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的WEY,距离“全球”还有多远?
一切成功都以失败为垫脚石。
中国自主品牌向上的道路,车企探索了十几年,历经多次折戟沉沙,如今,终于有了成功的样本。
以长城“WEY魏派”和吉利“LYNK&CO领克”为代表的自主高端品牌迎来向上的风口,各自以多年造车经验值背书,终于在洋品牌叱咤风云的激烈战场上杀出一条血路。
12月10日,北京,WEY品牌迎来两周年生日庆典。比亚迪、吉利、东风、北汽和一汽等五大自主车企掌门人均以视频和图片形式发来贺电。在这背后,包含了中国汽车人对做强做大中国汽车工业共同愿景下的壮志与情怀。
对此,WEY品牌创始人魏建军有感而发地表示:“中国汽车几位顶级掌门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期许,更让我确信我们的心是相通的,我们有着共同的情怀,共同的汽车强国梦,那就是在世界汽车的舞台上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从2016年开始,两年,4款车,WEY以双擎并轨的产品阵营强势出击,共吸引了20万名车主的信赖。这对于一个新生的自主高端品牌而言,并非易事。
可以说,在自主高端的道路上,WEY开了个好头,但显然,它并不满足于此。
“如果说,两年前,我们的品牌是中国的WEY,那么两年后,我们要成为世界的WEY。”发布会现场,魏建军为这个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汽车品牌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自主高端化进入2.0时代
2016年11月16日,WEY品牌诞生。虽号称“中国豪华SUV品牌”,但WEY的定位和目标很明晰,并非打造真正的“豪华车”,而是专注于15-20万元区间的高端SUV,比肩甚至赶超主流合资品牌。
从“豪华车”到“高端车”,中国自主品牌在突破天花板的道路上摸索了十年有余,事实证明,走“高端车”路线更符合国情与民情。
十数年来,中国车企探索高端化之路走得无比坎坷,且均以失败而告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定位错误。
在过去,有不少自主品牌在自身产品体系、研发实力尚未打好基础的情况下,便贸然开始叫嚣要打造比肩豪华品牌的产品,好高骛远所带来的,是必然的失败。
著名案例如观致,这家持续十年大规模亏损的自主豪华品牌,2007年成立之初可谓踌躇满志,但首款车型直到2013年才姗姗而来,且因为动力总成表现不理想而始终不被市场认可,起了个坏头。如今,尽管傍上宝能这棵大树,销量开始爆发,但亏损的难题依旧有待解决。
痛定思痛后,自主品牌悟出一个真理——越两级挑战豪华品牌是不切实际的,越一级挑战主流合资品牌才是王道。
2016年,LYNK&CO领克和WEY魏派出现,就标志着自主品牌高端化进入到2.0的时代。随后,上汽、广汽、长安等自主品牌频频推出15万-20万元区间的高端产品冲击天花板,今年,红旗品牌也在徐留平的带领下高举复兴的大旗。
而在整个自主阵营集体向上的高端化过程中,WEY,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
借助长城在SUV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同样选择SUV为突破口的WEY品牌在2018年突破了20万辆里程碑。
对此,英国著名品牌评估独立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代表中国区总裁陈忆登在两周年庆典现场发布了中国高端SUV蓝皮书。他指出,中国汽车品牌的总价值增长势头强劲,WEY品牌有望成为下一个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
目前,WEY旗下有VV7、VV5、P8和VV6等四款量产车型,以双擎并轨的产品阵营联动出击。庆典现场,WEY还带来了VV5终结版,官方售价为12.98万元。
据悉,2019年WEY还将推出超过10款新车,并从形象建设、产品体验、渠道变革、用户服务等多维度全面驱动品牌向上。
在智能领域的探索上,WEY品牌也不遗余力。当晚,WEY正式发布“C+智能战略”,展示其在智能领域取得的成果。
从“中国的WEY”到“世界的WEY”
“两年后,我们要成为世界的WEY。”
立足20万用户,魏建军燃起了更大的野心,他的目光不仅着眼于在国内与合资品牌一争高下,更是志在全球市场,代表中国品牌“走出去”。
“我的志向是:从‘走上去’,到‘走出去’,把触手可及的豪华带给中国人,把中式当代豪华带到全世界。”
目前,WEY品牌已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和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构建了以保定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的全球八大研发中心布局。
同时,WEY品牌拥有聚集全球人才的国际化研发团队,未来几年,还会有上百亿规模的投入用于研发,建立国际一流的发动机实验室、整车研发中心和燃料电池研发中心。
庆典现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竺延风、北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徐和谊、一汽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徐留平五大中国汽车品牌掌门人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发来贺电。
可以说,在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中,如此精诚团结的画面是空前的。
随后,魏建军表示:“我愿意和所有立志向上突破的中国品牌 携手并进,一起敞开怀抱,开放技术合作、平台合作,把我们在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共享,让大家取长补短,少走弯路,促进共同发展,携手突破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把守的大门。”
有趣的是,在今年6月6日举行的2018(第九届)全球汽车论坛上,吉利掌门人李书福也作出过类似的表态:“汽车行业的发展一定要协同合作、开放,才能推动汽车工业向新四化发展,才能给交通出行带来更多变革。”
的确,无数的历史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在中国汽车品牌集体突围的战场上,不同品牌间唯有“抱团”才有出路。
这方面,日本车企的作法很值得借鉴,今年6月份,有报道指出,日本9家整车企业和两家零部件供应商正抱团研发电动车动力总成。9家整车企业互为竞争对手,它们分别是丰田、本田、日产、五十铃、铃木、斯巴鲁、大发、马自达和三菱,两家零配件供应商则分别是Aisin和Jatco。
魏建军透露,在新能源方面,WEY品牌目前在德国慕尼黑的研发中心和保定的国家级氢能创新中心已组建了一支600人的世界级氢能技术研发团队,并入股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运营商——H2M,预计在2022年推出首款氢燃料电池量产车型。
预计到2030年,WEY的新能源车占比将达到50%。未来几年,WEY品牌还会有上百亿规模的投入用于研发,建立国际一流的发动机实验室、整车研发中心和燃料电池研发中心。而在智能驾驶方面,到2025年,WEY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