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说它的新ID是电动车
作者: 罗逸然
近日,一汽大众官方正式确认了2020年国产新车投放计划。大众侃车注意到,除了第八代高尔夫和CC猎装版之外,命名为ID.4基于MEB平台打造的首款ID系列纯电SUV也赫然名列其中。
本月初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ID系列的首款车型ID.3正式亮相。或许这样一款新车的亮相很难在非汽车行业内的人士心中掀起什么波澜,毕竟站在2019年年尾这个时间点,纯电汽车已并非什么新鲜事物。不过对于大众而言 ,ID系列车型或许对其现在和未来有着更为深远意义,即集团为未来产品全面电动化打响了头炮。?
而更为重要的是,大众巨资投入的全新电子电气结构和与微软合作开发的云端技术相关服务也将伴随着ID系列同时落地。某种意义上,如大众这样举足轻重的业内巨擎,其未来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行业发展,甚至决定着纯电汽车的未来。
押注电气化
在去年大众ID系列的前瞻发布会上,大众汽车品牌电动出行负责人吴博锐表示:“我们希望普及电动汽车,并尽可能地使更多人对电动汽车产生兴趣。MEB平台可能成为大众汽车品牌历史上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也是一项技术里程碑,其重要性等同于甲壳虫到高尔夫的车型过渡。”
从这番话中不难看出大众对于MEB平台的重视,以及给予基于此平台所打造的ID系列报以极为重要的产品定位。或许在当时,大众立下的Flag让很多人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甲壳虫、高尔夫这些创下显赫声名的全球国民轿车其继任者不是轻易就能出现,至少不该是一台电动汽车。
然而,当第八代高尔夫从谍照到路试再到定妆,这一系列新闻的风头完全被ID.3所盖过时,或许连最为铁杆的高尔夫车迷也不得不怀疑,大众的天是否变了。
此前大众就曾表示,在未来十年内销售2200万辆全电动汽车,并且有70种不同型号的车型,而之前已计划的50款车型。
与其类似的 "豪言壮语 "业内人士已在很多车企发布未来产品战略上听到过,而很多说一套做一套的例子也让不少汽车媒体对于大众的这番表态有所怀疑,毕竟这个汽车巨头坐拥在当下每年全球至少销售千万台燃油车既有利益,能不能被自我轻易推翻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不过,伟大的企业总是敢于自我革新。我们只看大众最近的动作便可看出其押注产品电气化的决心。
年初,在大众集团CEO迪思博士的推动下,全新的软件研发部门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传统汽车巨头内部,数千人的招聘规模以及累计35亿欧元的投资,令大众VW.OS这个全新电子电气结构和名为ODP的全新云平台成为了这家车企未来产品的重要底层支撑和车辆网服务基础。
不仅如此,为了应对未来电动车的供应链需求,大众开始组建自有电池工厂。就在日前,大众于德国本土组建的一条电池试验线已宣告完工,为此大众投资了1亿欧元来积累生产经验。而新的16 GWh电池工厂将于明年动工。
与此同时,大众更是已经发布了预算达500亿美金的电池采购计划,按照迪思的话来说这笔钱将支付未来5000万台大众电动车的电池采购费用。
从大众的这些动作不难看出,其大力转向电动化的产品战略已是射出的利箭。而真金白银的投入则是最佳说服力证明。
新一代“高尔夫”
在研究ID.3这台车之前,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MEB平台。这个被大众定义为未来重中之重的平台是大众专门研发的电动化专属平台。该平台将不止支持大众品牌的产品研发,如奥迪、斯柯达、西雅特等品牌未来的纯电产品也将依托于该平台打造。
而MEB平台将支持A0、A、以及B级产品的研发需要。从这个不难看出,这个平台类似于现有的MQB平台。而与现有支持中大型产品研发的MLB平台类似的电动化平台似乎依旧处于缺席状态,那么是否证明大众未来的电动化产品将放弃中大级别产品呢。
事实上,从ID.3这台新品我们依稀可以窥视到大众的思路。这台车身尺寸只有4261×1809×1552的紧凑级掀背轿车与当下在售的高尔夫身形大体相当,不过其轴距却达到了夸张的2765mm,远超同尺寸的燃油车。
用迪思的话来说,这是一台尺寸和高尔夫相当,内部空间却可以媲美帕萨特的产品。而ID.3短前悬的设置以及相比高尔夫短的多的车头也或许或许可以证明大众未来纯电产品的思路,即依托于MEB平台以及纯电汽车的自有布局特点,最大可能的优化成员舱空间。
同时,ID.3的内饰同外观一样也尽可能保留着同燃油车相近的设计风格,不同于造车新势力那般激进,这样的设计对于大众所面向的绝大多数用户而言,是较为稳妥的。不过细看之下,内饰在保留大量实用储物空间的同时,做工却有些原始和粗糙,甚至比不上大众于国内所受的诸多产品,呈现出明显的首要功能化设计思维。
此外,据现场体验乘坐空间的很多媒体透露,相比于ID.3可观的后排腿部空间而言,这台车的后排头部空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一个身高为175CM的正常男性坐入后排时,其头顶几乎已经跟顶棚亲密接触。
所以,在大众侃车看来,ID.3在未来大概率不会引入中国。这源于两厢轿车在国内已本属小众,而后排空间更是国人所最为看重的车辆基本素质之一。
而ID.3这样的车型却是欧洲消费者的心头好。抛开两厢掀背几乎是欧洲消费者信仰图腾的因素,欧洲普遍人手一台车的状况也让面向其市场的很多小型车型的后排处于马马虎虎的状态,基本处于拿来应急的定位。
而我们开头所提到的一汽大众明年国产的首款ID家族车型ID.4似乎更加能够证明这个事实,即这台定位于电动版途观的车型将拥有类似于途锐大小的内部空间,而国内消费者想要开上电动“高尔夫”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了。
其实,任何一家车企其所推出代表品牌精髓的重磅新品时,产品定位和目标市场往往皆是本土。因为,本土是一个车企的立身之本,无论从人员还是到企业内外部关系,皆是依托于本土。如果一个品牌不再讨好本土消费者,即便是大众,也将如无源之水。
暴兵模式
我们正在看到和经历大众自我革新的过程和阶段性成果。而更为宏观的层面,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汽车工业激烈变革的时代。当大众和丰田这样举足轻重的巨擎都在给自己换血时,或许完成变革的那一天将更快到来。
今年早些时候,大众曾宣布未来十年内将陆续面世20款电动新车型,而目前的计划已调整到更为激进的70款。届时累计产量达到2200万台的纯电汽车也将占据其全部产量大约五分之一。
而于此相关推动的电气化研究、软件研究、自动驾驶以及车辆网研究都将投入巨额成本。可以说大众此前的众多油改电车型只是试水,当其发现在中国已难以和本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竞争的时候,面对这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变革已迫在眉睫。
而远在美国的特斯拉似乎也凭借着自身产品优势,在迅速推动行业发展。销量不断攀升的Model 3和即将开足马力的中国超级工厂相信也让包括大众在内的所有传统车企们如芒刺在背。
而以上的种种,让大众于电动汽车选择了“暴兵”模式。相信在未来的数年内,我们可以看到十数款大众纯电新车的身影。而在如此趋势下,汽车工业将走向何方,燃油车退役时间表是否将大幅提前,依然需要留待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