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OS引发联想,小米汽车一个能打十个吗?
10月17日,雷军通过微博宣布,小米全新的操作系统——澎湃OS(Xiaomi HyperOS)正式版已完成封包。“小米14系列,第一款搭载新系统的手机,已交付工厂,正式开始生产。从这一刻起,小米澎湃OS将逐步接替MIUI。”
该消息迅速成为科技圈讨论的焦点。
雷军的微博长文里有这样一个表述,小米澎湃OS正式诞生,「以人为中心,打造人车家全生态操作系统」。
这句话同时也引发了汽车圈的关注。何为“人车家即将完成闭环”?人自然指代的是移动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家就是智能互联产品,车的意思是搭载了小米澎湃OS的车机还是小米汽车有了确定消息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米汽车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上。
小米汽车如约而至
自从雷军自2021年开始宣布造车,至今已经过去4年。
在这个过程中,小米汽车的消息一直就没有停过。8月份小米汽车在吐鲁番做高温测试,小米汽车工厂开启工人招聘,小米的生产资质问题,年初小米工厂的完成进度,2022年,小米汽车团队人数已超1800人,自动驾驶全栈自研,还有各种人事变动,比如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后又离职回归五菱)、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以及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加盟小米汽车。
相关的每一条新闻都能上头条,这也说明了小米汽车强大的话题性和关注度。
按照此前的报道,小米的第一款车型将在2024年上半年问世,而如今距离2023年结束还有两个多的时间。
目前,小米已经完成了“小米澎湃”的商标注册,明年的小米或将以“澎湃”来进行命名。
还有一件事情可以佐证,有网友说自己的同名微博遭到了小米的诉讼,并且还被删除了。通过这样的草蛇灰线,我们可以得知小米汽车真的要来了。
在这次澎湃OS的宣传节点上,小米提到了“人家车”的闭环,貌似漫不经心地把汽车业务也代入了进来。在外界看来,华为的鸿蒙系统,正是小米澎湃OS想要对标的对象。
据余承东介绍,截至8月份,鸿蒙生态的设备数量已超过7亿台,已有220万HarmonyOS开发者。目前鸿蒙HarmonyOS 4系统升级设备数已达6000万,平均每天增加120万用户。
截至2023年6月,小米全球MIUI用户数达到了6.06亿,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6.55亿,小米有能力也有实力连接更多的设备。因此,通过澎湃OS把汽车业务也包含在内,这对于小米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是,华为鸿蒙系统在汽车领域得到了检验,已经在问界以及长安阿维塔、奇瑞等品牌的车型上安装,从目前的反馈来看,效果还不错。
而小米澎湃OS还没有落地。未来,小米澎湃OS在汽车领域的推广还要经历一个过程,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而且市场会不会留出足够的时间也是未知。
一个打得过十个吗
根据此前消息,小米汽车未来的规划是,第一款车将是纯电车型。前不久,小米旗下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曝光了小米汽车首款纯电轿车的配置及售价,即新车将推出标准版、pro版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14.99万元及17.99万元。
另据产业链相关人士研判,小米的首款车大概率会配备禾赛科技的Pandar128激光雷达——以1颗禾赛混合固态雷达AT128为主雷达,以数颗禾赛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配合小米自研的智能技术,以辅助驾驶作为销售亮点。以此推算,小米首款车的高配版售价或将超过30万元。
大胆猜测,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的售价区间或将横跨15万~30万区间。这个价位可以说是当今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区间。在各个细分价格区间,都存在着相当有竞争力的产品。比亚迪的王朝和海洋系列的纯电车型,都是月销过万的选手;造车新能源品牌背靠大树,在降价优惠方面有拔刀见血的底气;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提前抢跑多年,在品牌口碑和用户体验上有着相当不错的基础。
据报道,小米汽车今后还将推出增程式车型。不久之前,小米汽车官方的招聘网站上,相关的职位跟增程式汽车有关,包括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燃油系统工程师、发动机悬置衬套工程师等。
这就意味着小米还要从理想、问界等品牌嘴里抢饭碗。理想已然成为一个超巨选手,月销量目前已经破3万,全新问界M7大定超过了5万,竞争压力同样不小。
即使小米汽车顶着光环,但是一个全新的车型总还是需要被人们认知,也免不了要和四周环伺的如狼似虎的竞争对手们做比较,小米的首款车型压力相当大。还有一个因素对于小米不利,现在消费者的口味已经被吊起来了,高续航、舒适性、科技配置、超爽的体验还有品控,这些一个都不能少,小米汽车只要在某一方面做得差强人意,势必就会无限放大。
小米汽车多线作战,直面的竞争对手和定价区间是涵盖了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品牌,好比叶问一个要打十个。这对于新生的小米汽车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百姓评车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小米手机崛起的重要原因就是踩到了风口上。在造车这件事,小米汽车虽然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但面对的竞争压力也更大,现在产品还没有交付,未来结局如何还有待观察。
开弓没有回头箭,小米汽车只能继续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