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找到穷途末路的自主品牌,中国车市优胜劣汰遥遥无期
在经历了今年十分严酷的汽车市场寒流的同时,作为冷静的旁观者,我们总是在寻找这样一次必将来临的车市低迷的诱发因素,当然也在从很多糟糕的情况中寻找利好的消息,不管是对于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还是对于中国汽车消费者,我们之前也一直试图阐明一个观点,那就是随着中国车市在销量水平上逐渐下滑,竞争更加惨烈,那么那些没有竞争力,产品力低下的汽车品牌就有机会被淘汰出局了,那么这对于中国车市的未来一定是一件好事,毕竟当下中国的汽车品牌实在太多,更多新车带来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带来的产品力低下是一个现实,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也在这个阶段产生,所以虽然中国车市陷入低迷,但是我们还是很希望看到很多末流品牌被淘汰,让中国汽车市场趋于理性。
但是这样的情况一时半会可能还是不会发生,因为有了一群同样是“X因素”的第三方力量介入了,那么这种第三方力量就是正在中国大地蓬勃生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截止目前为止,很多新兴的新能源品牌都在寻找可以代工的传统汽车品牌,而这些传统汽车品牌,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传统汽车市场几乎已经被淘汰的品牌。比如小鹏汽车选择了海马汽车;蔚来选择了江淮;相传车和家将选择力帆汽车,那么大家可以看看这三家传统车企在最近几个月的销量水平,可能这些电动车的代工订单,将进一步延缓这些品牌被持续淘汰的步伐。
其实对于这些电动车品牌来说,在一开始的时候,几乎都宣称未来将建设自己的厂房,而且各种规划、图纸、批文披露的有声有色,但是对于很多电动车品牌来说,自己的命运往往并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随着国家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标准逐渐提高,以及对新汽车品牌建设项目批复的逐渐谨慎,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便丧失了自己建设厂区的资本和资质,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到的。
而自建工厂另一个很大的障碍自然是资金了,虽然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的PPT做得很好,理想和蓝图规划的令人血脉喷张,但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品牌井喷式出现的这两年,很多资本对于这些新兴的项目,或者满嘴放卫星的融资者已经呈现出了非常谨慎的态度,所以对于自建工厂的资本,对于很多品牌来说,也是非常大的压力。
相比于自建工厂和争取新车的生产资质,寻找一个价格合适,又拥有新车生产资质的传统汽车品牌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折中办法,尤其是找到类似力帆、海马这样的末流品牌,这样的效果可能还能进一步放大,这对于这些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无疑是比自建工厂要符合成本节约的原则。
那么为什么只能找这些产品口碑、销量、品牌影响力都不好的自主品牌呢?因为一二线的自主品牌,这些新能源汽车根本没有能力“请”它们代工。长城宝马合资项目——光束汽车,投资总额达到了51亿,双方各占50%股份,这对于很多尚在不断融资阶段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而对于这些本身销量不好,快要的出局的汽车品牌来说,当然非常乐意看到这些新能源汽车品牌入局,成为它们的代工厂,毕竟这些传统汽车品牌销量不佳,产能空置也是空置,倒不如引入这些新能源汽车的代工项目,获得一些收入,为日后东山再起留足时间和资本。
所以对于这些行将被淘汰的传统汽车品牌和本来就充满变数的结合,真的可以说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毒瘤”,当然这是我们自己的看法,原因很简单了,它们以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形式,合理对抗了市场对这两种形态汽车品牌的淘汰和筛选,其实对于很多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也应该在被淘汰之列,但是如今这两者结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市场尸位素餐,成为一个新的常态和品牌组合形式,这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将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