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置也有“地域歧视”?这些配置国外很有用,到了国内变鸡肋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逐渐走向深入,绝大多数汽车已经从基本的配置走向了高端化配置,尤其是最近两年,之前很多三十万级别车型的配置也都被下放到了十万元级别的产品上,比如主动刹车的等安全配置。当然随着更多的配置被“堆砌”到了车上,有那么一些配置看起来似乎很有用,但是几乎没啥用,难道这些配置只是生产出来用作提高价格的吗?当然不是,很多配置都是有“地域歧视”的,在某些地方有用,有些地方则没用,那么在中国,有哪些配置看起来高大上,实则没什么用呢?
首先便是大灯清洗,大灯有多容易被污染,其实在国内,分两种情况,一方面日常行驶,几乎不会被污染到需要去清理的地步,在清理时间上和洗车同步也没什么问题,也很难达到阻碍灯光照射的地步。另一方面,当大灯出现阻碍灯光的情况,一般都是大量的“蚊虫”飞蛾扑火导致车灯太脏,或者在特别泥泞的道路上行驶,导致大量很结实的泥土粘在了大灯上。那么大灯清洗的鸡肋之处便体现出来了,第一种情况没必要用,另一种情况,以大灯清洗的电机功率,也很难冲洗干净,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自己动手去清洗。
那么大灯清洗什么时候用呢?其实在北欧等常年降雪的地区,降雪很容易撞击在车头和车灯上,阻碍车灯灯光的散发,这样的情况下,高压的大灯清洗可以迅速的融化和冲洗车灯上的积雪,当然前提也在于,北欧地区的雪是真干净!
其次便是全景天窗,这个小编要现身说法了,之前也憧憬着一辆有大天窗的车主,可以躺在车内看星星看月亮,但是买到手之后,却基本上没用上过,一方面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比较一般,小编在日常开车的过程中,开窗超过10分钟的情况都很少,而且夏天很多时候,都不能长时间开天窗,蚊子一进来,就倒了大霉,北方的动机更是没法开。另一方面通过天窗看星星月亮,对于大多数的成年人来说,绝大多数的晚上都是走在匆匆回家的路上,很难有兴致抬头仰望星空,这可能是这项配置最悲哀的地方。
而在很多空气质量好,人们的生活比较惬意的地方,这项配置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比如新西兰、北欧这些空气污染特别轻微,人们有时间精力和闲情逸致去享受的地方,晚上躺在车里,看上天上的星星月亮,是一种生活的常态,而对于大多数和小编一样的朋友来说,只能靠想象。
再次便是自动启停,现在在很多的车型论坛浏览,发现很多车主买到一款带自动启停的车,基本上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关自动启停。一方面,很多朋友担心频繁的自动启停对于车辆发动机有损害,当然自动启停对于车辆发动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害,但是我们能接触到的很多车型的自动启停的使用体验并不好,比如启动时顿挫明显,声音较大,总给人的感觉是对发动机冲击很大,当然很多高级别汽车产品搭载的自动启停都比较好用,在三十万以下带自动启停的车型中,我们发现只有全新汉兰达可以称作真正的好用不鸡肋,启动时毫无声息,自然流畅。
而另一个问题在于,自动启停的意义在于降低油耗,但是国内大多数人面临的路况路况和使用环境是上下班高峰时段的走走停停,那么尽管频繁启停对于发动机没什么影响,但是启动那一下喷油量相对比较大,其实对于整车油耗降低,中和下来,并没有什么贡献,结合第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车主选择关闭自动启停的原因。
而在很多路况相对比较好,但是需要强制停车的地方,自动启停就能真正的做到降低油耗,比如在北美地区,很多地方路况都很好,至少拥堵很少,但是会有一些等待时间较长的红绿灯和并入路口和环岛时的强制“STOP”停车,这样一来,其实相对时间更长的熄火时间,对于油耗是有帮助的。
最后一个配置便是自动泊车,看上去特别的高大上或者很实用,尤其是对于新手和女司机,但是很多人买到手之后,发现大多数情况下都用不了,原因当然很简单了,自动泊车主要依靠毫米波雷达来确定车位,那么这对于车位的理想化程度就比较高了,或者说需要前后左右的车停得比较规矩,给自动识别提供足够的空间,但是在国内,大多数的停车位设计不合理,又窄又短,再加上很多司机停车很随意,所以这对于自动泊车的识别和自动操作就产生了很大的干扰。所以很多情况下,这项配置就失去了在中国特殊“停车”路况下的实用性。
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和地区对于停车的要求很严,车位的设置也比较合理,比如新加坡,如果像国内很多车主那样长期随意停车,很可能已经挨鞭子了(鞭刑),在这样的条件下,自动泊车的条件才算是比较成熟,也就能发挥作用。
所以,很多配置都是有“地域歧视”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好用,到了国内就很难发挥作用了,所以大家在选车或者配置时,还是需要综合考量实用性和使用环境,那么别的不算,上述四项配置全部配齐,没有一两万是下不来的,如果没法没有实用性,花冤枉钱也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