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原因,剖析英菲尼迪在华为何“扶不上墙”
前些日子,英菲尼迪发布了5月销量快报,其国产化主力车型东风英菲尼迪Q50L销量仅为833辆,同比暴跌51%,惨遭腰斩。而其在华总销量为3098辆,同比下降7.8%,连北京奔驰单款车型E级的一半都不到。
曾经因冠名了“爸爸去哪儿”等节目而风光无限的英菲尼迪如今节节败退。我们不禁想问,东风英菲尼迪怎么了?

1、生产依赖外部
熟悉英菲尼迪的消费者都知道,它的配件有些和奔驰车很相像,原因是英菲尼迪的不少配件是由奔驰提供的。配件只是英菲尼迪品牌不独立的一个缩影,在研发上依赖母公司日产,生产上也是靠东风日产,自己却没有太多话语权。研发和生产都被架空了的英菲尼迪就像一个销售公司,这怎么拼得过同属豪华阵营的其他品牌?

2、产品线单薄
到目前为止,东风英菲尼迪仅仅投产了两款车型,分别是QX50和Q50L。相比之下,奥迪在一汽工厂投产了足足7款车型,远大于英菲尼迪的数字。豪华品牌国产化的优势显而易见,国产化可以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也可以减少进口整车带来的高昂税收。低迷的销量会阻碍英菲尼迪新车在华投产的数量,这又反过来影响到销量。这仿佛是一个死循环,东风英菲尼迪需要大刀阔斧的改变现状才是。西方有句俗语“雄狮斗不过群狼”,更何况英菲尼迪这辆头“雄狮”战斗力还很不乐观。

3、新能源布局缓慢
如果说汽车行业有一个笃定的未来,那就是新能源。几乎所有豪华品牌都开始了自己的电气化布局,但英菲尼迪的中国工厂在这方面远远落后。宝马的530Le挂着绿牌出现在大街小巷,奥迪投产了A6新能源,奔驰也把48v轻混系统装进了旗下的主力车型,但东风英菲尼迪却不为所动。不知道是东风的技术有限无法投产还是母公司日产不愿意把新能源生产线搬到中国,东风英菲尼迪正因此在失去一些有未来性的东西。

4、人事动荡,核心团队不稳
如果说销量不佳是英菲尼迪经受的阴雨,那人事动荡可以称作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了。近年来英菲尼迪管理层人员频频更换,在7年内更换了3届高管,这对一个豪华品牌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其市场掌舵人戴雷甚至出走,自己创立了拜腾汽车。不仅如此,母公司计划于2020年将英菲尼迪香港的总部迁回日本,这恐怕是其在中国市场失利的一个标志。

写在最后:
生产不独立且产品稀少,对未来趋势把握不力,同时人员频频更换,这也许是英菲尼迪在华“扶不上墙”的主要原因。不仅是英菲尼迪,他的日本兄弟讴歌国产化的销量也惨不忍睹。日系豪华品牌国产化在第一回合已经输给了德国对手,电气化上进程上也落后不少。
难道只有德系豪华品牌才玩得转国产化吗?这恐怕只有时间才能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