第一步,那么这关键一步的成功让改头换面后的东风更加坚定了向外发展的决心,随着产业的进一步扩大,焕然一新的东风公司更加无所畏惧、所向披靡。
回头再看今天的襄阳,除了轻卡制造基地之外,东风还在这里投资兴建了汽车试验场,拥有全国乃至全世界最齐全的汽车测试项目,涵盖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指标测试。而基于5G面向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也已经在这里悄然展开测试工作,为不久的将来大面积推广做最后准备。
▼
东风人行不行 产品说了算!
2003年,正值东风公司与日产汽车合资的关键时刻,为表诚意,东风公司几乎将所有汽车研发、制造领域的骨干全部贡献出来,支援东风日产的建设,而此时剩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老弱病残”部队。然而作为军车供应商的东风又接到了为国家研制、生产最新一代军车的命令,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老弱病残”部队身上。不过在马灯精神照耀下的东风人哪有那么不堪一击?经过5年的日夜研发测试,终于震惊世界的猛士横空出世,东风人形容山沟沟里飞出来金凤凰。
随之而来的汶川地震中,猛士发挥出优异性能,越过地震后的各种复杂路况,第一个到达震中,并将汶川实际情况回传给外界。可以说,正是有了猛士,我们的营救力量到达时间才能大大缩短,间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猛士基本型列装部队后官兵们反响强烈,而东风也并未沾沾自喜,继续埋头苦干,又研发出了如今300马力的防护型猛士,除了马力大幅提升外,防弹能力、成员数量、舒适性、功能性方面都有了巨大进步,进一步满足现代战场的各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