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6亿补贴 却利润暴跌83% 比亚迪成了行业里的一面镜子
其实,我们一直在经历一个看客时代,而且愈演愈烈。
鲁迅,提出了一个词那:看客,也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冷漠观看既不行动也不离开的那种人,有种类似看热闹的心态。
不得不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要直面一个事实,所有网络上的消息,不好的要比好的,受欢迎的多,的多。
以汽车行业为例,每个月销量排行榜上,可能大家关注的并不是谁拿下了冠军,一旦有企业销量暴跌或者一些负面的情况,点击量要明显高出不少。
时间总是转瞬即逝,2018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之多,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有很多。但,大多打不过这家中国成名多年的汽车巨头,比亚迪暴跌事件。
2018年4月27日晚间,比亚迪发布了2018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期内,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237.38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7.54%;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83.09%; 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则亏损3.29亿元,同比大跌超过173%,同时公司预计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亿元-5亿元,同比下滑幅度为71%至83%。
即使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比亚迪一季度利润暴跌83%的消息,还在发酵。对绝大多数的百姓来说,这是看热闹。
可能,最亮眼的一句话就是,一季度国家补贴比亚迪就拿到了6个亿,但比亚迪的净利润只有1亿。
先看官方解释: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下跌,比亚迪在报告中指出,受补贴退坡影响,包括电动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整体盈利较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激烈的行业竞争也仍较大程度的影响了汽车业务的盈利水平。
是的,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过渡期。根据今年2月,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月12日至6月11日为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对应补贴有所调整,过渡期内上市的纯电动车只能拿到2017年补贴标准的70%。
有人说,这是行业的一面镜子:
中通客车(000957.SZ):一季度财报中,主要业绩指标都呈明显下降之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2%,录得78.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更是大降67.4%,仅录得1.91亿元。中通客车方面同样表示,公司业绩出现大幅滑坡,主要是因新能源补贴政策调整所致。
宇通客车(600066.SH): 2017年度财报显示,2017年累计实现客车销售6.72万辆,同比下降5.24%;实现营业收入332.22亿元,同比下降7.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29亿元,同比下降22.62%。公司分析认为,部分指标出现了不同幅度下滑的原因,也是受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影响,客车行业需求出现了大幅下滑。
补贴政策的调整,导致2016年透支了行业部分需求,2017年尤其是上半年需求下滑明显。
当然,凡事决不能只看一面:
比亚迪,这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头,看看它的宣传语,你就知道它想表述什么。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在新能源行业一直走的很快,所以,此次利润83%下滑,它也是首当其冲。
实际上,整个行业面对的,都和比亚迪差不多。不仅仅是新能源补贴退坡这一个单独事件。
还因为比亚迪自身的产品短板(很多企业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至于为什么,下文自有交待)
先看2017年,全年比亚迪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约391亿元,同比增长12.83%,但相比2016年80.27%的增长,比亚迪的放缓趋势太过明显,而销量方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9.7%的增速,也大幅低于53.3%的行业增速。
这甚至引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注意,向比亚迪发出问询函,比亚迪在回复问询函中解释称:主要因为公司车型集中在A级、B级等中高端产品领域,而在微型车(A0级、A00级)市场暂无车型布局。而新能源汽车行业2017年主要增长动力来源于微型车部分,其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17.1%,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占比更高达58.83%。
到了2018年,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鼓励3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每公斤140瓦时以上能量密度和低能耗的新能源产品。
能看到,比亚迪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从此前比亚迪发布的新能源产品规划中可知,今年将陆续推出e5 450、秦EV 450、宋EV 400、元EV 360四款新车型。
目前,e5 450、秦EV 450、宋EV 400三款车已于3月底上市,这三款车均换装了三元锂电池;根据官方参数,优化升级后的比亚迪EV家族能够拿到更多补贴,比亚迪自己也认为,这些技术优化将显著提升公司未来的盈利水平。
而之后,还有新的转机,比如说新车型的推出。预计在6月上市的比亚迪元EV360可能就是转折点,小型SUV、补贴后价格将在10万元以下,这些都在主动迎合市场和政策。上市的时间节点也很巧妙,预计在6月份上市,具体日期应该会在6月11日、也就是在国家执行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之后上市。
当然,未来几年里,随着合资品牌纯电动车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对于消费者的争夺战其实才刚刚开始。
比亚迪作为行业里的镜子,映射出的不止补贴退坡:
新能源汽车可能处在黎明之前,但可能依然在噩梦之中,这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焦虑,比亚迪折射出的应该在这,而且还有海外的巨头特斯拉陪着它,特斯拉亏的更惨。
5月初,在《经济学人》、彭博新闻社先后唱衰特斯拉之后,亏损长达15年的特斯拉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财报数据。
财报一出,特斯拉的股价再次应声下跌
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一季度总营收为34.09亿美元,同比增长26.45%;净亏损为7.8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3.97亿美元相比,增加97.7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利润净亏7.10亿美元,同比增加115.15%。
马斯克表示,“我们使用的第三方承包公司数量已经失去控制,我们要首先将这些细枝末节处理好。为此,会有很多攀附之物被清除,特斯拉将在今年下半年实现盈利,而在今年剩余时间内也不需要筹集新的资金,尽管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对此持怀疑态度。”
当然了,摆在特斯拉面前的,一直是未知,现在已经传出埃隆马斯克将抵押工厂换取贷款的消息。
今天几乎整个汽车工业都在盯着特斯拉,尽管马斯克再次怒怼了分析师和媒体,但特斯拉烧钱的速度是惊人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个新兴市场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诚如特斯拉这种先驱者,这种巨头也无法处之泰然。
但,做为一家美国政府高度扶持的企业,预言特斯拉将死,其实是不那么现实的。
反身再看如今的市场,新能源汽车在2017年被确认为我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在一系列政策和财政补贴下呈现出了表面的极度繁荣和现实经营层面鲜有盈利的两种现象。
即便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中最为关键的动力电池行业,也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一幕,电池原材料普遍贵过电池本身,在产业尚未成熟之时,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泡沫现象。
而随着稀有金属储量和开采量等方面的限制,动力电池就是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发展,下一步要逾越的鸿沟。
比亚迪是一面镜子,映射出整个新能源行业目前的态势和问题。
纯电动车制造领域一旦政策变动,补贴下降,整个行业似乎有被打回原形之感。新能源汽车市场固然还需要政府扶持,但还需要渐渐回归市场原则。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从2015开始到2017年,连续3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位。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超过140万辆,累计销售突破340万辆,截至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累计销量的52.9%。
参考数据来看,其实2017年,中国市场纯电动汽车的个人消费用户还不到50万台。
以北京车展上出现的近10家纯电动车制造新军和吉利、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特斯拉来刮分这50万台的销量,可以说将无法养活任何一家。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之下有很多机遇,中国市场如此,海外市场也一样,但是随着补贴的减少以及产品问题,新能源汽车发展正来到一个十字路口。
越来越多的资本催熟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给本就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更拥挤也更微薄的利润空间。
当然,大势在此,最后,肯定会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