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小鹏G6 Plus?售价19.58万起的它,不太值这个价!
当小米YU7的上市,在汽车市场引起轰动时,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另一位“7”字辈的选手——小鹏G7。相信不少人都为这台车感到惋惜,毕竟于去年就放出消息的它,上市时间却最终被定在了7月3日晚上,比着所有车企都选择避其锋芒的小米YU7,晚了正好整整7天,这看似不多的7天,或许就已决定了小鹏G7的市场前景。
小鹏G7=小鹏G6 Plus?
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上来看,我们首先要为小鹏G7定下一个基调,它的产品定位从很多方面来看,就相当于是小鹏G6 Plus,反过来说小鹏G6也相当于是小鹏G7 Coupe。之所以会下这种结论,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小鹏G7的轴距(2890mm)、前后轮距,与小鹏G6完全相同,至于两车在车身长度、高度存在的差距,完全就是溜背造型与常规设计的差别。
从其他方面来看,小鹏G7采用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以及配备的电机型号、5C超充AI磷酸铁锂电池,也都与小鹏G6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小鹏G7为了营造出把价格门槛打入20万以内的噱头,竟然还推出了602续航版本,续航里程甚至比小鹏G6的625续航版本还要短,这不仅是极度缺乏诚意和魄力的举动,还会让消费者觉得多花好几万块钱选购小鹏G7,非常不值这个价!
很显然,小鹏G7上市后的正式售价,仅比预售价低了一万的举措,并没有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值,毕竟隔壁小米多次给到的大降价,已经给大家哄上天了,这也再次验证了小鹏汽车有些缺乏魄力。对此,相信很多人在看到其仍与自家小鹏G9接近的定价,以及对比过小鹏G6以后,再加上与小米YU7不到三万的差价,大概率会丧失下单的欲望,毕竟哪个年轻人不能为这点差价去咬牙冲小米YU7,这也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晚集所导致的结果。
自研芯片&激光雷达的抉择
继续说回产品力层面,作为小鹏汽车寄予厚望的一款新车,虽说小鹏G7在空间等方面,并没有与小鹏G6拉开明显差距,但是它总归有一些产品亮点,比如新车首搭的3颗图灵AI芯片,两颗用于驾驶辅助,一颗用于座舱AI,按照小鹏汽车的说法就是它们相当于9颗主流智驾芯片,有效算力超2200 TOPS,至于是否真的这么厉害,我们来看看一些专业人士的分析。
对于一颗芯片来说,“芯片带宽”是衡量芯片与内存之间数据传输速率的关键指标,尤其在高性能计算和AI领域,带宽不足会导致计算单元闲置和性能下降,以英伟达Thor芯片为例,它的带宽为273GB/s。反观小鹏汽车的图灵AI芯片,单颗芯片带宽计算得出的结果,基本与英伟达Thor芯片差不多,其比起数年前的华为MDC610、特斯拉HW4都要低,甚至比蔚来的NX9031也要低,这就意味着小鹏汽车的图灵AI芯片,对比目前第一梯队的同类产品,并没有达到宣传中的领先优势,只能说是一款表现还不错的自研芯片,况且它还只搭载在小鹏G7顶配的Ultra版本上面,其他版本则仍继续搭载经过市场检验的英伟达Orin芯片,那么有谁在买车时愿意多花钱成为第一批试验的小白鼠呢?
很显然,相较于消费者并不太感兴趣的芯片,其实大家对激光雷达更有兴趣。
众所周知,在道路情况更加复杂的中国市场,纯视觉的智驾方案,无论是精准度、响应速度,还是雨天、夜间等恶劣场景的适用反馈,都远不如视觉+激光雷达融合的方案,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方案。反观小鹏汽车,目前已经算是全面转向纯视觉方案,这样的好处就是能降低制造成本,反之不好的地方想必也不用明说了,不过站在当下消费角度来看,20多万的车不给配备激光雷达,在市场中恐怕不会受到太大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