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长106%后 起亚确实回暖 韩系车面前的下个问题是什么
2017年的销量惨淡之后,2018年,销量不好的车企们,只有一个目标。
让自己在2018年过得好一些。
当然,2017年车企们的销量惨淡,除了它们自身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点,大环境遇冷,行业整体的增速要比前几年低出不少。
当然,在汽车消费市场里混,总不可能停步不前,需要找一些办法让自己保持活力。
于是,我们看到了,2017年前半段遇冷,后半段回暖的韩系车,在2018年里比2017年强了很多。
在刚刚过去的4月:韩国现代起亚集团,两公司4月全球销量共计63.12万辆,同比增长10.4%,时隔40个月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
而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01.9%,10.31万辆,今年1-4月,现代和起亚汽车在华累销量为7.0007万辆和3.3102万辆。
单独看东风悦达起亚,4月份销售新车3.31万辆,同比增长106%,环比提高了8.3%,刷新了东风悦达起亚2018年的单月销量纪录。
若要问我这其中的原因:
其中一方面,算是一款新车的刺激。东风悦达起亚全新智跑,4月17日上市,推出后不足半月便售出4836辆,对比起整个4月的销量,这款推出10多天的新车,就占据了15%的整体销量,而且还是刚刚起步。
只靠一款车迅速获得崛起的车企不是没有,而且很多。但,这么说吧,全新智跑对于东风悦达起亚的帮助会非常大么?
会,非常大,甚至有点像哈弗H6一款车相比其他车型总和相加还要多,那种情况。
数据统计,今年1-3月,北京现代全新ix35,一款车就卖出了3.78万辆,而北京现代1-4月的整体销量为7万辆。
有了大哥全新ix35带头,全新智跑对于东风悦达起亚也会是一个发力的法宝。
全新智跑和全新ix35这两款兄弟车型,有不少相同点,同样带有互联网功能,同样外观颜值不低而且车身尺寸相比同级别有优势,而且都是合资品牌SUV卖出了一个自主品牌的价格。
这些都符合当今的消费热点,比如互联网功能,比如SUV,比如性价比,于是热销自然不在话下。当然,并非一个原因促成韩系车回暖,更多细分车型和迎合市场的策略也有助力。
我们能看到,东风悦达起亚目前在华布局了14款产品,覆盖了轿车及SUV市场。轿车K3、小型跨界SUV-KX Cross的推出都进一步填补了起亚之前的市场空白。而在现有车型方面,比如焕驰等车型,把自己的价格进一步亲民,来到了5万元级别市场,也对销量增长颇有助力。
目前,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起亚在新能源领域也加紧布局,推出了K5插电混动版车型。
车型除外,再加上一系列的营销行为: 3月29日,东风悦达起亚与爱奇艺携手打造的超级网综《机器人争霸》上线热播。还与支付宝联手,围绕新一代智跑推出了AR竞猜活动,进一步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销量已回暖,那摆在它们面前的下一个问题是什么?
几年前,有媒体提出了,自主品牌已经超越韩系品牌,先不谈这个结论是从哪儿得出的。单纯的说车和技术研发,自主品牌距韩系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韩系品牌在中国的下一个问题,正是来自自主品牌的冲击。
全新智跑也好,全新ix35也好,它们在市场上迅速斩获销量,找的痛点正是以高打低。以合资品牌的背书,卖出自主品牌的价格,同时自主品牌SUV们拥有的高配置它也一样拥有。
快速获得的市场,正是从自主品牌SUV们手中抢来的。哈弗、吉利、长安、广汽传祺等,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相信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策略来抗衡韩系品牌的下探。
如若自主品牌们同样在现有基础上,执行韩系SUV的新策略,也就是加大车身,保持高配置,带有互联网功能,再来个高颜值,就会倒逼韩系品牌再次改换策略。
上汽荣威在北京车展里推出的新7座SUV荣威RX8就算是目前市场中现成的一个例子,16.88-25.18万的官方指导价,其中7座版本的起步售价17.88万,这会直接让很多有7座SUV需求的人,扭过头来看自主品牌的车型,而不是20万以上价格的福特锐界、丰田汉兰达。
这是韩系品牌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而另一个问题,则是电动化。
面对的压力,同样来自自主品牌,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们就不用多说了,船小好调头,可以紧跟着市场走,基本上目前所有的中国车企都在大力的执行自己旗下车型的电动化。
而在合资车企这边,2017销量出状况的可不止现代和起亚,截止目前,福特已经规划战略,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实现在售车辆的全部电动化,而PSA也是如此,全面推进电动化。
相比而言,韩系车企在此方面的进度略有些慢,东风日产在北京车展中已经推出了纯电动版本轩逸并且带来了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车型聆风,相比之下,韩系品牌旗下目前这方面的规划还主要集中在插电混动版本车型上,也许是策略不同,但总之是要加快了。
其实,总的来讲,每个车企面对的问题都有很多,销量优秀的想保持自己的优势,销量弱势的想进一步回暖,商场如战场,大家的目的都是尽量占领新的市场。
相对于本土市场的车企们,合资车企们想获得进一步的成功,会愈发艰难。上方豪华品牌在不断下探,一线合资品牌不断下探,而下方自主品牌又在不断冲击高端。想保证不落下风,不如把身段放的再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