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出海几十年 如今更惊艳 从800万辆下线看比亚迪出海
这两天,比亚迪泰国工厂竣工,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消息,刷爆舆论界和朋友圈。
这可是很提气的大消息。
在泰国罗勇府举办的仪式上,泰国工业部部长萍帕拉·威猜昆、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立·特萨提拉沙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等嘉宾莅临,共同见证这间从开工到投产历时仅16个月,年产能约15万辆,包含整车四大工艺和零部件的比亚迪泰国工厂的诞生,也见证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车企、海豚作为下线车型在泰国工厂亮相的历史性时刻。
这一刻,中国品牌出海的历史记录,被一举刷新。
从“8亿件衬衫才能换1架飞机”、海尔、海信、TCL等首批中国创牌实现中国品牌出海零的突破到手机、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接力”出海、华为、大疆、字节跳动等中国品牌顽强生长,直到以上汽、奇瑞、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正加速“走出去”,助力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而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迅猛,为中国品牌出海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中国品牌走向海外,一步步进入全新时期,步伐稳健,前景可期。
身为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在这一历史时刻,也是在国内汽车内向“内卷”几乎出现了“内讧”的大背景下,比亚迪通过《中国品牌,有多难就多敢》视频,发出了“致敬中国出海品牌”的声音,阐明了自己的品牌主张。
从“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到“中国品牌有多难,就多敢”,从三年前的“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到现在的800万辆新能源产量达成,比亚迪也完成了自身的焕然蜕变。
一、实力产量与格局担当同时刷新
《中国品牌,有多难就多敢》这帧视频,出现在今年7月4日比亚迪泰国工厂投产,800万量产达成,而“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巨幅标语,出现在2023年8月9日晚,比亚迪在深圳总部举行的第5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仪式上。
从2003年第一款纯电动车,到目前普通品牌、高端豪华品牌数十款车型持续热销,比亚迪王朝网、海洋网、腾势、仰望、方程豹多品牌齐头并进——每每攀升到一个新高度,比亚迪仿佛总是在通过致敬同行,致敬前人,提醒自己,提醒业界,可以自豪,但不可骄傲,谦虚谨慎,团结一致,奋力前行。比亚迪每登上一个高地,就看到了更远的景致,也就更多了一份担当。它要带领中国品牌走得更高更远。
产量拓宽了市场,眼界拓展了情怀。
这就是企业家和企业的气度和心胸,这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格局和志向。
产量跟着情怀走。科技创新能力和速度的变化,与企业精神一起升华。
所以,在别人纷争的时候,比亚迪跳出去,去迎接国外新工厂的诞生,去见证800万量产的达成。
有多大的情怀,就有多大的舞台。
20年的奋斗只为这一天的成功。情怀,企业精神,决定了企业会坚定自己的方向,坚持长期主义。情怀,是出发与到达的连接线,是奋斗到成功的内生动力。情怀,是长期投入一直得不到回报而继续坚持的强力支撑。
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完成中国品牌出海的接力传承
比亚迪通过《中国品牌,有多难就多敢》视频致敬中国出海品牌,自然是出于自身的格局和担当。
这是在引导新能源行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利用既有出海基础,在中国新能源产业日趋稳定成熟的关键期,强化中国品牌技术、品质、信誉集团化优势,屈指成拳,勠力同心,形成统一的强大的力量,让中国品牌海外出口一脉相承,完成接力和传承,持续引领新能源汽车出海新浪潮。
这也是具有战略性的站位和思考。
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应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前进的第一步。
这是群雄争霸的汽车工业巅峰时代,汽车科技成为全球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直到本世纪初,国际品牌独占鳌头,汽车核心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1998年,中国车企才刚刚开始自研发动机,这在当时也是天方夜谭。5年后的2013年,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才制造成功,这当然也是一个里程碑。
仅仅20年过去,中国燃油车在强敌环伺之下,从在国际品牌后面亦步亦趋,步步跟随,没法超越,到实现正向研发,产品性能品质与国际品牌比肩,同时实现大规模海外出口。
三、新能源品牌出海 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跨越性进步
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出海,是中国汽车工业前进的第二步。
这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掌握了新能源车核心技术,独立研发,规模化生产的前提下的新能源品牌出海。其代表性出海企业非比亚迪莫属。
比亚迪在国内市场销量爆棚、一车难求的同时,大力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其乘用车出口销量24.3万辆,同比增长337%。今年上半年,其海外销量超20.3万辆,同比增长173.8%,增长势头强劲。
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海外城市。除泰国外,比亚迪还在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设有乘用车生产基地。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冠军,比亚迪实至名归。
比亚迪出海,意味着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比亚迪,其领军地位异常稳固,气度心胸让国际汽车界心悦诚服。
比亚迪和中国汽车,都在以肉眼可见的变化快速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充电十几分钟,完成续航1000公里的充电新技术,必将在中国工程师的手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