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车如此之多,究竟是黔驴技穷还是另有玄机?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大家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面对国内如此庞大的市场,为了抢夺更多份额,各大车企也加快了推出新车的步伐。随着新车越来越多,难免会让人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并且一些车型之间总觉得有些关联,但又说不清是什么。
确实,纵观当下车市,很多品牌为了抢夺市场,开启了"姊妹车"战略,比如我们熟悉的上汽大众帕萨特和一汽-大众迈特、广汽本田缤智和东风本田X-RV、一汽丰田卡罗拉和广汽丰田雷凌等车型,它们都来自一个平台,除了在外观上稍有变化之外,没有太多的区别。相信看到这些车型,很多消费者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何车企要一车两卖,推出"姊妹车"究竟是车企黔驴技穷缺少创新能力还是另有玄机?
为什么要推出姊妹车型
想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大问题,那就是什么是"姊妹车",车企又为何要推出"姊妹车"。其实,第一个问题很好理解,所谓"姊妹车"便是同一平台下的产物,底盘、动力系统等核心部件均相同,只是外观上做些调整,这样不仅节约了研发成本,而且其凭借外观以及配置的差异化,能够满足不同个性需求的消费者,从而获得更高的销量,所以才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姊妹车"。
那车企为何会推出"姊妹车"呢?这是由于我国特色的政策和市场,很多合资品牌在国内拥有两家合资企业!将一辆车型引入国内之后,无论给哪家企业生产,结果必然会引发另一家企业的不满,若开发两款完全不同的车型,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术。随着"姊妹车"的出现,如何分配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平衡两家合资公司的关系和利益,实现双方共赢、共同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节约成本。
可不要小看这样的成本节约,比如年产30万辆车,如果是划分成两款独立的车型,那每款车只能分摊15万辆的产能,也就只能分别以15万辆的规模来同零部件供应商谈价格;而如果开发同平台的姊妹车型,则大部分零部件就可以通用,就能以30万辆的规模来议价,采购成本会降低很多。
让销量实现最大化
上文我们已经说了什么是"姊妹车",这样车型的出现,最终的目的肯定是为了赚钱!我们都知道,当同样的平台衍生出不同的车型后,可以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在细节上做出调整,比如一个偏稳重一个偏年轻,一个偏科技化一个偏温馨化,就能更多地协同占领市场份额。
我们拿一汽丰田卡罗拉和广汽丰田雷凌来说,卡罗拉一直走的是居家范,更适合家庭出行,而雷凌则走起了运动风,来打动更为年轻的消费者。虽然是同平台下的产物,但是由于两种车型设计的不同,俘获了更多消费者的心。我们以2019年数据为例来看,卡罗拉全年销量达到了34.88万辆,雷凌则卖出了21.39万辆。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同样是一款车型,通过不同的设计不仅解决了在国内两家企业的产品问题,更为两家车企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又提高了市场份额,何乐而不为呢!
同样是把双刃剑
俗话说"有喜便有忧",前面我们说了"姊妹车"众多的优点,但同样其也是把双刃剑,用好的话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用不好的话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地位。
纵观当下市场,以大众、丰田、本田为首的品牌在"姊妹车"上玩得炉火纯青,让消费者真正乐意买单。相比上述几个品牌来说,韩系车和法系车同样也有"姊妹车"的出现,但效果却不理想。
比如起亚和现代汽车,虽然从属于一个集团,但来到国内之后,由于策略等问题,在国内起亚品牌要低于现代,价格也更便宜,所以大多数人选择起亚便是为了更低的售价以及其性价比,使其品牌辨识度和影响力不断下降。当两品牌之间辨识度不够,无疑使其一荣俱荣、一降俱降,去年韩系车销量大幅下滑便是最好的证明。另外,再比如雪铁龙和标致,"板悬"成了其永久的痛,人们一提到雪铁龙和标致,想到的都是"板悬"。
当然,除了影响品牌之外,如何增强市场活力成为了又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印象中,想要增强市场活力,肯定需要不断专研创新。但如今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一个饼干掰开吃",路越走越窄,不利于长期的发展。所以说,一车两卖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取得良好的销量,但当市场逐渐成熟或自身定位不清晰,很可能会弄巧成拙。
综上所述,对于各大汽车厂家来说,推出"姊妹车"并不是黔驴技穷,毕竟用好了之后能交出更加优异的成绩,赚更多的钱。不过,这还需母品牌更好的平衡之术,不要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