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追平造车新势力,奔驰稳了!
可能有人看到本文标题,会觉得半信半疑。传统豪华品牌的智能化水平居然已经能够追上造车新势力了?是的,你没看错。如果你有机会走进奔驰上海研发中心,了解奔驰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最新的研发进展,你可能就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上周,笔者以“奔驰科技探索官”的身份,首次探访奔驰上海研发中心。据称这是奔驰首次向媒体开放上海研发中心,当然也是首次展示其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即将量产上车的最新研发成果。
智驾:L2+领先豪华品牌,L2++赶超行业头部玩家
先说智驾,这是目前传统豪华品牌和特斯拉、中国造车新势力差距最大的领域,也是用户感知最明显、最影响用户驾车体验的领域。
目前,奔驰已经实现了L2级智驾和L2+级导航辅助驾驶的量产上车,去年底上市的全新E级轿车就搭载了该系统,可以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根据导航路线实现自动变道、自动超车、提示进入匝道等L2+级辅助驾驶功能。
这套系统到底好不好用,客户爱不爱用?据奔驰统计,截至2024年7月,6成奔驰用户使用L2级智驾及L2+级的高速导航辅助驾驶。而且,居然有客户的单车单日最长智驾里程达到了惊人的1968公里。
因此,接下来,L2+级高速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将适配更多奔驰车型,包括S级轿车、长轴距C级车、长轴距GLC SUV、GLC轿跑SUV等燃油车,以及EQE、EQE SUV等纯电车型,真正实现“无论油电,都很智能”。
但L2+高速导航辅助驾驶的难度毕竟有限,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挑战更大,这也是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量产车型能够实现的最高等级的辅助驾驶功能,仅有少数几个品牌能提供这项功能,并且实际技术能力和客户体验参差不齐。
此次探访的重头戏之一就是奔驰展示了它的下一代L2++无图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目前的L2+高速导航辅助属于第五代系统)。这套系统由中国本土团队主导研发,不依赖高精地图,能够实现从车位到车位、覆盖全场景的城市导航辅助驾驶。
奔驰智驾研发团队现场展示了一段城区实际道路行驶视频,整个过程非常流畅、丝滑,而且兼顾安全和效率,11公里行驶了20分钟,比导航计算路线的23分钟还要短,通行效率媲美人类老司机的水平。
从现场展示的视频看,无论是有(无)保护左转(右转)、掉头、还是上下匝道、进出环岛、过收费站、绕行避让行人/非机动车、还是识别并避开禁行时段的公交车道、识别施工路段并沿临时车道完成跨实线变道、避让横穿车道的行人等各种场景都能轻松应对,即使是在城中村道路上不期而遇的“鬼探头”,也处理得非常到位。
这套系统的可用性非常强,只要有导航规划的路段均可启用L2++。不过,奔驰的原则是坚持安全为先,只有对充分测试过的城市,才会开放给客户使用。据了解,奔驰L2++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将于2025年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奔驰的L2++城市导航辅助驾驶已经将最前沿的“端到端”大模型应用在智驾算法中,取代了目前的BEV+transformer+OCC占用网络的算法。而且,这是真正的“端到端”,及系统从接收感知数据到输出执行指令,中间只有一个算法模型,并不是目前很多品牌采用的将感知、规控按模块划分为多个模型。
据了解,用于“端到端”大模型训练的所有感知数据均取自中国市场,从而能够熟练掌握中国不同地域的红绿灯、路牌、路面划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差异。也大量采用中国老司机的驾车视频作为模型训练素材。
目前,尚不清楚L2++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的感知硬件是什么配置,是否搭载激光雷达?笔者在现场询问奔驰的研发人员,并未得到确切答复。
泊车方面,基于神经网络构建的大模型也实现了自动泊车能力的代际跨越,可以支持全场景的自动泊入、泊出。采用中国泊车训练素材,能从容应对中国复杂泊车场景(断头路、三面靠墙等)、小尺寸车位,可实现压线停车,能识别异形障碍物如地锁、A字牌等。新一代智能泊车系统未来也将陆续登陆更多国产主销车型,包括长轴距C 级车、长轴距E 级车、长轴距GLC SUV、纯电EQE、EQE纯电SUV等奔驰车型。
其实,论自动驾驶能力,奔驰绝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早在1986年奔驰就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至今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时间。这让奔驰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早在2021年12月,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就批准了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
今年8月初,奔驰宣布成为首个同时获准在北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的国际车企,将在北京市指定道路开展测试。2023年底,奔驰已经成为首批获准在北京开展L3级测试的车企之一。
