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传统车企采用经销商模式,而造车新势力选择直营?
去传统4S店买车,要提前打听好优惠幅度,重要环节在讨价还价,而造车新势力采用线上下单,透明售价,这是为何?在汽车销售环节,传统车企的经销商为贸易商,而造车新势力的直营店为服务商,两种销售模式有本质不同。
传统车企给到经销商的利润,经销商只做服务也有过尝试。销量头部车企-大众,其ID系列在去年这么做,ID系列进入现有经销商网络销售,经销商不必压库存,用户线上下单,统一价格,经销商仅为用户提供交车、验车、保险、售后服务,大众给经销商一定的佣金,效果并不理想。看来,传统车企造的新能源车型要想有影响力,还是要像造车新势力那样直营,把直营店开到人流量高的商超,与老车型独立出来。
为何传统车企采用经销商模式?
传统车企需要经销商一起维持合理的库存。传统车企车型多,销量大,需要大量备货,无法像造车新势力那样按订单生产。如果这些库存由车企承担,负担太大,而经销商来承接合理的库存,即方便销售,也利于车企有计划的安排生产。
传统车企的车型多,需要较大的店面。以大众为例,虽然车型分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生产,但每家大众的主销车型仍达十款左右,如此多的展车要同时进展厅,这么大店面开到商超里成本高。且燃油车需要的保养、维修等售后服务更频繁,展厅和售后不在一块影响用户体验。
早期网络不发达,购车人群年龄比现在大,对网络也不敏感,车企只能和当地经销商的合作才能展开市场。有些集团式的经销商在销售方面非常有经验,有能力经营多个品牌,能为车企大幅提升销量。影响力强的车企只会在当地选择实力对等的经销商合作,同样,经销商选择车企合作时也会挑选。
造车新势力为何选择直营?
直营模式和经销商模式基本是对立的,造车新势力选择直营模式是即不得已又顺应潮流。
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初期,经销商PASS掉车企。4S店的创建成本高,少说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有经营经验的大经销商更乐意加盟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以稳保快速上量,回笼资金,减少风险。相对而言,与萌芽期的造车新势力合作风险太高。
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初期,不需要大店面。造车新势力发展多年,目前,各家的产品线仍不完善(全新的纯电平台,研发全新车型需要的周期长),理想仅有两款SUV在售,蔚来较多也仅有五款车,商超的小展厅就够用,成本低。而且,电动车在用车过程中需要的售后环节少得多,售后和展厅可分开。还有,买车的用户大幅年轻化,赶上互联网迅猛发展,年轻消费者对新品牌的接受程度高,爱尝鲜,也爱逛商场。把展厅布置到商场比开到汽车园区更有效。
车型少,造车新势力有能力自己承担一定的库存,甚至在学习特斯拉的订单式生产,年轻消费者也有耐心等。直营模式下,车企可以控制售价,统一透明。用户不担心多花冤枉钱,选车时选择销量头部的车型即可,至于那些定价严重虚高的车型,销量自然来惩罚它,“一口价”的买卖方式刚好迎合年轻消费者。
造车新势力面对的是全新市场,采用直营模式没有顾虑,而传统车企的传统车型已无法直营。因为传统车型的销售权已经给了各地经销商,车企再开直营店经营同款车型,车企和经销商利益直接冲突,价格会混乱。传统车企要想额外开启直营模式,需要再创立新品牌、新能源独立运营。
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合理的融合可能成为趋势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当2014年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时,时任诺基亚CEO的奥利拉在记者会上说出了这句伤感而又懊恼的话,连同几十名在场的诺基亚高管,潸然泪下。现在,汽车圈的掌门人们为了不面对同样的境况,也在积极改变。
传统车企开始在试水直营。比如奇瑞 iCar " 代理制 " 模式,它轻投入、"0" 库存、全国统一价、高佣金,除了独立店面外,很接近大众ID系列的销售模式;传统车企东风创办了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独立品牌为直营模式;广汽埃安也采用“经销商+直营”模式。
造车新势力也有了经销商模式。极狐和小鹏汽车都采用“直营+经销商”。
写在最后
经销商模式和直营模式各有局限也各有优势。传统车企要发展新能源,获取高销量要有一套直营模式;随着造车新势力的车型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各地经销商们也会抛出橄榄枝,参与它们的" 代理制 "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