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闪耀2025慕尼黑车展:以科技与全球化战略重塑世界汽车格局
2025年9月,德国慕尼黑再次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焦点。作为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车展之一,IAA Mobility(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不仅展示着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与产品,更成为检验车企全球化战略成色的关键舞台。今年,中国品牌长安汽车以“CHANGAN, SHARING THE FUTURE”为主题高调亮相,不仅带来多款重磅新车与尖端技术,更向世界宣告其全面进军欧洲、竞逐全球市场的决心。
长安的十二载回归之路
2013年,长安汽车曾是IAA上唯一的中国整车品牌。十二年过去,中国汽车品牌已成群像式出海,而长安依旧扮演着“排头兵”角色。此次车展,长安携深蓝(DEEPAL)、阿维塔(AVATR)两大品牌共同登场,展出了包括深蓝S05、S07、阿维塔06、07、012及全球首款概念车XPECTRA在内的多款车型,覆盖从紧凑型SUV到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全产品谱系。
长安的回归并非偶然。自2001年在意大利都灵设立设计中心起,长安就开启了与欧洲汽车基因的深度融合。随后在英国建立动力研发中心、在德国设立阿维塔设计中心,直至2024年注册德国子公司,长安以扎实的本地化布局逐步构筑起覆盖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全链条欧洲体系。此次IAA,不仅是长安作为新组建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全球首秀,更是其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展示“中国智造”实力的关键一步。
不只是参展,更是技术实力的集中输出
在慕尼黑展览中心B2馆,长安的展台成为媒体与观众瞩目的焦点。除了造型惊艳的车型,更引人注意的是其核心技术的展示:“金钟罩”固态电池、新蓝鲸HE1.5NA混动专用发动机、新蓝鲸电驱系统等一一亮相,尤其是“金钟罩”电池凭借脉冲加热技术实现-30℃低温快充,充电时间缩短30%,显示出长安在电动化领域的深厚积累。
这些技术背后,是长安长期以来在研发上的高投入与系统布局。“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并行推进,已累计掌握“三电”核心技术200余项,建立起“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布局。近三年来,长安专利申请量超过1.4万件,智能化专利占比46%,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11项,更主导中国车企首个ITU国际标准系列。这意味着,长安不再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产品全球化与本地化双轨并行
产品是品牌国际化的直接载体。深蓝S05与S07作为长安进军欧洲的主力车型,在设计、安全、智能等方面均体现出极高的完成度与本地化适配能力。S07已获E-NCAP五星安全评级,S05同样按五星标准开发,并完成超150项针对欧洲路况与用户习惯的优化。此外,L2级智能驾驶、AI语音交互、AR-HUD等科技配置也显示出长安在智能化方面的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长安并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全球产品策略,而是深度融合本地需求。都灵设计中心与伯明翰研发中心承担起产品适配与调校的重任,甚至经销商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也高度本地化。这种“In Europe, for Europe”的理念,使其区别于许多仅依靠出口贸易的车企,展现出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
不只是卖车,更是构建可持续的全球体系
长安的欧洲战略远不止于销售。目前,长安已在德国、英国设立自营进口公司,在希腊、挪威、葡萄牙等地通过合作进口商布局网络,零部件配送中心覆盖荷兰与英国,与Kühne+Nagel合作保障供应链效率。金融方面与法国巴黎银行合作,道路救援则携手安联,显示出长安在服务生态构建上的系统思维。
根据规划,到2030年,长安将在欧洲投资超20亿欧元,建设超1000个销售服务网点,推出超过8款全新SUV,并实现本地化员工招聘超1000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着眼于市场占领,更注重与当地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体现出央企的全球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雏形已现
2025年7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家整合117家分子公司、注册资本200亿元的新央企,承载着中国汽车强国梦的重要使命。其目标清晰而坚定:到2030年实现整车产销5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60%,海外销量占比超30%,跻身全球汽车品牌前十。
长安在IAA的亮相,可视为这一战略的起点。从技术输出到品牌建设,从产品布局到体系赋能,长安展示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追随者到并跑者、乃至引领者的身份转变。
写在最后
长安汽车在2025慕尼黑车展的表现,是中国汽车品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证明,唯有以核心技术为支撑、以长期主义为策略、以本地化运为路径,才能真正实现从“出海”到“融海”的跨越。在世界汽车产业剧烈变革的今天,长安正以它的实践,讲述一个关于中国智造的新故事——一个不再依赖于价格与规模,而是依靠创新、品质与体系的全新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