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N观察|东风新能源乘用车需要跑得更快
文 | 姜鹏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新能源市场听到东风公司新声音。
2018年10月14日,云南丽江,东风风行以“0跑蔚蓝,E路风行”为主题,带来风行S50EV与菱智M5EV两款新能源车型,前者补贴后价格为12.99万元~14.99万元,后者补贴后价格为12.99万元~13.99万元。
这不仅是东风风行新能源战略推进的两款车型,也是东风公司发力新能源市场的代表。
但2018年整个新能源市场早已春风满面,迫不及待地冲高向上。

进入2018年,整体车市增长疲软,从三季度传来的阵阵寒意让深处其中者苦苦煎熬,而除豪华品牌能守住增长外,新能源市场的火爆也吸引了众人的羡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1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4.43%和54.79%,继续保持高歌猛进步伐。
今年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万辆和72.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和81.1%,再创历史新高。
与车市整体刺眼的下滑相比,新能源增长格外醒目。而且,按照国务院在今年7月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左右。
新能源市场风口渐起,并成为兵家争夺之地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乘用车领域。
先发的众多自主品牌已经在这里翻江倒海,各展风情,迷了眼球。
技术底蕴、时间节点、产品矩阵颇具优势的比亚迪早已投入新能源市场中,插混、纯电双路线推进,轿车、SUV、MPV齐头并进。
广汽集团与北汽集团走上另一条道路。它们均打造新业务板块,成为公司耕耘的新能源事业,但其中也不乏迥异。
广汽新能源在传祺品牌上继续裂变,并以SUV切入新能源市场。
被认为北汽集团战略重心的北汽新能源公司以EC、EU等产品系列布局新能源市场,同时依赖北京市政策推动,通过借壳成为业内首家传统新能源上市公司。
稍显滞后的长城汽车独立欧拉品牌发展新能源,与皮卡、WEY以及哈弗品牌组成更清晰的阵线向前推进,这是另一种选择。
当然,业内采取更多方式是在原有基础单元、基础车型上裂变,推出相应新能源车型,比如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等都如此。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基础也带来不同的打法与结果。
全面领先的比亚迪在中高端市场逐步建立优势地位;以EC系列为主导的北汽新能源在A00级市场保持领先;吉利汽车正以更多插混产品搅动市场;传祺品牌裹挟SUV风潮进军北京新能源市场……
当然还有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上奋力奔跑者,比如东风公司。
先来看一份数据。2014年,东风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153辆;2015年,这一数据迅速提升至15112辆;2016年,这一数据为25182辆,同比增长66.61%。
去年,东风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到6.9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8.9%,其中新能源商用车更是以5.6万辆的业绩领先同侪。
但市场潜力更大、竞争力更强的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却并不突出,尤其是自主板块。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风神E70累计销量为4010辆,而另一款主力景逸S50EV的数据为1377辆。

表面看,东风公司自主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线较短,以纯电为主,路线相对单一,以租赁、采购、出行等大客户为主要输出,缺乏其他路径推进,尤其是在重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优势并不大。

现在,复杂而竞争激烈的局面下,迫使东风公司在自主新能源乘用车上发展提速。事实上,东风公司在该领域的业绩并不符合其技术上的积累。
以汽车五化(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发展方向,东风公司一直在新能源技术积极抢占制高点。
目前,东风公司已掌握“三电”关键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累计申请专利逾37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40项,具备一定技术优势。
一个简单的事例是,风神E70周年板满额电续航总里程超过401公里,快充时间(从10%充电到80%)能缩短到30分钟以内,有不错的市场竞争力。
但如何将技术优势转换为规模优势,这是东风公司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帮宁工作室看来,这涉及到两层问题。
其一,东风公司需要提高进一步战略重视度,跑得更快,列出更清晰的产品规划、路线规划以及更丰富的营销路径。
未来,是采取广汽集团那种以相应公司式为主导推进新能源发展?还是借鉴长城汽车以品牌单元来做?抑或随大潮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裂变?或者其他?需要顶层更清晰的设计。
其次,从目前来看,在自主乘用车新能源发展上,东风公司各个子板块各自为战,比如风行品牌和风神品牌就是如此。
但对于自主乘用车板块众多的东风公司而言,如何在新能源发展上避免内部竞争,协同作战,这是长期发展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毕竟,燃油车难以协同导致相互竞争的一幕还未真正远离。
新能源市场正变得更加好玩。
2018年9月,东风日产轩逸纯电迎来上市,在新能源市场布局落后的合资品牌以更具优势的品牌影响力迎头赶上,新能源市场正迎来新变化。

与此同时,更适应市场化需求的插混产品跑得越来越快,增长明显超过纯电产品;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比例不断扩大,结构正在重塑;而以卡罗拉、雷凌等为代表的普混产品的火热,也不断冲击着新能源市场。
这依然是一个新生的市场,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自主品牌们迎来挑战。
对东风公司来说,它需要跑得更快,也更有力。毕竟,以后追赶别人是一件耗费心力的事;也毕竟,市场呈现的是同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