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纯电动汽车续航短充电慢,为何还要坚持推进电动车普及?
在目前的中国,纯电汽车成为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从普遍意义上讲,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基本都有“骗取”补贴的嫌疑,因为如果这些车型的价格放在补贴前的话,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会买,自我标榜多高端都是一样,而且很多品牌的电动车在销量上的增长,都依附于各地的出租车采购和传统燃料汽车限牌地区消费者的采购,可以这么说,中国纯电汽车的整体“民用率”依然非常的低,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续航太短,技术本身仍然不够成熟,但是从很多层面来看,目前纯电汽车应该成为离弦之箭,没有回头路一说?那么问题来了,在传统燃料汽车并没有达到它的生命周期末端和技术顶点,纯电汽车尚不成熟的前提下,为什么各个层面还要极力推动电动车的发展?
当然,从全局的角度来看,中国燃油储量的不断减少和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依然是主要原因,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对于中国的石油储量和开采水平并不太了解,其实在中国,虽然有几大油田,但是目前的石油使用量是非常惊人的,所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进口渠道,只要依赖进口,那么定价权甚至渠道都掌握在他方手中,而中国石油开采水平整体还是不高。而且虽然没有绝对权威的技术数据表明机动车是大多数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这么多的机动车保有量,终归也是形成污染的一部分。
这可能是电动车被推广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毕竟电动车在使用终端,可以做到零排放,也能尽可能少的依赖石油资源。当然我们先不提及在电动车用电的最上游是不是环保,这个暂不在考虑之列。所以电动车对于摆脱石油资源的进口依赖和减少部分污染源,是很有贡献的,这也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先见之明。
在之前两年,中国汽车行业有一个错觉,那就是电动车是中国品牌们超越合资和进口大厂的一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但是事实证明,即使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多数的中国品牌依然没有办法在电动车领域和合资/进口品牌竞争,但是终归来讲,在电动车领域,中国品牌和合资、进口品牌的差距,没有像传统燃料车领域那样,至少有十几年的代际差,所以在电动车领域,虽然我们依然认定中国品牌落后于国际大厂,但是还是有追平“比分”的机会,这一点在传统燃料汽车领域,是不可能再实现了。所以从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来看,电动车或许是一个机会。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电动车的整体技术要求和各家掌握的核心技术,其实本质上相差并不是非常大,在广大中国电动车品牌中,我们认为主要的差异还是在做车的态度上,以及装配和电池热管理技术上,所以在核心领域,中国电动车品牌可以达到的高度其实和合资品牌差不多,可能差的只是认真造车的态度,所以至少在核心技术面上,中国电动车品牌和合资/进口车企的差距并不是非常大。
最后一点,我们要说一说未来技术的问题,其实驾驶过特斯拉,并且简单体验过它的自动驾驶辅助,同时再试驾过沃尔沃S90这种级别的带有入门自动驾驶配置的车型的朋友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电动车才是自动驾驶的“天然伴侣”,自动驾驶技术依靠的是雷达信号和摄像头,以及毫米级雷达来掌握周边的路况,并通过电脑来决策车辆的加速、变道、制动等动作。但是传统燃料车整体的响应速度并不如同等价位的纯电动车,这是一定的。在很多情况下,可能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做出非常精准的监测和决策,但是通过整车电脑系统传到发动机控制系统,再做出加速或者制动的动作,再由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执行,这一路就浪费了很多时间。
但是电动车的优势就是响应非常之快,也少了很多“中间商”赚“时间差价”,自动驾驶系统的指令可以直接作用于车轮,完成相对更加快捷的自动行驶动作,所以未来自动驾驶若要成为日常驾驶的一部分,那么这种技术的依靠必然是电动车,而不是燃油车。所以着眼未来,电动车一定是更多汽车技术实现最基本的基础。
当然,不得不说,目前国内的电动车技术整体依然很初级,但是我们还是不能拿它和已经相对很成熟的燃油车作对比,毕竟电动车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事物。但是未来一段时间,电动车的核心缺陷,也就是电池续航和电池热管理一定会得到解决,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从整体趋势上来看,电动车未来的趋势是不可能变的,可能对于高层和相关的技术方来说,都在电动车周边继续研发,只等待续航和电池的供应商和研发者解决核心问题,可能到那一天,电动车就可以和燃油车平分秋色,在智能化和自动驾驶这块,碾压燃油车。所以电动车虽然乱象丛生,这是事实;但是相关层面持续支持电动车依然是充满远见的,这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