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提高车用燃料电池可靠性与耐久性

来源:汽场
作者:清宵
2019-08


 

8月31日,在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围绕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壮大新动能”大会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发表演讲内容《提高车用燃料电池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杨院士、李院士、高书记以及各位嘉宾,下午好!我讲的题目是提高车用燃料电池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我分两部分进行演讲,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外燃料电池车的现状,下一部分是怎么提高燃料电池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原料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因此效力比较高,燃料电池的工作方式是内燃机的,跟锂电池比它的能量不是储存在电池里,所以尽管燃料电池的膜也有破的时候,但是破了电压下降,我们把氢气关掉,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所以燃料电池是比较安全的,能量和转化系统是分开的。

    

把燃料电池装到车上,现在一般都是混合动力的、电电混合的、直驱的方式,不是充电式。跟燃油车相比,用氢瓶代替了油箱,有燃料电池发动机代替了内燃机,得到的好处就是排放没有了,就是排放水,代价现在就是运行费用高、发动机成本高,两个贵。

    

燃料电池车的性能现在从续驶里程、加氢的时间,从驾驶人员的感受以及舒适性、适应性都达到了燃油车的水平,因此如果不存在两高,燃料电池完全可以代替燃油车,但是它有两个最大的拦路虎,一个是发动机的成本比较高,一台燃料电池车的售价是燃油车的一倍,比如说大巴车,柴油车卖一百多万,燃料电池车卖到二百多万,小轿车也是这种状况。再有运行费用比较贵,运行费用现在用市电电解水,做氢。  燃油车一百公里大概消耗七八升油,也就是40多块钱,一公斤氢七八十,运行费用比较高,费用最低的锂电池车,跑一百公里平均15度电左右,一度电一块钱,才15块钱,所以燃料电池车要想大规模应用,还要把两高消灭掉。一公斤氢卖40块钱左右,我想燃料电池车是可以普及的,这个时间我预计还要三年到五年左右。

    

现在燃料电池发动机从体积来看,已经可以跟内燃机相比,去年在海口开会,本田说已经达到了内燃机的水平,乘用车都超过了5000小时,大巴车达到了20000多小时,时间寿命还是可以的,但不是每一辆都能达到这种水平。从造价来看还是比较贵的,这里有一个不仅仅是价钱,还有资源的限制,就是铂的用量问题,现在一千瓦国际上用铂是0.2克,国内降到了0.3克左右,要想成百万辆的生产需要降到0.1克以下,现在实验室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所以铂用量不是一个核心因素了,原来我们看得很重,但是由于功率的提高和催化剂活性的提高,铂的问题现在看来有希望了。

    

国内从2001年成立电动汽车国家专项以来到现在就做这方面的研究,到现在有20年的时间了。我们从2005年以后,整车开始跑了,2007年参加了上海大赛,2008年奥运会有23辆燃料车参与运行,2007年有16辆轿车到美国加州进行了实验,2010年有一辆大巴到新加坡参加了世青赛,196辆燃料电池车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示范运行,所以国际上看中国示范的燃料电池车还是比较多的,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世博会以前的示范着眼点不是经济,不是做一台车花多少钱,运行一百公里花多少钱,而是着眼燃料电池车能不能适用,着眼的是技术问题。那个时候的示范叫技术性的示范,现在也叫示范,产业化的初始阶段,但是这个示范是经济性的示范,我考察经济上可不可行。

   

在奥运会示范以后上汽搞了一个创新征程,分南线和北线,它的目的就是考察三种电动车,锂电池车、燃料电池车和混合动力车对中国环境的适应性。所有的车都在西藏进行了预热,当时我最担心的燃料电池车在西藏能不能跑起来,实验结果还是能跑,速度上不去,因为西藏的氧浓度只有10%,所以三种车在我国的地理环境下不管是沿海还是内地,都能行。所以这个示范还是行成功的。

    

另一个大行动的是2018年2月11日成立了中国的氢产业联盟。我们国家的大国企,像能源集团、“三桶油”都在能源联盟里,所以它是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的中流砥柱,国企还是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所以联盟的成立现在又发表了白皮书。


