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市中,为何“蔚小理们”披荆斩棘,“BBA们”寸步难行?
燃油时代,甲壳虫造就了大众品牌,高尔夫撑起了大众信仰,但在ID时代,却扑了街。
刚刚过去的8月份应该是大众ID家族最好的单月表现,南北大众4款车型合计7023台,而论单款,每一款都在乘联会免费数据榜单的15名开外。
而这种市场表现也并不是大众的专利,二级豪华的凯迪拉克、沃尔沃等未进化完全,高喊激进电气转型口号的BBA也没有在销量和财报上做太多贡献,无论EQ、e-Tron还是i家族,均是如此。
那么,属于TA们的时代,真的要过去了?
“慢热”,确实够慢的
没有太多意外,特五迪蔚小理在8月份再一次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单款车型1-8月累计销量榜单也被蔚来ES6截止在了24034台。
当然除了这些“名声在外”品牌之外,埃安、欧拉、奇瑞甚至是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哪吒都有不错的收获,同比增长率不破100%都不好意思拿来说事。
而在新能源榜单建立之初到现在,不见踪迹的大众、BBA以及两田+日产三剑客的销量确实有些不够看。
传统巨头官方们给出的解释倒也直接,一说是芯片短缺,新能源产品在其内部要给销量占比更高的传统车型让路,一说则是产能需要爬坡,这个时间通常在3-6月不等。
种种因素累加,新车在市场上自然会有“慢热”型的增长态势,只不过,热得过于慢了一点而已。
为何“巨头”们这次崴了脚?
对于当前这种现象,师兄更愿意将原因归咎于“先入为主”和“固守过去”这两点之上。
前者比较容易理解,毕竟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特斯拉、比亚迪以及小鹏、蔚来等品牌已经是买纯电动必看的那一类,如果预算不够,Aion、哪吒、欧拉甚至是零跑、哪吒等也都是不错之选。
相比之下,ID.等一众传统阵营,除了情怀和品牌价值,似乎在消费者普遍印象以及产品本身闪光点上,都占不到太多便宜。
而后者则更多的是对产品本身的辅助。
就比如,造车新势力和一些传统汽车纯电新品牌,早已不按传统4S店的模式进行销售。
特别是特斯拉,每一次降价虽说都是对老用户的伤害,但透明的价格体系以及快速回落的生产成本,是传统车企还没有勇气能够做到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销量不振只是表象,现在下结论说时代已变,仍然为时尚早了些。
毕竟是经历过数十年市场竞争和冲击留下来的胜利者,传统车企并不会单纯的因为动力系统的迭代和营销模式的转变而失去一个时代。
就拿大众来说,单论产品,其表现并非比一众新势力差到哪去,只是后来者的身份让这群对其印象并非特别深刻的年轻人仍需一段时间熟悉。
其次,财大气粗的传统车企做产品迭代和升级的速度往往是新势力无法骐骥的,试问大众从第一台ID.4到现在多款车型齐上阵,哪个新势力品牌能做到?
结束语:
不管谁有怎样的看法,闹闹腾腾的2021年就只剩下三个半月的时间,谁成王谁败寇大抵已经有了基本结论。但显然,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动力的取代仍旧处在成长期,20%新能源新车占比仍未实现,鹿死谁手悬而未决。所以,接下来新一轮的竞争,要比现在更为激烈,也更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