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就算合资品牌放开技术专利,国内车企也造不出一样的车
长期以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存在两种势力,以技术驱动的合资品牌和以价格驱动的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主要就集中在汽车的核心技术上,尤其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技术方面的东西。事实上这些年自主品牌一直在向合资品牌“学习”,只不过这个“学习”的过程并不光彩,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的学习基本上都是绕开专利采购后的所谓“逆向研发”,其实说白了就是依葫芦画瓢,和山寨模仿差不了多少,之所以不能直接模仿,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合资品牌的技术都有专利保护,不能直接模仿。
那么如果我们假设,合资品牌全面放开技术专利,实现技术和信息共享,自主品牌或者说国内车企有没有能力照葫芦画瓢,生产出和合资品牌同级别产品在产品力方面基本一致的国产车。事实上,之前丰田已经宣布放开混动技术,特斯拉也宣布放开全部的技术专利,但是我们看到,在国内依然没有一个汽车品牌研发和生产出基于这两个品牌开放技术的新车,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就算合资品牌放开技术专利,自主品牌也学不会,更不会造出和它们一样的产品。其中的缘由,我们还是从基础的东西说起!
我们知道,在体育运动中,不管是教练还是球员,都很注意对身体素质和体能的训练,原因很简单,只有体能有保证,技术才有发挥的余地,如果上场几分钟就气喘吁吁,那么技术动作肯定变形。到了汽车产品上也一样,任何技术的载体都是以硬件为基础的,对于很多国产品牌来说,就算是学来了技术,在硬件这一块也不达标,比如发动机,一款先进的发动机是硬件材料和技术结构的组合,现在技术结构放开了,但是很多国产品牌没有办法在硬件材料上做到和合资品牌产品一样精细,那么出来的效果就是差别很大,看起来哪哪都一样,实际使用结果千差万别。
另一个方面,即使技术结构的专利放开,也顶多意味着国产品牌可以依葫芦画瓢,并不意味着这些厂商会开放所有的软件代码,比如电动车,其实电动车的结构很简单,特斯拉和北汽新能源差不了特别多,但是在相对更核心的热管理、电池管理、自动驾驶技术这一块,不是通过结构就能看出来的,就算是把一辆合资车大卸八块,国产品牌的工程师对于其软件系统如何工作,可能依然是一脸迷茫,无从下手。
而对于国产品牌来说,长期以来专注的重心从来不在技术这一块,而是在市场层面,前面我们也说了,自主品牌大多数以价格为驱动,所以如果有一个自主品牌选择套用这些已经开放专利的技术,那么相应的硬件和调校可能也要求助于合资品牌,也就是所谓的开放技术,然后靠硬件和调校挣钱,这样一来,整个产品的成本也就上去了,那么产品的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可能关注度并不高,但是对价格却很敏感,明明国产车,凭啥卖个合资车的价?所以其实即使采用了合资品牌的技术,包括软硬件,品牌上的短板也会让这些品牌对这些看似免费,实则不便宜的技术专利敬而远之。
所以,其实对于现在的自主品牌来说,在技术这一块和合资品牌比起来,差距依然非常大,以至于照猫画虎,可能都无处下手,就好像一位大学博导教一个小学老师量子物理,而这位小学老师对物理的理解只停留在地球有引力上,因此,其实即使合资品牌放开大多数的技术专利,对于自主品牌们来说,还是没有办法依葫芦画瓢,生产出和合资品牌一样的产品,这也是自主品牌这些年发展过程中的悲哀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