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重庆苏渝“暴雷”,16800的“终身保养”还敢买吗?
继国内汽车经销商NO.1广汇集团股价暴跌、深陷泥沼;盐城某拥有几十家4S店的汽车经销商集团抵押土地、拖欠薪资和员工社保“跑路”,致大量新车用户拿不到合格证无法给新车上户之后,重庆又一4S店暴雷。
本月初,有车主曝出凯迪拉克重庆苏渝4S店人去楼空的消息。7月3日,大批凯迪拉克车主聚集该店讨要说法,并着手联系律师准备维权。据了解,此前凯迪拉克重庆苏渝4S店向用户推销了一种“终身免费基础保养”的保养套餐服务,价格从几千元到16800元不等,有不下300位车主购买了此套餐。而该4S店的“暴雷”,就意味着用户购买的保养套餐成了“空头支票”。
汽车4S店“跑路”现象频出,消费者权益因此受侵害的情况越来越多,缘由是什么?该如何避坑?今天,本人就给大家唠唠这其中的门道。
眼下汽车经销商跑路会成为常态
其实任何民营商家都存在亏损“跑路”的情况,当然也包括汽车经销商,之所以我会专门写篇稿子来说这个事情,一是因为汽车属于大宗消费品,价值不菲,事关重大,并且当下依然有不少民众对购车用车相关的事宜还不甚了解,需要多了解这其中的前因后果。二是个人认为眼下汽车经销商“跑路”会常态化,希望消费者尽可能规避此类事件导致的损失。
那为什么眼下汽车经销商“跑路”会成为常态?那就要从汽车4S店的经营模式说起了。汽车4S店之所叫“4S”店,来自其主要功能或者说是运营项目,即整车销售(Sale)、售后维保服务(Service)、零部件供应(Sparepart)、信息反馈(Survey)。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加上车企品牌对其经销商渠道的不断扩张,就让汽车4S店的经营难度与日俱增。
大多数汽车4S店为了获得相对稳定持续的业务,就采取了一种低毛利甚至是负毛利销售整车,先把用户圈进来,再通过毛利相对较高的售后维保项目和零部件销售找补回来实现盈利的经营模式。
但问题就在于,当前国内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已达50%左右,而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车所需的保养项目相比传统燃油车少了许多,这就造成了经销商4S店售后维保端盈利能力的进一步减弱。虽说像凯迪拉克这类以传统燃油车为主销产品的品牌,车辆维保业态变化并不大,但传统燃油车销量整体下滑导致其产品保有量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何况一向以折扣换销量的凯迪拉克在其他品牌都加入价格战后出现了明显的竞争颓势,那么其经销商维保业务缩减,无力担负起整个4S店的运行,也就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激烈的竞争让卖车挣不了钱,新能源变革又让售后维保业务大幅缩水,土地使用成本和人力成本还在不断上涨,采用“坐销”模式的4S店“人效”和“坪效”只会越来越低,自然亏损“跑路”的就会越来越多,以至于成为一种常态。所以当前购车、用车的各位就要特别注意了,避坑意识不能少。
如此背景之下消费者该如何避坑?
当然,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我们并不care汽车4S店“跑路潮”是怎样造成的,只是想知道该如何规避这类事件,以及这类事件可能会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其实汽车4S店跑路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或者说危害,无非有三类。一是支付了订金却提不到新车,订金打了水漂;二是交付了车款或通过金融按揭贷款已经开具发票提到了新车,却没有拿到新车合格证,或者是委托4S店代办新车上户还未上牌取得行驶证等手续,造成新车无法合法上路;三就是支付费用购买了“保养套餐”,却因4S店的“跑路”无法享受到已经付费的维保服务。
首先要给各位明确的是,消费者在4S店买车和维修保养,属于消费者和4S店商家之间的行为关系,相关发票都是4S店出具,和车企品牌并无直接关联。所以如果汽车4S店“跑路”,权益遭受侵害的消费者想要找车企品牌讨要损失,几乎都是徒劳。这就像是你去小区门口的糕点店花钱订购了一年的冷鲜奶,没两天该糕点店倒闭跑路、老板人间蒸发,你找冷鲜奶厂家讨要损失一样,结果大概率会是无功而返。
更何况汽车4S店“跑路”,往往车企品牌也是受害者。因为汽车价值高昂,经销商4S店往往都需要通过厂家自有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才能完成整车和零部件的进货。一旦4S店“跑路”,车企品牌轻则资金利息泡汤,重则商品车和放贷利息全无,其自身的损失都不算小数,基本不太可能给跑路的经销商4S店“擦屁股”善后,特别是一些市场表现原本就不佳的车企品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消费者基本只能预防汽车4S店“跑路”,若是不幸遇上了,那相关损失大概率只能自己扛。那么我们要如何防范4S店“跑路”造成的危害?还是分三点来说。
