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公众号
客户端 客户端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GBN观察|6亿辆汽车?那是要把中国放在火上烤

来源:帮宁工作室
2018-10


GBN观察|6亿辆汽车?那是要把中国放在火上烤

文 | 刘 晓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上周,有两条消息引起行业关注。

其一,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数据称,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22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35亿辆,私家车保有量1.84亿辆。

其二,有行业分析专家在中韩汽车论坛上放言:如果按照全世界先导国家每人0.6辆汽车测算,按照中国14.5亿人口,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8.7亿辆;如果按千人400辆,也能达到6亿辆保有量。

此理论发布后,行业有不同观点。

针对我国汽车产销低迷的情况,在2018年10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我们国家的汽车产销基数已经很大,2017年达到2940万辆产销规模,这种高速增长恐怕难以持续。从目前形势看,产销高速增长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低增长恐怕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常态。”

50年来一直跟踪研究汽车业界动态的汽车情报专家程振彪向帮宁工作室透露,“中国汽车市场年产销已连续三年近3000万辆,已是巨量,而处于微增长,实际已达甚至超过国家可容纳极限,即使是零增长,也有2900多万辆规模。”

“有人说中国可容纳6亿辆汽车,那是要把中国放在火上烤!我将有专论对此加以说明。”

GBN观察|6亿辆汽车?那是要把中国放在火上烤

程振彪认为,虽然按千人汽车拥有量计算,中国还很低。但此理论已经过时。

预测中国的情况还要考虑每平方公里有用土地面积的汽车量,现在中国的这个指数已很高。

除一线城市限制传统汽车外,天津、杭州、贵阳等城市也加入限制阵营。若武汉、成都等不限制汽车的二线城市中再多两倍汽车,该如何出行,如何停放……还没有算上其他限制条件……

首先,人多地少。

中国国土有用面积不如美国那么多,西藏、新疆、内蒙、黑龙江等西北、东北地区人烟稀少,国家94%的人集中在43%的国土面积上。

中国有14.5亿人,18亿亩耕地面积的红线不会突破。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耕地还因城市化、汽车化、工业化占地加速减少,同时还要建设高速公路、城市基建等,给汽车的活动空间、场所越来越有限。

美国地广人稀,可耕地多,美国人均耕地面积曾是中国的17倍。

国情所致,汽车不能与人口、粮食、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等争夺有限、紧缺的地资源。

其次,能源安全。车辆用油是石油重要消耗大户之一,车辆用油的大幅度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并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需要可再生清洁能源;从短期乃至中长期看,主要还靠石油。

在国内,石油产量未有明显增长情况下,不得不大量进口,使得我国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程度不断上升,石油供应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将增大,供需矛盾突出。

第三,大气污染。毫无疑问,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传统燃油汽车是大气污染及雾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在一线特大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已成为第一大污染源。

更让人忧虑的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已威胁到民众的健康生活,也拖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城市拥堵。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的顽疾和痛点,减弱了人民幸福感。尽管深圳、杭州等城市发展智慧交通,能有效缓解拥堵,但控制汽车的数量是根本。

中国也不能和日本比,日本汽车保有量大,但日本人出行首选公共交通,私家车很少开。

第五,共享到来。从燃油连涨、停车老大难和城市限购、限牌、限号等不利燃油汽车发展的因素来看,用车、拥车成本非常高,城市年轻人已不再奢望拥有一辆汽车。

GBN观察|6亿辆汽车?那是要把中国放在火上烤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和地铁、公交将成为城市出行首选。共享时代到来,正像日本那样,年轻人越来越不想拥有汽车。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不拥有汽车的前提下进行共享汽车,共享普及很可能成为现实。

据普华永道咨询统计,到2030年,人们出行距离最多37%依赖汽车共享和自动驾驶汽车。

英国调查公司IHS认为,由于汽车共享的普及,2023年以后,每年新车需求将减少200万辆左右,将世界市场拉低约2%。

报道称,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影响巨大。日本年增长率将从2011年~2017年的增长3.7%降至2018年~2025年的下降1.5%。而北美预计也将从增长5.3%放缓至0%。

中国车企要为市场微增长甚至不增长做好准备,不是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而是微增长、不增长、负增长是常态。

第六,发展转型。中国汽车发展模式要转型向高质量发展。中国连续九年是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但这仅是数量取胜,而不是靠质量致胜。

中国汽车企业把销量规模作为考核首要指标是不科学的、有害的。

无论是企业总利润,还是单车盈利,中国没有一家车企可以与丰田、宝马相比。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要转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等等,以及更解决人们出行等业务领域,拓展更长的产业链、生态链,才能高质量、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车企要从产品的提供商,转向产品、服务、出行的提供商,重构业务发展模式。

在程振彪尚未写完的书稿,将有较多篇幅论述世界未来用车拥车发展趋势,尤其共享、自动驾驶对汽车市场规模的影响,以及中国为何不能达到6亿辆汽车规模,超过会有何严重后果等。

9380 条评论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10-8203-5601
  • 传    真:010-8203-1309
  • 邮    编:100029
旗下媒体
  • 汽车商业评论
  • 汽车消费报告
  • 阿蛮评车
  • 贾可时间
  • 绿方向
下载汽场APP
  • 懂车的人都在这里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场公众号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