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经典,试驾甲壳虫末代珍藏版,会一会81年的老朋友
“如果岁月可回头”这七个字是我在与甲壳虫末代珍藏版相处四天后唯一想到的话。
上周,看到朋友圈里有媒体小伙伴开着一辆带小尾翼的米色甲壳虫在798游走,那一刻,我一眼认出了那便是去年上海车展上大众首发的甲壳虫末代珍藏版,全国限量1000台。没错,这是一千分之一!
于是如同有魔力驱使一般,上周我把这辆甲壳虫拿到手中,想跟这位81岁的老朋友再好好相处一会。
是的,甲壳虫已经81岁了,从1938年费迪南德·保时捷先生设计的第一代甲壳虫算起,这个基本没什么改变的家伙已经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存在了81年。2019年7月,随着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工厂驶下生产线,甲壳虫宣告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我手中的这辆珍藏版甲壳虫,应该说是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留恋它的方式。
所以,那天去拿车的时候,我特意带上了印有费迪南德·保时捷先生头像的口罩,我想以这样一种特别的仪式感跟这个老家伙认真的告别。试驾协议告诉我,我们只有四天的时间。
第一次深入接触甲壳虫是在2014年那个夏天,可能跟大多数汽车媒体以试驾初见的方式不同,那时候我还没入行媒体圈,我对甲壳虫有深刻的认知居然是来自于一本书。
那一年我的直属领导,现在圈内大名鼎鼎的营销专家小马宋先生出版了他那本有“史上最烦人的书”美誉的著作——《一本全是广告的书》。那本书的封面就是一辆甲壳虫,在书里,对广告由衷热爱的西安交大锅炉学毕业的我的创意总监把甲壳虫历史上最经典的80张广告收入其中,并进行了翻译和历史学及广告学层面的解读。
我清楚的记得,他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是个文案,你就应该知道甲壳虫经典文案的价值;如果你是做市场的,你就应该知道甲壳虫在美国的经典案例。甲壳虫那则“Think small”的广告太著名了,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当年DDB只创作了这一张广告就把美国市场搞定了,其实不然,甲壳虫这一系列广告做了很多年,有很多张……
于是,带着顶礼膜拜领导的心情,我非常认真的读了这本书,在为甲壳虫那些无可取代的精彩无极限文案拍手叫绝的同时,也对甲壳虫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
知道了甲壳虫的起源居然是希特勒要造国民车,而设计它的人居然是保时捷;知道了它如此可爱的名字居然缘起于美国时代周刊的酸味diss;知道了1972年它超越福特T型车产量达到了至今看起来依然非常大神的1500万辆;知道了我出生那年它创造了2000万辆的全球畅销车世界纪录;知道了它历经三代车型76年的峥嵘岁月;知道了虽然1997年第二代车型就面世了,但是初代甲壳虫却一直固执的生产到2003年才停产;知道了那么多浪漫到骨子里的长情陪伴和世界各地车主令人眼泪滴落的动人故事……
第二次对甲壳虫强化认知是同年去青海旅行。
我们自驾青藏线,出茶卡不久在沿途一家川菜馆吃午饭,忽然看到餐馆老板开着一辆甲壳虫墨菊版停在了门口,当时对甲壳虫已经有所了解的我眼睛里放出了光,看着茫茫青藏高原上这间毫不起眼的小馆子还有平凡到尘埃里的一家人,再看看那虽然经历了几年高原烈日风雨洗礼但依然闪耀着橙色光晕的甲壳虫,顿时感慨着在最不适合它生存的地方依然让我见到它如此强盛的生命力,然后脑子里迸发着“情怀无价”四个字硬拉着人家聊了很久,如遇知音的老板最后死活不肯收我们饭钱。
第三次,让我产生想“买它买它”欲望的时间是在2016年。
那时我已经入行汽车媒体,在那一年的上海车展上甲壳虫推出了沙丘越野版,那辆带着俏皮小尾翼、拥有橙黑色炫亮大脚、土黄色涂装的敞篷版小车在车展众多新车中让我的内心一下子起了波澜。有人这样比喻,大众说甲壳虫要爬山,所以有了越野版,在我看来,它仿佛如窈窕淑女佩上青锋宝剑,温柔甜美中射出的是阳刚之气,正是4年前的我喜欢的车的样子。
但是,像大多数觉得它又贵又不实用的人一样,好看的皮囊完败给该死的理智,最终我也未能把它收入怀中,虽然我知道我对它这点喜欢远远够不上情怀二字,但是至今说起来依然心有戚戚然。
再然后,就是今天的故事。
当我把这辆甲壳虫末代珍藏版把玩在手中的时候,它那饱满的圆滚滚的轮拱、仿佛停在时间隧道里可以当保时捷爷爷的圆型大灯、熟悉的弧线形车尾线条、我最钟爱的微微翘起的小尾翼、把记忆瞬间拉回第一代经典的18寸电镀高光轮毂、洋气而高贵的无边框车门,还有那黑底白字的“三个圈”仪表盘、高配车型才有的带计时码表的三联仪表、跟美国流行乐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Fender音响、大众家古老的天窗开启旋钮、副驾上方的复古手套箱、古着一般绷带式车门水杯卡位……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珍藏版甲壳虫正在极尽所能,让你能够穿梭时空在岁月的长河里轻轻的触摸一点点经典的印记。
那天,被口罩快要闷死的我,在等摄影师来的时候把甲壳虫的尾箱打开,整个人陷在后备箱里,自由呼吸,大脑放空,看着远方的天边发呆,忽然就觉得山河温柔,流水缠绵,树木苍翠,野径芬芳。大抵,这就是雅人眼中的时光停驻,岁月静好吧。随后,就有了文章中这组图。
当晚,我把这组图发到朋友圈,写下这样的话——这一抹灰,是穿越81年历史而来身后的浮沉,是止于指尖、掩于岁月的留恋与回响。
如果岁月可回头,你是否愿意把未了的尘缘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