两辆经过技术升级的奔驰S级轿车作为L4级自动驾驶测试车,搭载了多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丰富的感知设备,同时配备了多项冗余系统。在大部分场景和环境下,车辆可自主完成全部驾驶任务,无需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
在繁忙的城区路段,测试车可安全、轻松地完成泊入泊出车位、掉头、驶入驶出环岛、无保护左转等动作;在高速路段,在前车减速的情况下,测试车可进行自动变道等,并可以通过收费站;如遇极端情况,车辆将执行最小风险策略,自行找到安全位置停靠。
智舱:豪华、科技兼具,更提供情绪价值
除了智驾,智舱也是此次探访的重头戏之一。同样,奔驰在智能座舱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也没让人失望。
2023年底上市的长轴距E级车已经搭载了高通8295座舱芯片,成为全球首台搭载该先进芯片的燃油车,奔驰也因此成为全球首个应用该芯片的豪华品牌。基于高通8295芯片的第3代MBUX 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也受到奔驰客户的普遍欢迎。据奔驰统计,截止2024年7月,其语音交互的平均用户渗透率高达96.7%,其中,活跃用户占比超50%。高德定制导航的平均用户渗透率为80.8%。
此次奔驰重点演示的基于MB.OS整车操作系统的智能座舱体验非常惊艳,这才是下一代智能座舱的重头戏。将于2025年推出的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车型将搭载MB.OS,可实现软硬件解耦,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身舒适、行车与充电四个功能域。届时,用户的用车体验将实现质的飞跃。
MB.OS架构将首先极大地提升智能座舱的体验。
首先,全新一代语音系统将从目前的语音助手进化成为虚拟助理。由于采用了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等最新技术,这个虚拟助理更懂用户,更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且会在第一时间响应,从而实现更高的人机交互效率,从而为用户节省时间。此外,它还能提供情绪价值,在特殊日子或者特殊场景下给用户仪式感和惊喜。
这个虚拟助理有三大特点,分别是:
高效:它的响应更敏捷(仅需0.2秒就可唤醒、指令发出到执行只需0.8秒)、更灵活(支持多音区识别、增强唤醒词、全场景打断)、更友好(采用全新品牌声音、云端引擎协同、拟人式回复)
聪明:对自然语义的理解能力更强,支持情感对话、拒识能力也更强大(识别准确率从上一代的90%提高到97%、误唤醒率下降25%)
博学:应用GPT大语言模型后,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场景下的交互,同时支持多语言方言(带口音普通话识别率提升20%、相当于是一部熟知车辆功能的语音说明书)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虚拟助理并没有具体的形象,它仍然是抽象的。这与很多国内品牌的做法完全不同,后者有的会设计一个非常具体、直观的人物形象,并且允许用户定制,使用个人或者家人、亲友的形象等等,有不少人喜欢这种设置,但也有人不喜欢。
奔驰的考量是什么呢?据奔驰智能座舱研发人员介绍,抽象的设计更能体现奔驰的品牌调性,而且,他们也做了用户调研,大部分用户都反馈不喜欢具象的设计。但是在场的不少媒体(包括本人在内)似乎认为,一个更形象的虚拟助理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其次,下一代智能座舱将融合安卓平台车载娱乐生态,支持海量、优质的第三方应用及流媒体内容,包括上千个车载游戏,并支持快速更新。并且,由于MB.OS架构全面打通了座舱传感器和执行器,让车辆跨域创造更多新功能变得更加简单,比如,调用20多个系统接口实现的“全新儿童安全监测系统”。
高投入+本土研发=中国速度
为什么奔驰的智能化水平能够快速提升,笔者认为,其中,有两点非常关键。
首先是髙研发投入。过去五年,奔驰在华研发投入总计达105亿人民币,本土研发团队超2000人。目前,奔驰在中国已建成德国以外覆盖领域最全面的研发团队,形成京沪研发双擎布局:北京研发中心聚焦车辆工程领域,上海研发中心聚焦智能互联、自动驾驶及软件等前沿领域。2023年,奔驰全球研发投入超过780亿人民币;全球研发团队超2万人,研发领域涵盖动力总成、AI智能、云技术、自动驾驶、快速充电等方面。
其次是充分发挥本土研发团队的能力。比如,L2+导航辅助驾驶由奔驰在华研发团队主导研发,从立项到交付仅用时12个月,快于行业平均研发速度,真正实现了“中国速度”,这也让奔驰成为豪华品牌中首个量产高速“点到点”智驾的品牌。又比如,中国研发团队仅用了18个月就完成了全新后排娱乐系统软件开发。
此外,中国研发团队深入参与共创奔驰全球MB.OS架构,并主导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诸多中国本土研发创新成果也应用于全球市场,例如全新插混电池、全新一代乘客用户体验(PUX)系统等。在这个过程中,本土研发合作伙伴也功不可没。比如,奔驰与思必驰在智能座舱领域共创的技术研发实力。
总结: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浪潮正个滚滚而来,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正在成为某些汽车品牌的撒手锏,但很快地,这些技术鸿沟将弥合,智能化功能和配置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所以,车企对智能化的投资也是一件要秉持长期主义的事情。对于有100多年历史、经历了多个行业周期的传统豪华品牌来说,当前在智能化领域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假以时日,它们终将赶超。但毫无疑问的是,当前的挑战也是紧迫的,需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