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汽车的产品设计越来越乏味了,怎么破?

来源:汽车商业评论
2019-05


汽车的产品设计越来越乏味了,怎么破?


汽车的产品设计越来越乏味了,怎么破?


汽车的产品设计越来越乏味了,怎么破?

如何才能改变正在退化的汽车设计?

能第一时间抓人眼球的产品靠的是它的颜值,功能上的更多体验是愉悦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第二条件。

而现在,汽车的颜值已大不如前,在功能上的进步也没有发生实质变化,整体上开始变得越来越乏味,实际上这就是一种退化。并有人开始提出是车企想象力不够,远跟不上时代变化才造成的现状。

值得庆幸的是,有车企已意识到了这一点,推出了“情感科技”的概念并付诸实现,希望通过AI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人车关系上的突破。但在此之前,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人与车的关系应该如何重新定义的问题。

这个话题也就成了3月26日在腾讯汇举行的“人与车的关系——进化 重塑 变革”腾行智库沙龙第一期的讨论主题。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马钧在看到大众刚发布的一款新车后说:“整个发布会还是在讲那个已经讲了十几年的MQB平台,还是在讲产品本身,这非常不性感。”

青年志联合创始人张安定说:“消费者的想象力比车企的想象力大多了,车企做的距离消费者要的差太远了。”

而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汽场汽车APP联合创始人贾可博士反驳道:“消费者的想象力实际上没有那么高,因为大家都是用户。如果他们的想象力真那么好,车企直接把他们聘过来造车不就可以了吗?”

而支持贾可观点的奥迪中国执行副总裁陆逸表示:“汽车是一个集成多种学科的复杂产品,它的所有革新必须首先要基于成熟的技术,它的进化一定不是某一种技术刚一出来就可以马上去用的。”

本次沙龙由腾讯主办,上海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周平主持,腾讯信息安全执委会主任杨鹏发表开幕致辞,以下是汽车商业评论对本次沙龙的录音整理,有删节。

把拟人化变成产品的评价体系

周平(上海车联网与车载信息服务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几年前在讨论未来中国汽车应该具备怎样的体验的问题上,当时很多人一拍大腿的说“汽车就是一堆参数”,然后让老百姓看着各种各样的、枯燥的参数选择到底买哪款车。

汽车的产品设计越来越乏味了,怎么破?

未来的汽车不应该就是一堆参数,特别是95后、00后这批新生代人群,他们更不会这样认为,他们关心的是汽车能怎么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去年跟马教授曾经有过一次讨论,说像我这种70后,可能更多地把汽车看成是把人从A点运到B点的运输工具,解决通勤运输的问题。但是新一代的人对汽车有极强的情感,觉得汽车是在伴随这他们人生的成长,特别是第一辆车。比如大学毕业后买的第一辆车,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的感情经历,分享我的喜怒哀乐。

根据同济大学的研究,95后、00后这批人对车的情感需求比90后更强烈,他们觉得车不是钢铁+沙发+电脑,而是希望汽车要像家人一样。所以,一下子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我在看到丰田推出Concept i概念车的时候特别兴奋,丰田正在设想开始学着去建立一种人和车的关系,More than a machine, a partner,它不是一个机器,而是一个伙伴。

汽车的产品设计越来越乏味了,怎么破?

但是马教授的研究告诉我们说,More than a partner是家人。因为Partner是一起做生意的伙伴,是好基友、好闺蜜。但家人不一样,家人从小看你长大,他知道你所有的过去,知道你什么时候读的中学,第一个女朋友是谁,什么时候失恋了,什么时候考第一名,什么时候又换工作了等等。

比如当今90后更多是伴随QQ成长起来的,现在00后就是伴随微信成长起来的,QQ和微信知道你的过去,每人每天平均要打开60多次微信,如此亲密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数据的力量。

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如果需求端的人群的内心世界突然发生了变化,那么他们的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最终所有的东西都会发生变化。

看看今天他们都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牌子,他们生活当中的各种选择全是内心世界映射出来的。一看服装就知道我和马老师是70后,但再看张安定,70后的年龄,90后的心态,他的外表都是内心世界精神层面的外在展示。

就像丰田所说:不是实现SOP就结束了,而是在这辆车10年到15年的时间里要怎么经营和用户的关系,然后让用户感觉到彼此就是像家人一样的关系,而且可能是千人千面的关系。

在中国我更加确定这一点,对于中国的新生代人群来说伙伴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家人的感觉。那么车企怎么让用户觉得一辆车具备千人千面的家人的体验?

我这个人特别爱折腾,买了一堆谷歌、亚马逊、百度和天猫的智能音箱,孩子会拿着音箱对它说“你给我讲十个笑话”,因为他觉得这个音箱的背后就是一个能够对话的人。

而且机器还会撒娇,还会开玩笑,它越来越像人,越来越拟人化。我认为,到AI和大数据的时代之后,所有的机器一旦在线,它就可以变成一个具有拟人属性的东西。

不再感受汽车百公里加速用时多少秒,而是感受它是一个稳重靠谱的人、幽默的人、机灵敏捷的人还是一个好学的人,或许完全可以把产品的好坏变成一种拟人化的评价体系。

这样一个新的人车关系的评价体系会把现有的产品重新定义,然而全球只有两个国家有基础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就是中国和美国。因为只有这两个国家的AI和大数据最强、最丰富,它需要有大的互联网的生态赋予它强大的AI能力,以及大数据本身在背后做数据支撑。幸运的是,中国能做这个事情的恐怕不超过一个手掌,其中一家就是今天这个地方的主人腾讯。

我们缺乏性感的产品

马钧(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设计创意学院双聘教授):前些年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太小,大家成天在很舒适的办公室,家大业大。但是互联网人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谷歌前COO来我们同济大学做老师,他碰到我的第一天就跟我说“我认为你们的产业是夕阳产业”,为了这句话我跟他辩论了一个小时。

李院长用人工智能已经在做建筑的设计了,他说“你们汽车行业到现在连两维图的设计都没有拿出来”,还那么老套,我们现在还仅仅是在虚拟的设计上,建筑行业早就走在前面去了。

我们在跟ZARA合作的时候他们说“我们的产品制作周期是两个月,你们汽车行业呢?”,好不容易我们从以前的五年时间缩短到现在的两三年,好像还觉得很自豪,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挑战特别多。 在人车关系的问题上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汽车行业真正的、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汽车的产品设计越来越乏味了,怎么破?

我认为,如果现在我们还在谈老三样,那就真的太老了。当时提过老三样、新四化,后来又有了新六化,钢铁学、材料学还在发展,但也就这样了,包括现在的轻量化车身也好,三电也好,实际上真正能够有突破性的东西,性感的、能让消费者真正接受的点,到目前还是没有。

大众在珠海刚刚发布了一款新车,我一看还是那个讲了十几年的MQB平台,发布会的重点还是在讲产品本身,这非常不性感,尽管做发布会的是我的学生。作为一个老师,我真的很期待这个行业能够有一个突破的点出来,一个性感的点,一个爆款,或是一个有黏性的点。

分享一个例子,我们学院做设计的罗老师,他最近又做了一个爆款,还获得了红点奖,大家知道小米螺丝刀吗?这就是罗老师和他的团队设计的,我们讲的产品定义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对汽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