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e平台3.0,比亚迪开启纯电动车的新时代
当新能源竞争进入到新的阶段,蓄力了十几年的比亚迪,或将以e平台3.0的领先技术优势,实现一次彻底的大爆发。
从慕尼黑车展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全球车企对新能源车已经从观望者变成了狂热的推动者。而这样的“狂热”对于中国的比亚迪来说,已经表现了超过十年以上。
自2003年进入汽车领域始,比亚迪就开始了电动车技术的研发。2008年12月,有着划时代意义的F3DM双模电动车正式上市,为这家企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当时全球汽车工业还处于内燃机的辉煌期,涡轮增压技术都还没有大行其道。所以,很多人对电动汽车抱着观望态度,如果不是股神巴菲特垂青,没有多少人会特别留意这家位于深圳坪山的民营企业。
并且,由于坚持搞新能源技术研发,燃油车收入被大额投入到了这个新领域,导致比亚迪一度陷入经营困境,质疑声纷至沓来。
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在经营上经历了几年低谷期。但即使如此,它依然在这一年推出了新能源造车专属平台(e平台1.0),并推出首款纯电动车e6——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大概是从满大街的比亚迪出租车开始的。
e平台1.0时代,比亚迪实现了三电关键技术平台化,在高电压架构、双向逆变充放电、驱动电机控制器、高转速大功率电机等单个零部件方面均有所突破。
2016年,e平台通过集成式融合创新实现了纯电动车关键系统的平台化,正式进入2.0时代。基于此,打造出了汉EV、唐EV、秦EV等车型,成为这两年比亚迪强势崛起的重要支撑,并引领比亚迪新能源车实现累销100万辆的历史性突破。
当然,技术进化的路上没有止境。今年9月8日,比亚迪又正式发布了e平台3.0,不仅技术更先进,且和之前的与DM车型共享不同,e平台3.0与DM-i正式分野,成为专属的纯电造车平台。这也是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打造“闭眼买、放心开”的智能电动汽车
和前两代相比,e平台3.0实现了整车架构的平台化,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美学四大特点,既有效解决了新能源车在安全和低温续航方面的用户痛点,也大幅提升智能驾驶体验。用王传福的话说,就是要打造“闭眼买、放心开”的智能电动汽车。
王传福表示,在当前的汽车工业大变革中,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e平台3.0则是比亚迪在这场变革中最为关键的布局,是下一代电动车的摇篮。
e平台3.0解决的第一个重要消费痛点,是安全。它创新性地将刀片电池与整个车身融为一体,打造出纯电专属的传力路径,让整车刚性加强,在顶级燃油车上很难达到的强度,e平台3.0打造的车型能轻松做到。
其次,它通过标配全球首创的八合一电动力总成,将最大续航里程进一步提升至1000km;通过全球首创的电驱升压快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最大150km;首创动力电池直冷直热技术,将热效率最大提升20%,并降低能耗;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可综合利用环境、动力总成甚至乘员舱和动力电池的余热,实现-30℃到60℃的宽域工作温度,将冬季续航最大提升20%;全新电四驱动力系统,实现零百加速最快2.9秒。
智能化层面,e平台3.0基于整车控制的融合创新,将传统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整合为域控制架构,分为智能动力域、智能车控域、智能座舱域和智能驾驶域四大域控,提升了系统交互效率。
其中,将整车驱动、制动、转向等功能深度融合的行业首个动力域控制器,已经率先搭载于海豚,智能座舱域和智能车控域也已量产,此外比亚迪还自主研发了软硬件解耦的车用操作系统BYD OS,为高级别智能驾驶提供了高标准的协作体系。
美学层面,e平台3.0通过高效集成,突破了设计中车辆空间和总体布置的限制,为未来的智能电动车设计开拓了新的可能。以先期上市的海豚为例,它的前后悬更短,轴距更长,飞度的车身尺寸,却有着CR-V的轴距水平,且后排地板全平,乘坐舒适性更佳。
e平台3.0所打造的产品,不仅将通过刀片电池车身一体化设计、八合一动力总成、四驱架构、电驱升压充电、宽温域高效热泵以及智能域控制架构,在安全、续航、充电、智能、美学方面全面超越现有的电动汽车,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整车风阻系数(Cd)可低至惊人的0.21(特斯拉Model 3风阻系数是0.23)。有研究表明,风阻系数每降低0.01,可将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提升15-20公里。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个平台下的每一款量产新车。
角逐新赛道,比亚迪已经赢在起跑线
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真正爆发的元年。来自乘联会的统计显示,8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达24.9万辆,同比增长167.5%,环比增长12.0%。1-8月新能源车零售147.9万辆,同比增长202.1%。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了强烈差异化的特征,拉动车市向新能源转型的步伐。
在国家层面,也对发展新能源车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和期望。去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明确指出,至2035年,我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为混合动力,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年初以来,吉利、长城、一汽、广汽、长安等先后发布了2025销量目标,并且都强调了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长城是80%,吉利是30%,一汽是20%,广汽25%,长安35%。这些企业在新能源战略上的争先恐后,也充分体现出了整个行业的大势所趋。
这样的趋势在全球市场上也同样鲜明,无论是欧洲各国大力补贴新能源车型发展,还是拜登高调宣称要在新能源汽车上赶超中国,汽车工业从传统燃油车切换至新能源赛道的现实,已经不可逆转。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更加凸显了比亚迪的前瞻性与技术竞争力。当各车企刚刚从“油改电”切换至平台化造车时,比亚迪的e平台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
所以我们也更容易理解,2021年上半年,当大众汽车拖着疲累的身躯在燃油车市场坐看斜阳,比亚迪凭着新能源车技术优势实现单车均价轻松反超的重要意义——这是一场“新王”对“旧王”的逆袭,虽然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国际巨头们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但比亚迪的先发优势,已经让它赢在了起跑点。
从2010年e平台1.0实现了三电关键技术平台化,2016年e平台2.0实现关键系统平台化,再到如今e平台3.0实现整车架构平台化,比亚迪在18年的创新研发历程中,积累了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优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高达60508辆,再度刷新了中国纪录。如今,手持e平台3.0和DM-i超级混动两张王牌,随着产能不断释放,比亚迪新能源车或将开始新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