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新能源车价将更便宜?
近日,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达到7.96万元/吨,刷新上市以来新低。自2022年11月价格达到60万元/吨的高点之后,碳酸锂价格就在不断走低。
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锂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夏季增产,冬季减产。也就是说目前正值生产旺季,但市场却出现了价格下滑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碳酸锂价格大幅回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供需关系的转变。在供给端,锂生产在经历了前两年的疯狂扩张后,产能实现集中释放,在需求端,新能源车增速放缓。
目前,随着碳酸锂产能的释放,各家生产企业也无力扭转局面,比如达成一致减产行动,这意味着,碳酸锂价格还有走低的可能性。
而碳酸锂价格走低,对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企业的影响,也就是说成本降低了,将有助于车企继续降价。
成本影响价格
在2022年到2023年初时,碳酸锂的价格正值高峰的时候,众多新能源车企纷纷官宣涨价。当时,就连号称是成本杀手的比亚迪都宣布涨价。2022年11月23日,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一6000元不等。对于涨价原因,比亚迪表示,主要受到国家取消补贴政策、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
要知道,这已经是比亚迪在2022年一年的时间里第三次调价。
紧接着,当时的新能源品牌也随之开启了新一轮的涨价潮。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一众新老能源车企,都对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售价进行了调整,最高涨幅为2万元。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处于上涨的风向,而特斯拉却是反其道而行,率先打起了价格战。时过境迁,当年价格战的有力倡导者,现在却变得温和很多。特斯拉8月推出的五年免息购车政策,也只是延续了7月的的政策。
而特斯拉在2022年9月到年底,连续降价5次,内容包括了保险补贴,现金优惠、尾款减免、交付福利等等。
正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特斯拉当时的痛点是订单池缩水,需要更大的销量份额,所以它积极推进降价;而国内新能源品牌则是受困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不得不涨价。
还记得曾庆洪的那句名言,“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了汽车成本的40%至60%,我现在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市场价格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原材料价格战必然要影响到终端产品的价格。
以60度电计算,磷酸铁锂每吨涨10万元,一台整车的成本会上涨3500元到4500元。
也就是自那时起,各家车企开始了电池自研之路,虽然说每家自研与自研的程度不同,有人是电芯、电池包自研,有人是直接采购,然后再做电池包,路线不分高低,但是最终目标都是尽量控制成本,尽量保证毛利率。
挑动消费者神经
随着碳酸锂价格逐渐走低,新能源汽车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如今原材料价格继续下降,导致出现一个新的担忧——车市降价之风好不容易刹住了,未来是否会继续加剧?
时间来到2024年6月份,中国车市的价格战就已经出现了降温的迹象,从部分车企的优惠政策来看,力度不如5月份凶猛。我们以蔚来、零跑、理想和吉利为例,前两者在6月份的降价幅度和5月相比,处于持平不变的状态;后者6月份的降价幅度均有所收窄。
而到了7月份,B B A退出价格战就成了最爆炸的消息。从公布的信息来看,不仅要上调产品价格,还要补贴经销商。此外,多家主流合资品牌均决定,从7月起调整终端政策,降低终端优惠力度或不再进一步降价。
7月份以来,宣布降价的车企数量明显减少。就连造车新势力也传出类似的消息。零跑汽车此前传出“将在本月做出调整,收回部分车型权益”。蔚来也传出现优惠滑坡的新闻。在这里也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新老车企,所说的价格调整都在此前优惠折扣基础上而言的,并非在官方指导价上直接提价。
媒体上关于停止过度内卷的讨论也不绝于耳,似乎,价格战按下暂停键已经成为新的认知正确。
现在,碳酸锂价格持续走低,显然对于价格战暂停是一个冲击。理由很简单,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为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新的降价空间。这无疑会牵动消费者那根敏感的神经。
当然,因为生产成本下降出现的产品价格下降,这和此前牺牲成本而降价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前者是合理的,健康的,后者则是非常规的、非理性的。这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其中的区别或许不大,反正最终都在价格战上体现,但是对于车企经营就至关重要了。因为原材料价格下跌,这的确为企业经营争取了一定空间,更加有利。
百姓评车
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未来新能源车企的竞争也会随之加剧,但是,这种竞争不会再走向此前的混乱和无序,因为有人已经尝到了恶性竞争的苦果,还有,不论是消费者还是有关机构,甚至是最高决策部门,都已经对恶性竞争有了正确认识,非理性的价格战注定会被淘汰,而正常的、合理的价格战则会得到支持,乃至是保护。
长期来看,价格战是永远存在的,从前是这样,未来也是这样,但是不计后果的降价内卷必须要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