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与上汽终成正果,入局新能源赛道还有机会吗?
上汽与奥迪从2016年就开始眉来眼去,直到2024年才终于修成正果。5月20日,上汽集团与奥迪宣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
奥迪牵手上汽是双赢的局面,奥迪能够获得在新能源市场重获翻身的机会,上汽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还能收获更广阔的市场和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同时也体现了德国品牌在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方面的开放和灵活,以及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突破。
奥迪与上汽有何规划?
奥迪牵手上汽就是基于智能数字平台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这一合作模式使得奥迪产品上市周期大幅缩短超过30%。基于该平台打造的首批车型将是覆盖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的三款纯电动车型,新车型将配备行业顶尖的软硬件,首款纯电动车将在2025年推向市场。
奥迪与上汽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两家车企的优势。奥迪作为百年豪华品牌,在燃油领域积累多年,有技术、有资金,更有市场影响力,体系力强大。但是奥迪新能源技术水平不如燃油车,没有专业的电动汽车平台,旗下电动车都是大众集团电动平台打造,可能在燃油车时代差距并不大,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严重不足。这个短板可以由上汽集团来弥补。
上汽集团拥有首个自研的纯电专属系列化平台——“星云平台”。它是一个可扩展模块化平台,可以开发跑车、轿车、SUV、MPV,基本上可以覆盖20-50万元的新能源产品,像智己L7、LS7,飞凡R7、F7等产品均诞生在该平台。而在今年,在该平台将要上市的车型还包括智己LS6、荣威D7、MG Cyberster等车型。
良禽择木而栖,外国老牌豪华车企更懂得这个道理,作为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奥迪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选择与上汽集团携手,正是看中上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优势和研发能力。
自主车企究竟强在哪?
在汽车工业出现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一直是汽车工业领域的追赶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了用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方针,庞大的中国市场成为了外国品牌的主舞台,外国车企凭借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吃透了时代红利。
近些年中国车企才开启了逆袭之路,自主新能源车企迎来了高速发展,不仅在市场成绩上成功超越跨国车企,并且在纯电和混动方面的优势也遥遥领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产品竞争力超越了外国老牌车企,成为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现在国内一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的地区,基本上都形成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了由整车企业带动、配套先进智能网联产业链以及优越产业政策环境的产业生态。而电动汽车技术和电池技术的进步,使得中国品牌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同时中国车企还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互联网技术,在这些领域也是超越德国等传统强国。
跨国车企还有希望吗?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变革,自主品牌的崛起以及新势力们的冲击,以及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认知转变,跨国车企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如当年,过于保守的产品定义逻辑,漫长的产品更新节奏等等,是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竞争力褪色的重要原因。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商机,任何一个跨国车企都没有理由忽视。跨国车企与自主企业牵手造新能源车,目的就是为了抢占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我国相关部门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更加坚定了跨国车企的信心。
国内汽车市场永远充满机遇,若未来跨国车企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纯电动车型在实力方面足够出众,未来也有希望成为走量车型的。只是相比以前,跨国车企在华面临的挑战也比当年更大和更多。
如今自主新能源车的质感越来越高,同时还有亲民的价格,加上新能源车市场高手如林,作为后来者的跨国车企想要突破重围,并在新能源车领域站稳脚跟,除了要有产品力,还要服务力,更要品牌力,所以跨国车企的新能源车之路是任重道远。
百姓评车
在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的双重压制下,传统豪华品牌如今的日子很不好过。自主车企的情况却是另一种景象。智能电动化的持续深入,中国汽车企业也加速从以往通过市场换技术,向着反向技术输出的模式进行转变,在与外资品牌的合作中也逐渐拥有话语权。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就是自主车企逐渐强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我国汽车工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深度合作不仅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全球汽车制造业带来更加深刻的变革。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新变量。他们将带领着全行业步入一个全新的汽车时代。德国等传统汽车巨头是否能够顺应时势,紧跟中国的步伐,仍然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