2018年“十三五”支持燃料电池的经费已经达到了8个多亿,还有最后一批没放下来,拿得最多的一个是北方团队,就是大连化物所,搞燃料电池基础研究,4900万,还有上汽的第一大股东,拿了一亿两千五百多万,还有1.8个亿。


这个公告已经过时了,现在又多了好多。

    

现在装车的电堆大部分还是卡补贴的,以30千瓦起步,上限是60千瓦。国际上装车的都是100千瓦左右,我们的功率相比来讲还是低的,特别是做乘用车,乘用车燃料电池的功率要是五六十千瓦,就得依靠锂离子电池,所以锂离子电池的不安全性带到了燃料电池车上。所以乘用车用的燃料电池应该在100千瓦数量级。到现在,要按车数算,大概有4000多辆车投放了市场,但是我得到的消息是有2000多辆车在运行。

    

成本占比燃料电池堆这上面写的是大约50%,现在实际装车燃料电池的成本已经达到了60%到70%,因为空气循环泵和氢瓶都大幅度下降了,原先在国内装车是1:1,现在电堆的成本已经上升到70%左右。

    

国内到现在有23个省市相继发布了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发展计划,所以国内很热。我认为基础最好的还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他们有三大平台,示范的车辆也近千辆,所以发展基础是最雄厚的,其次是珠三角,广东省为核心的,还有就是北方以清华、亿华通支撑起来的,和宇通公司,以冬奥会为突破口,所以燃料电池三个示范比较好的地方,长三角、珠三角和张家口地区。

    

现在的车国内公开出售的商用车是V80,V80是上汽大通做的,发动电堆是大连新源的,辽宁省想买60辆,实际到货是40辆,在新宾县运行。

    

乘用车方面,也是上汽装的荣威950,在黑龙江跑了,可以在零下20度储存和使用,用的是复合板的电堆,性能还不错,可以公开买到。

    

亿华通收购了神力,能够组装三种类型的电,30千瓦的电堆和60千瓦的电堆,它这个电堆是石墨粉和树脂冲压出来的,所以这个双基板电导低一点,但是很实用,跟新源的复合板可以相比,实际丰田也是复合板。亿华通在电池系统方面是第一把交椅。

    

宇通做得比较多,已经是第四代了,自己建了加氢站,亿华通和宇通的客车在张家口,大客车一共是74辆,利用亿华通的技术福田装了49辆,宇通提供了25辆,这74辆车在张家口跑的非常好。得出的结论,燃料电池车非常适合于寒冷地区的运行,因为锂离子电池车在冬天负30度的时候油量比较大,如果开空调续驶里程大幅度下降,燃料电池工作温度是靠自己的余热,所以冬天跟夏天没什么影响,夏天排热挺困难,冬天可以用燃料电池的余热,因为它是80度给大客车取暖,空调还不耗电,所以说得出来一个结论,在张家口示范运行。燃料电池车特别适合于寒冷环境下的示范运行,不但里程不缩短,能量利用效率由于空调不用开,还提高了。

    

我上面讲的两种不管是上汽跟新源,还是亿华通和神力这都是国产技术。下边就是国鸿,膨胀石墨双基板,把膨胀石墨冲压成型,往里面灌树脂,这种电堆体积比在1.5-1.8,很低,但是很靠谱。所以国鸿生产的电堆在国内示范车当中的占有率达到了70%-80%,国内跑的好几千辆车有70%-80%的电堆出自国鸿,生产线是新源的一个部长搞起来的。

    

而且国鸿引进除了30千瓦、50千瓦,还有80千瓦、85千瓦,85千瓦装大巴车就更好了。同时他们在云浮利用这种电堆装了城市的轻轨下线示范运行了,所以说国内两条路这两条路走的都不错。

    

所以我们现在看来,国内电堆已经超过了5000小时,达到了一万多两万小时,跑车也跑出来了,但不是每一辆,不光国鸿的电堆还是新源的国鸿,还是神力的国鸿都跑过了5000小时和10000小时。我们也成长起来一些企业,但是我们的问题就是产业链还不全,大部分的关键产业链还是依赖进口。现在装车的电堆都是在每立升两千瓦左右,正在发展的以新源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