一是在购买新车时,尽可能选择厂方直营4S店或是厂方持股的合营4S店,至于如何分辨4S店是否属于厂方直营店,那只有自己多去做功课了。总之厂方直营的4S店和厂方持股的合营4S店基本不会出现一夜关门、售后无人的情况,即便该店因故停业,也不至于用户权益得不到保障。
要是所购车型所属品牌没有直营店,或者购车所在地没有该车型所属品牌的直营店,各位就要尽可能选择大店和口碑良好的老店购车保养。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在同一地区的多家同品牌4S店中,尽可能不要选择价格最低的一家店。因为同在一座城市的一家4S店车价比其他店明显低一截,这种店多半都存在现金流问题,是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才迫使其用明显的低价优势试图快速去库存变现,以降低融资贷款进货所产生的利息。相比之下,这种4S店“跑路”的概率就会更大。
此外,在车辆本身的选择上,个人也更建议选择销量和人气较高的品牌和车型。相比之下,销量好的品牌,其经销商进货销售轮转快,出现资金流问题和“跑路”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反之,购买小众品牌或销量低迷的车型,4S店“跑路”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所以在品牌、车型和4S店的选择上,我们一定不能仅仅以价格低为第一导向,还得综合对比,以防因小失大。
在订车之后,要勤于和销售人员及店方进行联系,在有现车的情况下尽早提车,以免生变。提车以后,若是自己办理上户,在支付车款后要在第一时间索取购车发票(发票联、抵扣联、报税联、注册登记联共4联)和机动车合格证原件。若是委托4S店代办上户,一定要和销售顾问约定好时间尽早办理相关事宜并实时跟进,切勿贪图“临时牌照的违规免疫”期故意拖延上户时间。
还有就是4S店推销的保养套餐、延保服务等相关需预先支付费用的服务类产品,需要在第一时间通过访问品牌官方网站、APP或致电车企服务热线进行求证,搞清楚该服务产品属于车企品牌官方,还是经销商4S店。若这些服务产品由车企官方推出且消费者自身存在需求,是可以酌情购买的。若服务产品为4S店推出的消费项目,建议各位就不要贪便宜了,除非这些消费项目的价格足够低,低到即便店方因故不履行相关服务你也不痛不痒,否则就不要购买。
总之一句话,少贪或者是不贪小便宜,风险自然就少。至于说4S店“跑路”后车辆的质保问题,其实各位已经正常提车并完成上户的用户不必过多担心,因为车辆质保是车企品牌负责的事情,就算购车的4S店倒闭“跑路”,只要符合国家三包法规定正常对车辆进行保养维护,用户同样能享受到应有的质保权益。当然,若是一些销量不佳的品牌若是倒闭了,用户所购车辆的质保问题就另当别论了。
车企管理机制和相关法规调整很有必要
不过有一说一,普通消费者要在购买汽车这种涉及诸多相关消费的大宗消费品时,要做到逐一避坑也并不容易,特别是初次购车、经验较少的刚需用户,基本都只能选择信任销售顾问及商家。所以在汽车经销商4S店“跑路”情况越来越常态化的当下,车企品牌管理机制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也是很有必要的。
比如车企品牌主机厂对授权经销商4S店所经营的“非原厂”实体及服务类产品,就应该做到知情和严格控管,在经销商与车企品牌签订经销合同时就应该明确,且车企品牌需勤于采用暗访方式对经销商4S店的相关经营状况进行了解摸底,对其不合理、不合规的经营项目急时进行干预叫停。
比如此次凯迪拉克重庆苏渝4S店向用户大量兜售保养套餐后的“暴雷”事件,从店方销售保养套餐“终身免费基础保养”的名目上看,本身就存在“暴雷”的风险。要知道每个车主的用车周期都不尽相同,有人一辆车开3、5年就换车了,有人一辆车要开10多年几十万公里。而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多数人换车周期拉长也是必然。那么该4S店以一个低廉的价格销售这种成本完全不可控的服务项目,本身就是在透支明天,难以长期维系。
若车企能早日发现其授权经销商4S店“杀鸡取卵”的保养套餐并严令制止,也就能有效避免该4S店“暴雷”造成的损失。换句话说,相关车企品牌的内部管理还是存在优化空间的。而政策法规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制定出相关规定保护消费者权益。
更重要的是,当前汽车行业从主机厂到经销商、从供应商到附属产业经营单位,盈利能力下降已经成为普遍情况,甚至有不少商家都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举步维艰的地步。如何从政策层面为行业注入活力,让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让技术革新和市场进化实现“软着陆”,让相关经营者、投资者和从业者都能劳有所获,才是当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