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再一次逆袭?
众泰,没错就是能在车展上能把保时捷高管看傻的“保时泰”,似乎正在逐渐走出泥潭,恢复成为一个“正常企业”。当然资本市场的鼻子永远是最为敏感的,众泰汽车已经在二级市场收获了多个涨停板,已让投资者们大赚特赚。
这也是一种生存天赋——在众泰还能在市场上保持存在感的时代,这家车企除了挖空心思地通过“山寨”形式造车、卖车,同时以极限低价换取销量外,却在技术创新方面兴味索然,直接导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时,众泰因为没有满足相关标准的车子而在销量上遭遇重大损失。
从那以后,众泰似乎也知道了自己单纯依靠抄袭和山寨走不远,所以也想做出一些改变,比如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推出了一款代号为“A16”的新车,这款紧凑级SUV在造型设计以及内饰方面确实看不出什么仿照的痕迹,那时人们以为这是众泰的新开始。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这款车并没有出现在市场上。而且从那之后,众泰经历了长期的停产,几乎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车企的体系能力,同时还债台高筑。但即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众泰依然没有停止炒作——11月初,众泰所谓“内部人士”称,将从海外引进电池技术并成立合资公司,而且引进的技术要比宁德时代还要先进。
迭加上之前的“摘帽”利好,众泰汽车在资本市场连续收了4个涨停板——这里面最为诡异的地方在于,众泰辟谣了关于“电池比宁德时代先进”的说法,但却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公告澄清,导致股价大幅波动。
现在的问题是——众泰汽车在摘帽后会上演一出逆袭好戏,从而再次惊呆所有吃瓜群众吗?
新能源是潮流但转型是一座大山
众泰现在的情况类似于两条腿走路——一是复产了T300车型,二是定增60亿元,搞新能源汽车项目。坦率地说,这两点都是投资者希望看到的。原因很简单,只要众泰能够复产,表明其生产能力尚在,也就有了推进下一步计划的机会——尽管这次复产只是“海外版”,也即是主要打算销往海外市场;另外,定增的60亿可以让众泰跟上当今的新能源大潮,从而彻底摆脱生存困境。
虽然投资者追捧众泰的两步大棋,不断买入众泰的股票,但其实只要深究众泰的这两个大招,就会发现事情不会那么简单——今年中国汽车出口的确做得好,前10个月出口了245.6万辆,同比增长54.1%,但这里面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时出口大户还是上汽、奇瑞这种已经经营了十多年出口业务的大户。对于众泰来说,T300即便是在国内也是产品力不占优势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唯一的选择就是低价,打性价比。走了这条路之后几乎不会带来多少利润,对于众泰的业务正向发展也不会起到太大作用。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T300海外版的复产,可能更多是一种姿态,也就是说众泰经历了2年的停产后,又能造车了,象征意义多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众泰汽车唯一的出路就是搞新能源汽车。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在燃油车时代,众泰储备的技术也无法让其符合国六标准,导致一溃千里,那么在门槛更高的新能源时代,众泰有什么好打的牌吗?
高达60亿元的定向增发也许能够带来不少筹码。这些钱如果到位,至少能够让众泰在进军新能源的过程中,迈出去第一步。但问题是到目前为止,这笔钱并未落地——即便落地了,众泰造出的新能源车有没有竞争力,能不能卖出去,目前也难以判断。简单地说,新能源转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即便是那些正常经营的车企想要顺利实现转型,都需要使出吃奶的力气,对于众泰来说,这个过程堪称一座大山,越过去就是一马平川,但能不能越过去,目前还很难说,因为众泰手里并没有像样的筹码。
渠道崩塌财务恶化需恢复元气
虽然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已经“摘帽”,但众泰的困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恶化的财务状况,以及几近崩塌的渠道,对于亟待复兴的众泰来说,都是大难题。
众所周知的是,众泰的崛起非常迅速。2009年众泰汽车的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这是衡量一个车企能否站稳脚跟的分水岭。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众泰仅仅在7年后的2016年就实现了33.3万辆的销量,成为车市最大黑马,2017年的销量有所下滑,但也达到了31.7万辆。在短期内迅速扩张,靠的就是各种山寨。
这种在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的短视,也让众泰的销量迅速下降——到2020年,众泰的销量已经不足4000辆,这已经无法支撑整个生产体系的运营,不得不停产。销量暴降又导致了财务恶化。在2019年、2020年这两年,众泰的亏损都超过了100亿元,直接导致到2020年末的净资产仅为-44.23亿元,已经资不抵债。数据显示,到今年三季度末,众泰汽车的负债依然高达46.32亿元。
财务状况的恶化,不但让众泰的生产体系难以为继,以经销商为代表的渠道体系也几乎崩塌了。2021年9月中旬,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家众泰汽车经销商,聚集到位于浙江永康的众泰汽车总部“讨债”——他们被拖欠的款项少的有几十万元,多的甚至达到3000万元。数据显示,全国各地有超过570个经销商指控众泰拖欠款项,申报金额近10亿元。为了讨回欠款,有的经销商甚至“绝食”。
这些经销商到底有没有讨回欠款,以及他们和众泰之间的纠纷如何解决,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他们能够去浙江永康讨债表明,这些经销商已经基本不会再去销售众泰的汽车。
最为重要的是,消费者也发生了变化——现在不是以往用一个保时捷外壳就能打开消费者钱包的时代了。众泰的山寨形象,对于其拓展业务极为不利。而要想改变形象,势必又要花费大笔资金,去重新打造品牌——但众泰的定增只有60亿,其中大部分还得花到新能源技术开发方面。
百姓评车
没人希望看到一个曾经取得辉煌的车企完全沉沦下去,况且中国车企。日本车企、韩国车企崛起过程的一个相同点,在于都经历了一个“山寨”阶段,这可以视为一种“快速的学习和模仿”。但对于众泰来说,在依靠模仿取得巨大成功后,没有及时专注于原创设计和技术研发,相当于想抄近道,但最后发现近道没有未来,再想回头的话,难度已经很大了。
现在的情况是,众泰总算摘帽了,不会再延续“僵尸车企”的状态,要紧的就是赶紧落地60亿元定增,专注于新能源研发,慢慢恢复核心能力。但如果想要通过“电池技术超过宁德时代”这样的新闻炒作拉抬股价,就又陷入了“短期主义”的怪圈,这对长期发展非常不利。
不管怎么样,还是希望众泰能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