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裁员给中国同行的启示:竞争不是只有降价这一条路
5月7日,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启动了新一轮裁员,包括软件、服务、工程在内的几个部门员工在上周末已经收到裁员邮件。
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裁员了。早在2017年,特斯拉就已经裁员,当时裁掉了2%的员工。此后,2018年、2019年及2022年,特斯拉也曾分别进行裁员。
2024年4月15日,马斯克发布全员信,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末,特斯拉全球拥有员工超14万人。以10%计算,本次裁员将涉及到1.4万人。到了5月,新一轮的裁员仍然继续。
此前,有消息传出特斯拉整个超级充电团队被解散。据马斯克发布的一份备忘录内容显示,整个团队约500名员工离职。
特斯拉裁员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就是销量增长减速。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全球销量为38.6万辆,同比下滑8.5%,低于华尔街预测的44.9万辆。这还是在多次降价的情况下收获的销量。这也凸显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就连全世界市值最高的车企特斯拉也陷入了经营困境。
其次是,特斯拉财务状况也出现了下滑。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营业收入为213.01亿美元,同比下滑8.69%,一季度净利润为11.3亿美元,同比下滑55.07%,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19亿美元。
马斯克在内部信中表示:“多年来,我们发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多家工厂。随着增长,某些部门出现了角色和工作职能的重复。当我们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增长做好准备时,聚焦各方面以降本增效是极其重要的。”
降价不够,那就裁员来凑,能够看得出来,特斯拉这一次确实是上火了。在这里,不得不说特斯拉高层的应对措施和执行确实很迅速,也很果断。这也给中国同行一个启示,未来,新能源汽车或将面临“苦日子”,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想改变现状,应对措施就必须要迅速、有效。
特斯拉陷入经营困境
从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交付数据可知,今年Q1季度,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为38.68万辆,低于机构预测的43万辆,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高达20.1%。同时,这也是自2020年以来,特斯拉交付量首次出现季度同比下降。
同期,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接近26.9万辆,同比增长2.6%,但环比下降7.3%。而中国新能源市场,Q1季度整体销量209万辆,同比增长31.8%。其中,纯电动汽车增长放缓,纯电动汽车的累计销量为130.5万辆,同比增长13.3%。
美国和中国两个全球最重要的电动车市场,在2024年第一季度都出现了销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但是特斯拉的季度销量表现更是跟不上大盘,甚至出现了同比下滑。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把标特斯拉产品当作比拼对象的车型胜不胜数。在20~30万价格区间内,特斯拉Model 3就有极氪007、极氪001、星际元ES、蔚来ET5、小鹏P7i、比亚迪汉、小鹏P7、智界S7等强劲对手。与其它竞品相比,特斯拉车型的推新速度明显更慢,其市场份额正在缩水。
数据显示,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市场占有率为16%,2023年该市场占有率下滑8.2%至7.8%,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在被赶超。
马斯克也承认,中国的电动汽车是特斯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我们普遍认为,中国企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当然,在电动汽车和其他汽车领域,中国汽车都是明显最具竞争力的。他们生产很棒的汽车,而且他们非常努力。”
现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产品体验、技术研发以及供应链方面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800V高压充电,更长续航的电池产品供应,高速NOA和城市NOA的加速落地,特斯拉的优势正在被追赶,有些方面甚至还落后了。更关键的是,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营销方式也在发生改变,雷军和周鸿祎在北京车展上的表现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显然比马斯克更能玩转流量,聚焦了全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焦点。
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想要获得更多的销量,面临巨大的压力。降价、裁员,只能是什么手段管用就上什么手段。近期还有消息传出,或为了缩减开支,特斯拉已放弃下一代“一体式压铸”工艺,转而使用更成熟的三件式铸造车身的方法。
未来不排除特斯拉还会祭出新的大招,我们拭目以待。
降价这条路走到头了?
作为特斯拉有力竞争对手的中国新能源同行,尽管它们来势汹汹,但目前实现盈利的企业并不多。2023年,只有比亚迪和理想实现了盈利,前者盈利300亿,后者118亿元。其余的品牌全部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2024年中国车市的价格战仍然在继续,但似乎刺激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我们以理想为例,理想在2024年遭遇了挑战。今年3月销量2.9万辆,不及此前预期的5万辆目标。2024年Q1季度,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8.04万辆。2023年3月21日,理想汽车就发布公告,将一季度的销量预期由10万辆至10.3万辆下调至7.6万辆至7.8万辆。
4月22日,理想汽车宣布2024款理想L7、理想L8、理想L9及理想MEGA采用全新的价格体系。这也是理想汽车首次正式宣布降价。
这是一个信号,尽管降价仍然是当下新能源品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但是所起到的作用正在慢慢减弱。从短期来看,价格越是不稳定,市场的观望情绪就越严重。
从这个角度来看,促进销量还需要其它方面的努力。对于特斯拉来说,寄望于更低价格的车型、FSD来摆脱低谷。所以,我们看到马斯克在4月28日来到北京,推动了FSD在中国落地的进程。
此外,有消息称,特斯拉将加速推出更廉价的经适车型,计划2025年初投放到市场,这无疑都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市场竞争从来都不是只有降价一条路,而是多路径来实现的。
这也给中国新能源品牌提了醒,眼光要放得更加全面,价格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当然,要能打价格战,又要有足够的研发能力,还要有快速的市场反应和执行能力。这也对车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满足不了要求的车企,则有被淘汰的风险。这也印证了新能源车企在2024年加速淘汰的这一说法。
百姓评车
目前,价格战打到如此程度,车企也需要有新的手段参与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斯拉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新能源车企已经开始出手了,有没有效果暂且不论,至少已经快速响应起来。接下来就看其它车企如何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