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通MAXUS品牌中文改名迈克萨斯,你怎么看?
虽然看上去洋气了,但总觉得少了点本土滋味,甚至很多人觉得与雷克萨斯仅一字之差,颇有些山寨的意味
上汽大通MAXUS这两天将自己的品牌中文名字改名“迈克萨斯”的消息引起热议,“卖萨克斯”“买个啥子”的调侃之词层出不穷。
有人认为,虽然看上去洋气了,但总觉得少了点本土滋味,甚至很多人觉得与雷克萨斯仅一字之差,颇有些山寨的意味。
汽车商业评论(ABR)在向上汽大通公关部询问此事时,对方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家对大通不了解,“如果了解MAXUS的历史,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不统一的声音了。”
根据上汽大通官网的资料显示,MAXUS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896年,该品牌曾隶属于英国LDV公司,其车辆在数十年间成为英国皇家通勤、皇家银行、皇家邮政、皇室出行的首选。
2009年,上汽集团收购LDV公司及旗下MAXUS品牌,并在2011年成立了上汽大通全资子公司,明确了它在上汽集团中的角色。
上汽大通在官方回复称,自从收购LDV以后,上汽大通在全球各个国家都用的是“SAIC MAXUS”的名字。而“迈克萨斯”是“MAXUS”的音译,仅作为中文名来使用。
在传播时上汽大通一直使用“MAXUS”,比如“MAXUS D60”,但官方发现对于“MAXUS”这个词很多人都不会读。
“所以‘迈克萨斯’只是帮助大家读‘MAXUS’,不存在所说的改名。”大通公关传播高级经理赵慕杰特意强调,“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是改名。”只是给了“MAXUS”一个中文译名,帮助大家来读仅此而已。
给MAXUS这样一个中文译名,对于上汽大通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上汽大通以商用车起家,2015年也是通过一次公司层面的更名,即从上汽商用车公司更名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进军乘用车领域。
应该说,成立8年来,上汽大通这个品牌在商用车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并成为了业内尽人皆知的品牌。
但在乘用车领域,上汽大通还算是一个新军,在产品上布局了G10、G20等MPV产品和D90、D60等SUV产品。
汽车商业评论(ABR)认为,上汽大通最初在中国推出产品时等于将MAXUS这个品牌翻译成中文名大通,大通成为了企业名和品牌名。因为当时企业的定位还是做商用车,所以大通作为品牌名并无不当,反而非常贴切。
2011年3月,上海汽车将欧洲商用车品牌MAXUS命名为“MAXUS大通”,当时的取意为“大智融天下,通达铸成功”。官方资料表示,MAXUS大通命名中西合璧,相互辉映,贴合商用车品牌形象,体现了消费者追求事业成功的进取态度,彰显了品牌的愿景和目标。“MAX”理解为“无限,广阔”之意,“MAXUS”代表“上汽大通强大”之意。
但是随着上汽大通从商用车公司向乘用车公司的转变,显然MAXUS再叫做大通并不合适了。
其一,因为商用车上的成功,让大通品牌具有浓重的商用车品牌意味,这恐怕也是上汽通用五菱要在五菱品牌之外再做一个宝骏品牌的原因。
其二,我们注意到,当下诸多国内乘用车品牌在争取品牌向上,在既有品牌之外还另起炉灶做高端品牌,无论领克还是WEY都是这样的产物。大通即使没有商用车的联想,作为面向新时代消费者来说,这个名字相对也比较老气。
显然,上汽大通为了在乘用车领域品牌向上,改变消费者认知,除了在产品和品质上不断努力外,改名是重要举措。名不正则言不顺,而且一个好的品牌名实际上也是一种明确的品牌定位。
但大通该如何改名为好?一要洋气高端二不能无中生有。实际上,大通的优势在于它的本来品牌MAXUS一直存在并使用,它只要将英文品牌名按照音译就行,如同当年丰田的豪华品牌LUXUS从中文名字凌志音译为雷克萨斯一样。
凌志更名为雷克萨斯让当时很多中国人感到不解,甚至有人调侃为“那个傻子”,但丰田不为所动,如今的成功人所尽知。此次上汽大通将品牌更名为“迈克萨斯”就是一条捷径。
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借助与雷克萨斯相近的发音有山寨之嫌,但不要忘了MAXUS这个品牌存在的历史要远比雷克萨斯久远得多,只不过它最初是商用车品牌,所以只要做好传播工作,这并不是一个问题。
也有人担心,一些消费者对于大通品牌的认知已经形成,在中国,一些大通车主的关注不在英文“MAXUS”上,而是觉得“大通”二字简单霸气,听着痛快,更接地气,改名有些画蛇添足的意味,会给这些用户带来困惑。
这些恐怕不是站在企业操盘者角度的思考。实际上,任何一个举措总会有不同观点,汽车商业评论(ABR)支持这种改名,你的意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