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销解读日本街车为何国内百万身价?何来品牌溢价和丰田的招数
MPV市场谁最火?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宝骏、五菱、GL8。若是从市场保有量或是月销几万辆的成绩,的确,没有哪个品牌能与之叫板;但若要论加价购买还需排队等候的“特权”,丰田埃尔法是独一份。今天的实销数据解读,小编跟大家聊聊身为面包车的埃尔法,“豪华”从何处来?
供需关系调整
首先从市场销量来看,2018年埃尔法全年累计实销量为15789辆,2019年第一季度累计实销量为2864辆,较之去年同期2988辆有所下滑。但纵观全局销量走势,埃尔法的销量表现呈现出一定的周期特征,并不能据此判断埃尔法的市场需求有所下滑。
实际上,从销量占比来看,2019年第一季度北上广、江浙地区加上山东等经济大省埃尔法的销量占比分别为45.16%、55.37%、59.05%,呈现递增增长的态势,可以预见经济发达地区还有更多的潜在需求有待挖掘。
从产能上看,埃尔法的产量并不少,果真是产能跟不上国人的购买需求?这需要从埃尔法进入国内市场的方式来看。当然,平行进口的身份没变,但相对于一般的进口车下单购买的流程,埃尔法走的是配额定制的路线,销售一定数量的国产车才配给一辆埃尔法,作为拉动国产车销量的奖励手段,每家4S店的配额多少还得看自身销量水平。如此饥饿营销造成了市场上埃尔法的一直处于缺货的状态。
高昂的税负
大排量的车开起来动力足、加速稳,是车主们的最爱。但高额的消费税以及油耗也是不少车主不可承受之重,对于购买埃尔法作为出行工具的老板们而言,油费才几个钱自然不在话下,但大排量进口车税费之高,令不少用户望而却步。
以埃尔法为例,目前国内在售的两个版本豪华版、尊贵版国内指导价分别为77.2万和82.3万元,而在日本本土埃尔法却能如五菱一般常见,真是日本国民的经济能力已经达到如此水准?当然不是,国内在售的3.5L动力的两款车型均是配置较高的版本,而在日本国内埃尔法还有低配车型埃尔法X,起步价换算成人民币二十万不到便可以拿下,即便是国内高配版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40万左右。但为何溢价如此之高成就了“百万级”神车的声名,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成了主因。
首先就是关税,一辆进口车过关要缴纳3个税种:25%的关税,17%的增值税以及区间在1%-40%之间的消费税,排量越大税率越高。综合累加后,进口一辆埃尔法的税费与车款基本相当,加上4S店的加价提车,突破百万的落地价格并不奇怪。即便如此,用户仍纷至沓来,这便是埃尔法带给用户的溢价。
丰田打造的私享空间
与眼下人尽皆知的名气相比,诞生于2002年的埃尔法早先并没有如此“普及”,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塑造品牌形象离不开香港明星们给予的高度曝光。相比登上汽车版头条的次数,埃尔法显然认为娱乐版头条的位置才更适合ta。明星们的认可加上媒体的频繁曝光,一台普通的日本街车成为了国内市场上的百万级“神车”,而究其根本,丰田埃尔法所营造的静谧空间,私人专享是赢得明星亲睐的资本。
埃尔法采用的是3.5L V6引擎,最大功率221KW,最大扭矩361Nm,2019款新增了发动机启停技术并首次使用无刷燃油泵电动机,可降低油耗并晋升静谧性。当然,想要在高端MPV市场有所建树的不仅是丰田。大众迈特威、凯路威已下手多时,以进口凯路威为例,搭载大众EA888 2.0T发动机,204马力的最大功率和350Nm的最大扭矩,比起埃尔法并不算落下风。但从迈特威或是凯路威的形象来看,都太“大众”范,尽管内饰材质、空间比起埃尔法毫不逊色,但却很难获得市场的认可。
除了外形,品牌形象给用户的印象同样关键。凭借豪华品牌雷克萨斯的影响,丰田埃尔法在消费者的印象中成功塑造了一个精益求精、“小众化”的私人专属形象,而大众凭借平台化的优势在汽车市场大打“车海战术”的同时,也丢掉了辉腾时代一只脚迈进豪华阵营的用户认知。成也萧何败萧何,在辉腾停产后,大众虽然及时止损,但在高端品牌形象的塑造上,大众已然落后于丰田。
埃尔法在国内市场用二三十万塑造出来的百万级“豪华感”,并非一般的发动机数据差异或是内饰的一点不同所能超越的,更关键的在于ta已经将“私享”的烙印成功铭刻在用户的认知中,加价25万或是30万已不是问题的核心。
写在最后:作为一台“面包车”,埃尔法的无限风光更多的是体现在国内市场。将一台在日本本土仅售二十来万的车型卖成了堪比豪车的百万级紧俏货,高企的税费以及配额销售的策略均是重要的推手。但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一台行政级MPV,埃尔法给用户带来的私享空间才是关键所在。
低端由五菱宝骏把持、中端有GL8一家独大,高端市场埃尔法的存在是所有后来者无法回避的现实。上海车展GL8 Avenir概念车的亮相,或将是对埃尔法江湖地位发起的一次挑战。从近期丰田欲引入威尔法的形势来看,相对更低的售价应是对国内MPV市场的全新试水。至于大众迈特威、凯路威以及被爆出进入路测阶段的全新MPV车型,若要继续以大众的“标准化流程”生产,缺少了精致的理念,想突破丰田的包围圈恐怕很难。(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