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车背后是聪明的企业 上汽大众用三年回购力保品牌价值
谁说油车不能把智能玩到极致,这不,一款全新的,号称“聪明的油车”的途观L Pro于近日正式上市了。
相信途观这款车大家并不陌生,彼时,在合资SUV车型还不多时,途观就与本田的CR-V,以及日产的逍客撑起了合资SUV的天地,并能与哈弗H6这样的中国品牌神车在销量上,分庭抗礼。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途观也在进化,在2017年由紧凑级SUV升级为入门级中型SUV,名称也变成了途观L,在前几年月销仍可以卖到近2万台,其竞争力还是很可观的。
不过随着新能源与智能化逐步占据了中国用户的主流汽车消费观,途观家族在面对这样的浪潮有些力不从心,适时的改为成为必然。
在上汽大众的体系中,ID系列被定义为电动化的代表,而如朗逸、途观之类的传统车型则视为对大众品牌燃油车的守护,那么对于它们来说,要想赢得当下用户的青睐,就只剩下智能化一条路可以走了。
因此,以“聪明”这种拟人化形容词,代表大众品牌燃油车型对智能化的务实追求,再合适不过了。而它赋能的,就是上汽大众全新上市的途观L Pro。
这款车可以被视为途观L的智能进化版,新车共推6个版本,建议零售价23.68万元—26.68万元。
说它是务实的智能,就代表着其拥有更多用户在现实出行中高频使用的功能。这当中当属上汽大众与大疆车载深度合作的IQ.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采用独到的惯导双目方案,可以实现0-130km/h全速域的L2++级驾驶辅助功能。
这个惯导双目方案中的双目通俗地讲就相当于人眼,能测距离;而贯导,就相当于人体的前庭(耳蜗内部),对人体平衡产生重要作用,它可以保证实时感知周边环境和自身位置信息,保证车辆的正常行驶轨迹。
通过与人眼相似的视觉原理获得距离信息生成稠密的点云,这套方案可以出色解决不规则障碍物的识别和绕行,也可以帮助车辆预测前方盲区,预防潜在的视觉遮挡,像人眼一样能看见三维世界。
有了这套方案,途观L Pro可在360s以内实施自适应巡航的前车自动跟随,还可以支持智能拨杆变道,以及轻松应对加塞变道,同时使这些自动操作更加顺滑。
智驾之外,途观L Pro还拥有6屏交互的数字空间,其中,11.6英寸的副驾娱乐屏集安全性、娱乐化、舒适性于一身,也是这一配置首次应用在大众品牌车型上。
车机语音则采用科大讯飞技术,支持方言识别,以及声音克隆等个性化功能。结合V Mate智能助手和全面的腾讯车载生态,途观L Pro带来社交与出行的无缝连接。
有了这些智能技术加持,谁说智能化只能是电车的专属呢?上汽大众旨在为中国用户带来更适合中国出行环境,且“油电同智”的新体验。
不过对于上汽大众还有一个关键的挑战存在,就是智能化现在基本上是新车的标配,尤其是中国品牌车型,不仅在智能技术上存在“你可以不用,但我不能没有“的冗余现象,而且价格还更便宜。
而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大众品牌要保障自身的品牌价值,因此官方定价上绝对要保持一定高度。
可这又怎么面对中国品牌的市场冲击呢?
因此,上汽大众想了一个目前来看很是可行的方案,即通过降低所谓的“拥车成本“,来打消用户在购车时产生的价格高错觉。
在上汽大众看来,这个拥车成本=买入价格-卖出价格+购置税。在对途观L Pro的销售策略中,在官方售价不变的前提下,上汽大众不仅将购置税全免(限时),还推出了3年8折保值焕新业务。
以最低配的车型为例(23.68万元那款),其三年的拥车成本仅需47360元,相当于一天一杯星巴克咖啡的钱,你就能把途观L Pro开回家。
而且在保证三年内每年行驶里程不出3万公里(规避了营运车辆),且3年内理赔不超过这个车价的30%,用户就可在三年后以这款车的8折换成上汽大众的任意一款新车,也包括上汽奥迪。
这其实类似于融资租赁的业务,是通过这种类金融手段,在产品销售时,保障多赢的局面。这当中还有个关键”人物”,那就是上汽保险公司,他们得愿意为3年8折回购提供金融托底。
对此俞经民表示,这并不是问题,上汽大众的车有着德系的品控,且二手车市场确实有用户买单,由上汽大众参股的上汽保险公司当然会愿意这么做。
而且据了解,这种业务,上汽大众并不是第一次做,几年前朗逸就推出过3年8折的保值回购置换政策,今年3月又针对ID.3,推出了“1.99万起零压首付、1,399元起贴地月供、3年至高6折保值回购”政策,进一步削减了上汽大众用户的拥车成本。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保值回购应该与经销商的市场优惠不能叠加使用,因为用户要享受这种政策,是与上汽保险公司签合同,而不是经销商,因此价格应该是以官方售价为准,不受市场优惠影响。
即便如此,以这套方案不仅可以保住品牌价值,更可以让用户在降低使用成本中尝到甜头,且可以不断开新车,进而绑定用户成为上汽大众的死忠粉,上汽大众“套路”还是很的。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智能化的全新车型,以及驾轻就熟的金融购车方案,让上汽大众,这个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合资企业,在面对新能源与智能化“疯”行的冲击中,得以扎实转型。
这将给其它合资车企的发展提供新的范本,在这个油电角逐的时代留下全新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