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突破汽车设计传统
2018年5月11日,第十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京举办,在第二场议题中,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傅立志与长安汽车陈政、阿尔特陈群一、爱驰汽车罗冬飞、北汽新能源乌琳高娃、海信集团姜雅丽对“突破汽车设计传统”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主持人(傅立志):我今天用破题法希望能够创造一点点新意。这两天大家谈梦想与焦虑,其实我可能还是第一个讲出来的,焦与虑是两回事,焦是把你放在火上烤,虑是深谋远虑,所以说其实是两回事,虑不见得一定要虑。
用户选择车第一步都是讲颜值第一,所以说我们今天这一节是在讨论颜值,可是目前现在各位都是二把手,一把手都退席了,这是我对于整个产业的焦虑,我真的焦了,确实是有一点不太看好。当然这个也是半开玩笑的话。
今天嘉宾的背景,主办方考虑非常周到,各面都非常具备,尤其放了一条鲶鱼,一会儿我们大家讨论过程中会有一些稍微多角度的看。
我首先提第一个问题,北京车展这次大量的新势力造车者半数都带来了产品,有些是产品,有些是前期概念车的形式。
今天早上已经有人澄清了,所以我不再误用大家对于他们的怀疑,他们确实制造了很多的冲击,也引起了整个广泛舆论大众对他们的关心。
所以我想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我们目前当下新势力造车他们主要以设计为核心,就是他们对于设计上各位业界、各位代表人有没有一些什么想法?
还有一点,很多都提出出行服务的观点,但是从设计观点的角度看,我还没看到新的设计观点,首先请乌琳高娃女士说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乌琳高娃:问题分两部分,一个是造车新势力怎么看,第二是关于出行服务。
主持人(傅立志):因为通常新势力里面都特别指出他们是替出行服务在设计,最后把两个连在一块了,您分开说也没关系。
乌琳高娃:我觉得所有的产业最终被颠覆都来自于外在世界,而不是内部。
所以基本上传统企业受的威胁会比较大一点,外来的新势力会给传统企业带来很多新的概念和新的思想,这个是传统企业需要迅速吸取的地方。
但是现在造车势力也有他的短板,就是他不具备传统车的造车经验以及造车准入和一些经验方面的积累,所以我觉得这两者应该是有机的结合。
不论是从长期来看还是短期来看,我觉得并不存在谁颠覆谁的问题,两个怎样融合,把产业发展和颠覆做的更快或者是更加智能化,这是一个方面。
至于设计方面,我觉得大家目前都在做不同的尝试,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够使未来的电动车或者是新能源车的方向,大家都在探索,包括在智能化的功能体现上,大家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比如内饰,包括我们刚才同事也说了根据用户需求调研、使用形式调研颠覆出内饰的设计。
共享服务方面,我觉得未来发展方向依然不可能是绝对颠覆到说连拥有私家车都完全没有了,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大可能,可能是一个小众市场,可能比如说共享出行也好怎样也好,肯定是一个未来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的方向实际上牵扯到一个智能化整体发展的未来,就是说所有的大众的交通系统和你的分时租赁或者是分享,要有效的智能的连在一起,我觉得成为一个网络、成为一个交通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而不是单个一块就是拿新能源车或者传统车出来做分享。
主持人(傅立志):其实不是说我故意要把关注度拉低,因为您讲的是比较高层次,其实说白了,如果是共享设计,因为我有机会曾经跟EVCARD和摩拜的设计者曾经有过交流。
为共享而设计是影响到很多设计的根本问题的,所以其实今天大部分我们所看到的,可能都还是,因为大部分人都还是从传统造车里来的,所以大部分的人,我并不反对将来还有一大群人热爱驾驶的乐趣,就相当于今天一百年以前马是被淘汰掉的,可是马术依然有人非常热爱,但是他们变得小众。所以说今天大家热爱汽车操控,因为我就是那一部分人,我是非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