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退出,员工申请仲裁,买车换标上市,敏安汽车正在自毁前程
在此之前,车经社报道了敏安汽车近来内外交困的发展现状,得到了外界不小的关注。本平台表示,将持续关注敏安汽车接下来的发展。近日,车经社又掌握了敏安汽车的一些信息,发现敏安汽车处境更加艰难,想要平稳度过这个关键的2019,似乎还有些难度。
国资退出,寻找新的金主
造车是重资产、高投入的项目,会持续考验企业的资金实力,所以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资金是支撑其发展的关键。此外目前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市场推广,都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目前造车新势力背后多与地方政府达成各种合作、甚至是得到具有政府背景的资本介入。
当然地方政府通过资本投资的方式,帮助造车新势力在本地设厂、加深与本地的合作,带来产业链上下游更广阔领域的产业发展,随之带来的经济、就业等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在地方政府和造车新势力的合作中,双方都各有所需,不限于投资获利,还在于更长远的发展。
敏安汽车也不例外,敏安最初由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当地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出资成立,后者持股50%,在2017年初正式启动的淮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就投入资金高达83亿元。不过早在今年年初,坊间即传出敏安汽车陷入资金困境的消息。
近日从相关网站了解到,目前敏安汽车股权已经发生重大变更,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已经退出了本部在敏安汽车的50%股份,股东新增加了实益投资有限公司,新的股权比例目前还不可知。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的高层或许终于可以松口气,将敏安汽车这个内外交困的包袱甩掉了。而没了地方资本的保护,敏安汽车的生存或许更加艰难。
老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公司却还在招新
资金不足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敏安方面曾表示,目前市场大环境并不算好,公司也会有一些降本措施,但都在正常的财务控制范围之内。从目前已经被外界了解的敏安汽车实施的降本措施中,裁员带来的影响最大。
2018年底,敏安汽车以末位淘汰的方式裁员5%,2019年上半年敏安汽车再次裁员,从南京搬迁至淮安后再次减员,近期又在进行裁员。经过多次裁员,敏安汽车从2018年11月生产资质审核时近800人的规模,下降到现在不足300人。
敏安汽车裁员的动机和方式引起不少员工不满,更重要的是,很多员工没有拿到裁员补偿以及正常薪酬。根据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消息,目前申请劳动仲裁的原敏安员工已经有200多人,敏安的“影响力”无疑将进一步扩大。有趣的是,也许是敏安汽车自己也认识到,300人的团队显然无法支撑企业的发展,一边面对被裁的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另一边却在招兵买马。
为保造车资质,买车换标上市
除了资金和人才问题之外,产品进度也是敏安亟需解决的问题。在8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申报第323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在98家企业申报的307个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中,赫然出现了敏安汽车的身影。
根据笔者查询的申报车信息来看,它就是敏安内部代号为“A2001”的车型,其第一台试装车于2018年7月下线,2019年1月完成黑河高寒试验,随后便杳杳无音讯。根据申报图尾部标识来年,新车或将命名为MX-6,敏安汽车方面表示,新车计划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上市销售,初期将采用区域销售的方式进行推广。
不过根据掌握的信息,敏安汽车的工厂建设、生产线及试验设备安装虽然已经完成,但A2001车型的模具开发没有完成,所以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各生产线的连线调试及验收工作都无法进行。由于模具开发停止,该车型无法投入生产,生产导入工作实际上毫无进展。
诚然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于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予以特别公示。同时另有规定新获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连续两年内销量不得低于4000辆。
一边是自己生产无望,一边是政策规定的日期临近,敏安汽车不得不另想办法。根据相关内部消息透露,为了保住资质,敏安汽车决定直接购买别的品牌成熟车型,目前已经正在开发车标,等待车辆买回后直接更换车标,再在车辆细节方面进行修改,而这辆车很可能就是江铃易至EV3。
汽车行业似乎从来不缺少造假案例,高田气囊、大众排气门、神户制钢数据、新能源骗补等事件无不说明,通过投机取巧的手段追求利益,最后只能是得不偿失,成为众矢之的,敏安汽车想要换壳上市手段保资质,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写在最后:
目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正在关闭,绝大部分造车新势力迎来了“生死年”。而从目前敏安汽车的处境来看,其在资本、人才、供应链三个最核心的环节都面临着众多问题,而那句“成就中华民族汽车工业梦想”或许真的只是空谈。如何走出困境,平稳度过眼前的难关,显然十分考验敏安汽车的智慧,当然我们也会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