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一下,当买到一台高性价比合资车时,请先感谢一下自主品牌
“劣币驱逐良币”应该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性的认知,大多数人不知缘由但起码意思是明白的。
但这句话想要做到普适性显然不切实际,就比如反过来的“良币驱逐劣币”的经典反串才适用于国内汽车市场。
这一论据的最好支撑就是已经在配置暗暗发力的合资阵营。
单纯地强调动力上的技术领先以及质量的可靠已经不再是它们的主要打法,配置上的堆料成为主题。
而这,显然要归功于自主对手的挟裹向前。
高中低档,皆是如此
首先需要指明的是,开篇提及的“良币驱逐劣币”并没有由于价格而产生偏差,不管是入门还是豪华,合资品牌的这种变化,都会存在。
在入门级别的买菜车中,经常处在各种论坛和圈子中的卡罗拉应该是最好的代表,全系可以标配TSS系统,实现L1级别自动驾驶不成问题,车联网也在大多数版本上有所体现。
中端居家产品中法系车绝对求生欲满满,次低配该有的配置都有,悬架软硬调节做到全系标配仅此一家。
而提及溢价比颇高的高端市场一样也没有例外,甚至在自主新势力的挤压下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就比如沃尔沃和林肯等品牌的不少产品,中低配版本已经在配置上做到了基本全面,如果不是过分地追逐豪华和商务气息,这些入门车型已经算是不错之选。
合资竞争力不足,还是自主太咄咄逼人?
看到这里,一个问题不用思考就能浮出水面,“良币驱逐劣币”背后,是合资产品力下降还是自主逼迫太紧?答案显而易见,两者都有。
早年前,合资产品进入国内之后的减配基本成为各家品牌之间无声的默契,不是在细节配置上删减就是在用料上差分,即便是放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这种案例仍旧屡见不鲜。
而自主产品为了弥补品牌价值上的短板采取的配置堆料方案确确实实让合资品牌感到压力,相同价格能买到体验更好的产品,何乐而不为?
其次,自主产品也确确实实在近几年上了N个台阶,即便是在相对不擅长的动力总成领域。
这样产生的直接后果便是自主产品开始在销量榜单上攻城略地,SUV已经小有成就,仅剩下轿车市场还是合资的天下。
如此压迫,合资焉能不奋起直追?
在电驱动时代,合资的红利时间也并不多
考虑到不管是自主还是合资,都已经开始弱化内燃机的存在感,这点同样需要合资品牌尽可能地在配置上拔高以继续维持产品实力上的优势。
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在电驱动领域合资品牌的专利护城河已经消失不见,反倒是当初被Diss和不看好的新势力品牌成为了经验深厚的前行者。
加上经典豪华那点东西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靠真皮和香氛等堆料就能摸到BBA的市场领地,对擅长玩“花活”的新势力并不困难。
所以,在纯电动市场上,你可以经常看到蔚小理的身影,以及Aion或者比亚迪等传统品牌的出现。
但唯独找不到大众ID或者BBA的存在,倒是特斯拉成了合资领域的例外,这与动力来源的换代同样也分不开联系。
结束语:
汽车圈内的“良币驱逐劣币”其实可以看作是范围性的内卷化,唯有赢得产品力上的竞争,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可观的优势以及占比。当然,最终这种局面的产生也离不开终端消费环境及汽车文化在国内这一亩三分地的逐渐浓厚,去掉品牌盲目崇拜和所谓的情怀之后,也就只能拼实力去赢市场,在这点上,正在阅读此文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也能算上背后的推波助澜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