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不一定裁衣还可能裁员全球车企因疫瘦身转型小20万人降薪失业
汽势AUTO-FIRST|沈天香
新冠疫情下的全球汽车产业正遭遇二战以来的最大危机,150多家汽车工厂停工、停产,带来的不仅是汽车产销下滑、供应链阻断的后果,也导致了更多的汽车行业从业者失业。据汽势Auto-First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受到降薪裁员影响的汽车从业者近20万人,这样的数字还不包括全球数以千计的零部件工厂。
为保不裁员 降薪有花样
大众汽车此前表示不会降薪或者裁员,但随着疫情的愈演愈烈也开始有所行动,毕竟大众目前在中国市场以外没有收入,但仍需承担每周约20亿欧元的固定成本。
大众集团CEO迪斯表示:“如果这场危机持续时间长达数周或数月,大众也不得不采取结构性措施进行裁员。据了解,今年3月11日,大众就与西班牙当地工会达成协议,纳瓦拉工厂将临时裁员。
而在当前疫情风暴中心的美国,通用、FCA以及福特处在水深火热当中。
通用是全球裁降薪涉及员工最多的车企,全体员工暂时减薪20%,涉及全球6.9万名员工,高管们也被削减5%或10%的现金薪酬,董事会减薪20%。此外,对其飞机发动机部门美国本土员工裁员10%,预计有2500名员工将受到影响,维保部门的半数员工将进入为期三个月的无薪假期。
日前,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以下简称FCA)宣布,员工暂时减薪20%,高管普遍减薪30%及以上。其中,董事会成员直接降薪100%,并全部放弃了2020年内剩余薪酬,FCA也因此成为了全球车企中第一家将部分降薪比例设在100%的车企。
相比之下,福特的整体情况要好一些,福特汽车CEO韩恺特明确表示,需要尽快削减成本,但并不会裁撤任何岗位。目前,福特已经宣布停止招聘新员工以及降低管理层薪酬,自5月1日起,公司中300名高管薪水的20%~50%将被延期发放至少5个月。
尽管一季度销量创新高,特斯拉也面临着危机,目前特斯拉所有居家办公或重要职能岗位的受薪员工,将根据工资标准暂时减薪10%至30%,不能在家工作且未被分配到现场关键岗位的员工将被安排暂时休假。
日系车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外媒报道,本田及日产或临时解雇万名海外员工。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造成工厂长期停产,日产汽车公司预计将临时解雇海外总计一万多名员工。除了已公布的英国及西班牙之外,还考虑临时解雇美国工厂的员工,本田公司也决定让在美员工下岗。
此外,鉴于长期停工导致难以通过调休等方法进行应对,日产汽车、马自达、三菱汽车3家公司预计将让日本国内共约2万名员工暂时下岗。
而产销恢复最早的中国市场成为车企的救命稻草,大众、宝马集团、戴姆勒等汽车公司都公开表示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但疫情之下,中国市场也无法独善其身,面临供应断链等问题,也会影响生产。
瘦身迫在眉睫 疫情只是催化剂
事实上,近两年来伴随着全球汽车经济的下滑,裁员、降薪已经成为车企降本增效的首要办法,疫情只是一针催化剂。
去年,奥迪宣布将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这将为奥迪在未来十年节省60亿欧元成本,以支持企业加快向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
戴姆勒宣布计划到2022年底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10000人,裁员规模至少占全球员工的3.3%,以节省大约14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填补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拉升以及市场销量疲软所带来的利润下滑。
宝马虽然没有具体的裁员计划,但计划在2022年之前节省120多亿欧元(约合132.3亿美元)的成本,以应对电气化转型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成本支出。这一计划,难免涉及部分裁员或降薪。
而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近两年为了节约成本采取了裁员、关闭工厂等措施,已经遭遇工人的顽强抵抗。去年,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公司今年都裁员了数千人,并关闭或宣布了计划关闭全球大约十二家工厂的计划,其中包括美国的四家工厂。
全球车市持续下滑,在不断蚕食车企的利润,同时对自动驾驶、电气化等技术的投资又加剧了利润压力,摆在车企面前这道“算术题”实在不简单。近两年来,全球车企的合并与重组,正体现了它们在行业巨变下的焦虑和改革的决心。
在疫情和转型双重因素推动下,接下来一段时间,车企的“瘦身”运动还将持续。疫情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好在目前汽车巨头们的现金流运转还算良好,提前通过融资、借贷等方式增加现金储备的车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当然,从长远来说,疫情这针催化剂也将加速车企转型,淘汰更多无效岗位和技术,真正达到“降本增效 ”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