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不是该换行业了?


有些人说“车市寒冬,我捞一票就走”,其实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编者按:2019年5月10日下午,长安汽车全球设计总监陈政在出席主题为“勇气”的第十一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会议时,发表了题为《凛冬已至,汽车设计的破冰之旅》的主题演讲。
他提出,发现汽车行业的业务机会与商业模式,已成为整个汽车设计组织的一个新职能。并阐述的“重塑人车关系”的两大挑战:一是要为出行的新意义去做设计;二是,要为出行的新系统而设计。即新出行必将伴随全新的系统,与现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对消费者来说还可以意味着什么?
以下是陈政的演讲实录,题目为编者所加。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长安汽车的陈政。
很荣幸又来到这里,与诸位一起交流关于汽车的看法。上次与各位聊了梦想与焦虑,让我学到了很多。今天,我们又相聚在这里,在一起讨论个人、共享与新物种的关系。首先请容许我在这里先抛砖引玉。
车市”寒冬“是我们去年听到过最多的声音。乘用车市场近3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凛冬已至,人人自危。

下行、低迷、暴跌、急转直下等词汇高频的出现,甚至有人在说汽车行业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了。
而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各大车企何去何从,各位汽车从业者该何去何从,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些人说,车市寒冬,我捞一票就走。其实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今天的主题是“勇气“。
什么是勇气?当你孤身一人,茫然四顾,面对千军万马,依然拔剑,向死而生就是勇气。勇气是尽管大势不可逆,但仍要逆势而行;尽管明知不可为,但仍要砥砺前行;尽管觉得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态度表明,我们冷静下来,除了勇气,面对寒冬,我们还需要看看汽车的本质。
人车关系从1886年第一辆汽车发明至今,已经133年了,虽然形式上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进化,可从本质上看,它与人的关系几乎从未改变过。
看看隔壁的手机,短短46年的历史,人机关系早已和当初发明的初衷天差万别。
大家都知道,人对汽车的所有权和驾驶权是汽车设计一直以来重要的基石。
所有权使得车与人具有紧密和多重的关系,车辆成为一个人的标签、符号、个性表现等等,目前的情感化设计,品牌设计语言的手法实际都建立在车辆所有权的基础上。
驾驶呢,从功能到形式,是设计一贯大作的文章,花费笔墨的领域;都市车,越野车,轿跑车这些车型的塑造,无论从Pakage、操控调教、驾驶舱人机交互还是外观调性传达,都会围绕驾驶来开展。而在新出行的时代,这两个属性会被极大的削弱。

共享经济、共享汽车的盛行,糟糕的城市状况,高昂的养车费用,很多人开始怀疑拥有一辆车的必要性。
而共享出行服务的普及和提升,让人们不再需要为使用而购买一台车,汽车的所有权被动摇了。随着技术的革新,人工驾驶不再是必须,甚至受到限制。
技术在许可的情况下,在周边配套以及整个城市环境许可的情况下,智能交通配合自动驾驶就是目前公认最有机会的一种城市交通问题治理解决方案。这个时候的人工驾驶反而是一个不安定因素了。所以在这种语境下,汽车的驾驶权被动摇。
汽车设计两个重要基石:所有权和驾驶权,已经被撼动了,我在思考,符合这个时代诉求的未来出行方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为出行的新系统、新意义而设计
人车关系将会被重新塑造。包括设计在内,整个行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很有可能被完全颠覆,这是无法回避的挑战。对于设计而言,就是重塑人车关系,要为出行的新系统以及新意义而设计。
我们做了一张矩阵图,用来思考汽车和出行相关的设计演变。它的纵轴是旧业务和新业务,横轴是旧模式和新模式。

大家可以看看,现在大部分的汽车品牌是在这里。(旧业务旧模式这块)传统汽车的研产供消,还是以造型设计为主,我们称之为叫做主流汽车设计。
而一些新的模式,比如说特斯拉和蔚来,他们以体验、服务设计为主导,同时也有做造型设计,但可能也都是在体验设计这个大框架下面去做的。还有就是对于传统车企的新业务,但车还是那个旧模式,这是我们看到的目前的出行服务,这一类以服务设计为主导,包括做共享单车、网约车、共享汽车。
右上角这一类是新业务、新模式这块,这是我认为所谓的新出行,现在看来这块还比较空。它包括Weymo,e-palette等新的系统设计,不展开说了。
在我们的思考中,重塑人车关系,汽车设计组织要应对两大挑战:第一点,要为出行的新系统而设计。与现有出行相比,新出行必将伴随全新的系统,而且是与现在出行系统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第二点,要为出行的新意义去做设计。即出行对消费者来说还可以意味着什么?
长安提出的“北斗天枢”计划,在大环境下提出重塑人和车的关系,整合所有的资源,包括互联网公司和一些业态的公司。而这其中以互联网公司居多,都在希望打造面向整个行业的可以开放的生态,这里面做的就是系统设计,这是我们希望在重塑人车关系中的一些思考和举措。
另外一方面,长安也正在对如何赋予出行一个新的意义作出一些探索。去年,我们做的nuag概念车,我们叫NMV,New Mobility Vehicle。
对我们而言,它充满了机会点,充满了改变的可行性。我们可以把人、环境、服务体验通过车进行不同的组合,最后重新对出行意义再定义,这就是新出行的另一个机会点。
实际上面临危机,我们并不用慌张,在汽车一百多年的历史上,这种情况层出不穷,随着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的变化和革新,在不同的时代,这个行业也都做出了不同的突破。
长安的新物种
汽车的形态,随着不同时代的技术和经济环境也多次发生转变。
1876年,我想把它称为汽车元年,19世纪整个科技的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四冲程内燃机的发明,这开启了内燃机时代,应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的产生,改变了汽车的动力布局、尺寸以及未来方向,对整个车型的变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技术变革带来的产品形态变化。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有了内燃机之后最初的汽车形态,实际是中置,没有前悬、后悬,生产流水线的技术具备了之后,又实现了汽车的大批量、低成本的规模化生产。福特T型车的出现,带来的改变是让汽车进入千家万户,解决了汽车仅为贵族所使用的市场形态。这和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诉求也是相吻合的。
大家可以注意到这里,所有的车头都是这样的(符合空气动力的流线型车身),为什么从1938年开始出现了这个东西?当时的科技发展形势是1937年通用成立了具有造型设计师的第一个造型设计中心。

同时得益于飞行器的发明和发展,处于战争状态的军方对整个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