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奔驰宝马大众利润大降,原因竟在中国?到底是谁抢走了利润?

来源:车业杂谈
11-11 11:09

受中国市场影响,国际汽车大厂的利润正在下降。

宝马汽车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17亿欧元,同比下降61%。他们将利润大降的主因归咎于在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其第三季度在华销量下降三分之一。

梅赛德斯奔驰第三季度净利润17.2亿欧元,同比下降54%。他们将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和对中国经销商补贴提高列为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其第三季度在华销量同比减少13%,是全球销量降幅最大单一市场。

大众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15.8亿欧元,同比下降64%。大众方面表示,“中国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这是我们全球交付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第三季度,大众汽车在华销量下滑15%。

同样受中国市场影响的,还有本田汽车、通用汽车……

在仍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市场,那些曾经赚得盆满钵满的大佬们,现在缘何受阻?

中国市场变了,新旧交替

中国汽车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这句在几年前可能有人不理解、不相信的话语,如今已得到验证,新旧交替。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其中,中国品牌汽车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44.4%,一路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63.8%。与之对应的,便是国际汽车大厂们的市场份额下降。同时,他们的产品价格也在下探,总结一句话就是:“曾经能买A0级车的钱,现在能买A级车;曾经能买A级车的钱,现在能买B级车。”

不仅如此,中国品牌汽车上攻20万元以上市场,已经成功,不仅冲击主流合资车市场,还冲击豪华车市场。比较典型的,是理想汽车与AITO问界的产品,价格上得去、销量跟得上。

在动力结构上,插混、增程式、纯电的汽车渗透率跳跃式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从2021年的13.4%,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38.6%。

在此变化的背后,是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更快速提升与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的缓步不前。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64%,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6.2%,相比竟达10倍之多。

中国对新能源车不遗余力的鼓励与刺激政策,是推动此轮变化的关键。国际汽车大厂在此期间几乎无一例外选择保守的新能源车策略,是他们如今极为被动的根源。而一直谋求超车且又“听话”的中国品牌汽车,借势成为暂时的赢家。

不过,现在中国品牌汽车真的就赢了吗?好过吗?

销量不达标,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

前面提到,在少有合乎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能投放时,合资品牌面对销量下降就选择“动价格”,这显然是不得不为之的手段,造就国际汽车大厂利润下降。

在成都车展期间,上汽大众傅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要进攻,不要躺平。一定程度上,这代表了当前合资品牌车企要坚定“留在桌上”的态度。于是,“一口价”定价模式就从途岳新锐复制到帕萨特,进而又从上汽大众流传至上汽通用,B级轿车君越由此喊出“一口价”15.99万起。

对于价格战,中国品牌最熟悉和擅长,它伴随着中国品牌成长至今。因此,即便拥有新能源车的先发优势,相比合资品牌汽车,中国品牌汽车的价格优惠也毫不逊色。

以“双十一”为例。

深蓝汽车针对深蓝SL03和深蓝S7提供包括免购置税、赠送首年交强险和商业险等在内的全包优惠政策,极氪X限时13.5万元,上汽集团旗下13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单车最高达5折、最高优惠达12万元,零跑汽车下定至高省4.363万元,鸿蒙智行提供至高4.9999万元限时购车权益,比亚迪海洋网针对海豹07DM-i或海狮05DM-i提供至高5000元车险补贴……,更夸张的是,刚刚,小鹏P7+售价18.68万起。

而这,仅仅是今年的一个缩影。大家应该记得,关于要不要打价格战、如何有底线地打价格战,在今年过去的时间里,各大车企掌门人“吵翻了天”。

好吧,既然各方如此努力,那结果是什么?

截止10月份,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赶上时间进度(83.3%)的,有比亚迪、吉利、零跑等,落后时间进度的有长安汽车(完成率77%)、理想汽车(完成率70%)、岚图汽车(完成率62.7%)、长城汽车(51%)、小鹏汽车(完成率43.6%)、智己汽车(完成率41.6%)等。未按时间进度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占多数。

再来看一组数据: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营收增长18.9%、净利润增长18.1%,理想汽车营收增长22.0%、净利润下降25.6%,长城汽车营收增长19.0%、净利润增长108.8%(其中,三季度营收增长2.6%、净利润下降7.8%),长安汽车营收增长2.5%、净利润下降63.8%,广汽集团营收下降24.2%、净利润下降97.3%、上汽集团营收下降17.7%、净利润下降39.5%……

显然,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当然比亚迪是例外。可以用15个字总结:销量不达标,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

问题出现在哪里?

在2024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理事会会长肖政三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特点,需求不足已成为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汽车市场最大的问题。

需求不足,注意,这还是在中国市场有大力度购车优惠政策持续刺激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由此,这里可以作出一个猜测,如果需求未能得到增长,那么明年相关购车优惠政策大概率还会有。

那接下来中国汽车市场会怎么走?谁也不能说赢。

一方面,不放弃,合资车企、豪华品牌加快投放新能源车,为提升竞争力做准备。比如,长安马自达借助两方母公司的力量已推出EZ-6,上汽大众的插混、增程式已经在路上,奥迪也正准备新能源车新品……。还有合资品牌将目光瞄向海外,如长安福特正成为福特的“出口中心”。

另一方面,寻求新空间,中国品牌会持续投放高端车型,进一步向上冲击20万+、30万+、40万+市场。当然,海外市场也是新增长点,或许会成为中国品牌汽车化解国内市场竞争困局的出口。

诚如大众方面所言,“中国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变局势头已起,惯性使然,各方互相攻伐,接下来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状态不会消失,只会愈演愈烈,整个产业链将经受严酷洗礼后寻找新平衡。所以,在中国的车商们,请丢掉幻想,请继续鏖战,直到需求回暖,或者决出胜负。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