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区|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作者 | Alien
来自帮宁工作室(gbngzs)的报道
这个世界对年龄总是有一套相对应的苛刻行为准则考核标准。
活了大半辈子,跟姑娘的聊天话题从如家渐渐转为儒家的老王,觉得他应该有发言权。
“你看这里面的水,它的温度是随着我年龄一块儿往上蹿的。”老王握着忘了什么时候开始盘上的,现在已接近出浆的保温杯如是说。
至于蹿的过程,他已经想不起来了,就是不知道在生命中的哪一天,轨道突然出现了偏差,握冰啤酒的手里被悄悄塞上了热水。
被迫也好,半推半就也罢,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和他的年龄达成和解,以及成就别人眼里“什么年纪该有什么年纪的样子”。

老王也仍有对抗。他年轻的时候喜欢崔健,现在也会听,不过方式从攻放walkman变成了站在广场带着耳塞偷偷听,手上还要跟着领舞划拉一些动作。
崔健的那块红布,放佛蒙上了他的躁动,还试图在上面压上一块石头以封印。
生活要稳、行事要稳、工作要稳,是他的行为准则KPI。多穿一条秋裤,多喝一口热水,保温杯里多放一粒枸杞是他的养生方式。
然后呢?
“然后?然后就静静地用最稳的姿势接受衰老啊。”老王双脚踩住踏板,用力拧了拧车把上的油门,试图翘头。
但轰鸣呜咽过后,他还是松开了手和脚,将身体往前压,试图按住即将爆发的踏板摩托,也按住了自己短暂躁动的灵魂,而后以20迈的速度远去。
黑夜于他而言,是选择也是被选择。
但就像硬币有两面,虽然生活按住你的手,让你翻出另一面成为小概率事件,可也总有一些人在挣扎反抗,拒绝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董阿姨是这里面比较硬核例子。
进入2019年,年满65周岁,在退休的边缘试探百八回的董明珠,再次将自己扶上了岸。
1月16日,格力电器发布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董事长的议案》、《关于续聘公司经营管理人员的议案》等,选举董明珠为公司董事长获全票通过。
这也是董明珠第二次连任格力电器董事长,自2012年起执掌格力电器,她担任董事长已6年有余。
我们无法定义她的陀螺人生,究竟是被迫选择还是掌控欲使然。
但其连任后的三句话,仿佛让我们更愿意相信后者:
一是,“对于格力的接班人,我心目中还是有评估的。谁能对格力的未来发展负起责任,谁就是‘接班人’”。
二是,“格力手机,我相信一定会成功的”。
三是,“我希望通过银隆帮格力打开汽车空调市场,这不是利益输送,是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
简单解读一下,意思大概就是对于格力接班人,董事会说了不算,股东说了不算,评估标准都得看我董明珠的意思;
另外,关于投资,我不会失败的,不就是格力手机吗,赔钱是暂时的,反正我会成功的;
造车?我要搞的事情是关乎国家利益的,与魏银仓的互撕大家请先忘记;

我们可以允许她先飘一会儿,因为接下来的剧情比较精彩。
同样是连任当天,或许是等不及要邀功,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19年第一届临时股东大会上回答股东提问时,她就迫不及待地表示:“2018年格力电器预计营收将达2000亿元,税后利润预计超过260亿元。”
要知道,在此之前,该消息并没有进行公示。
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在指定媒体上公告之前不得以新闻发布或答记者问等任何其他方式透露、泄漏未公开重大信息。

因此,深交所就对董明珠乃至格力电器发出了关注函。
并表示,格力电器在1月16日晚间才对外披露业绩预告公告,而其董事长却在此之前的股东大会上发布了有关260亿元利润的公司业绩。
一个常识:上市公司的核心财务数据等重要信息,是可以引发公司股票起伏乃至引发整个股市波动的。
在格力电器工作了超过28年、并担任过多年公司高管的董明珠应该非常清楚必须按既定程序和流程公布,这是股票市场起码的规矩。
只是为什么如此口无遮拦,或许只有长期的“格力是我家”使然。
当然,有的人把企业当家是在家里肆无忌惮,希望掌控更多的话语权。有的人把企业当家,则是先在家做好技术宅男,再谈改变世界。

年长董明珠几岁,同样从事电器行业现年70岁的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近期也公布了其业绩消息。
1月22日,英国家用电器生产商戴森公司表示,2018年其收益达到11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高于2017年的10亿美元。公司表示,利润的提升主要是受到新发产品需求的推动。
而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当天的实时数据显示,这也意味着其企业创始人、詹姆斯·戴森的财富增加了约30亿美元,至138亿美元,使其成为英国首富。
成为首富之后的詹姆斯·戴森,也希望离自己的另一个梦更近一点,即将自己所掌握的的核心技术运用到汽车上。

近期,他将离职的英菲尼迪全球总裁罗兰·克鲁格(Roland Krueger)引入了戴森,后者未来将带领公司汽车业务。
同时戴森的电动汽车制造环节也在稳步推进,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于新加坡建设其第一座汽车制造工厂,预计2020年完工。
看上去是要认真开始造车了。
不过我们还是想提醒一句,中国市场已经有很多曾经的“超级富豪”在造车上栽过跟头了,有些鼻青脸肿,有些至今还未翻身。
有些虽然翻过了身,但是前期投入以及已经立下的flag,又让它在造车上不得不持续加码。
例如,1月24日,从FF中刚刚缓过神、又用收购NEVS让自己安心的许家印,又通过旗下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将斥资10.6亿元收购动力电池企业卡耐新能源58.07%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这证明了第一造车并非易事,第二这是个极重资产的项目。况且,电器和汽车还有千差万别,无论是董明珠的失利还是任正非的几许否认造车,都意味着跨行业的生意并不简单。
除非你有很好的产品,或者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

56岁的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