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金九”库存300万辆,经销商经营压力巨大
金九银十作为车市全年最重要的销量冲刺的时间节点,一直都备受关注。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9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1.8万辆,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5.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523.3万辆,同比增长2.4%。
进入2023年,中国车市先是经历价格战,再是清理国六A库存,市场节奏被打乱。进入下半年,尽管价格战没有停止,但是销量走势明显回暖,7、8月份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情况。
不难看出,2023年中国车市总的主线就是“以价换量”,从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来看,效果还是有的,至少市场大盘实现了增长。
但是,终端经销商的经营压力仍然不小。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9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以下简称“调查结果”)显示,75.4%的经销商认为9月实际销量表现低于预期。他们指出,8月的销量透支了部分需求,各地秋季车展多集中在十一假期,消费者的购车计划部分受到影响。
“以价换量”取得成绩
我们从中汽协和乘联会两个统计口径得知,中国车市销量取得了同比和环比的增长。中汽协数据,2023年9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5万辆和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2023年1-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7.5万辆和210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和8.2%。其中,汽车国内销量1768万辆,同比增长1.9%。
乘联会数据,2023年9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01.8万辆,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5.0%。今年前9个月累计零售1523.3万辆,同比增长2.4%。
我们以9月销量数据为例,自主品牌9月销量总共达到107万辆,同比增长大增20%,市场份额达到53.4%;而主流的合资品牌9月零售则共计67万辆,同比降幅达到12%。其中德系品牌同比下滑幅度为0.9%,日系品牌同比下滑1.1%。美系同比下滑达到3.3%。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74.6万辆,同比大涨22.1%,环比增长4.2%,市场渗透率达到36.9%。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9.4%,主流合资品牌的渗透率则仅为6.2%。
这也体现出自主品牌抓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会,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弯道超车,而合资品牌则因为近两年新能源转型不利,燃油车在产品研发以及品牌营销等诸多方面受到新能源车的冲击,表现全面落后,市场份额受到严重侵蚀。
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51,环比下降1.9%,同比上升2.7%,库存水平在警戒线以上,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所好转。
传统的“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正在进行中,因为车企和经销商开始全力冲刺销量,新车投放密集,营销力度和优惠力度较大,再加上各地采取了稳定燃油车消费的相关举措,消费者需求明显有所提升,使得终端销量走高,表现好于预期。
这也使得经销商库存水平小幅回落。综合来看,随着9月中国车市整体企稳走高,预计9月乘用车终端销量在200万辆左右,由此测算,9月底汽车经销商总体库存量约300万辆。
部分经销商面临考验
经销商库存压力减小了,但是经营压力并没有减少。因为价格战始终贯穿2023年车市,经销商普遍面临新车盈利较差、客流不足、库存压力以及资金回笼缓慢等问题。
数据显示,有75.4%的经销商认为9月实际销量表现低于预期。他们认为8月的降价行为部分透支了部分需求。
根据中升集团、永达汽车、广汇宝信、正通汽车、和谐汽车等汽车经销商上市公司披露上半年财报来看,目前,经销商整体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况。同比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这几家经销商毛利率全体下滑,盈利能力下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50%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位于近年来的高位。
在经销商的业务构成中,新车销售利润已经由2022年底的19.7%大幅下滑至4.9%,2023年一直没有停止的价格战就是主要原因。汽车经销商销售新车越来越不赚钱,这也导致了经销商4S店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乱象,比如前几天出现的丰田4S店销售对全款购车的消费者进行辱骂。
大的经销商集团还能扛得住,而规模稍小一些的经销商则是压力山大,都是穷则生变,病急乱投医,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经销商还会出现更多的经营乱象。
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在油车领域,近三年退网门店已超5500家(其中2020年退网4S店为2362家,2021年退网4S店近1400家,2022年则是1757家)
目前,不少传统4S店转型新能源汽车。然而,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没有盈利,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经销网络基本也都是赔本赚吆喝。长期以往,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正常发展,所以,经销商的经营模式势必会发生大的变革。
毕竟,赔本的生意是没有人愿意做的。
百姓评车
中国车市在“金九”的市场表现不错,但对于经销商来说,因为新车盈利较差、客流不足、库存压力加大,以及资金压力回笼慢等问题,经营压力一直十分明显。
中国车市始终处在一种市场压力和利好因素错综复杂态势,困难和动力并存,越是这样,汽车品牌就越要精细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