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生死时速”1小时 对奔驰是福是祸?
“薛先生在定速巡航状态下,以120公里/时在高速上开了1小时,任何车辆本身的制动设备均失灵。”当笔者看到国内某平面媒体针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时,绝对可以用“匪夷所思”一词形容,而这篇报道笔者也是以看惊险小说的心态看完的。
由于正值“3·15”时期,任何针对厂家产品及服务的负面新闻对于厂家而都很敏感,何况这个近乎现场直播的安全“事故”。好在奔驰(北京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反应迅速,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并发布情况说明,澄清部分事实。
在这份说明最重要的澄清了此前媒体报道的“靠奔驰后台将这辆失灵的车停了下来”这一误解,称“目前并不具备在后台对车辆进行干预的技术”。而且奔驰方面已与当事人薛先生进行了沟通,且成立了专家技术小组对事件真相进行调查。
虽然看似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解决流程,就等待事件调查结果了,但现今舆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身为当事人的薛先生的陈述是否属实。虽然在这位薛先生接受进一步的采访时已表明最先报道这件事的上述平面媒体有夸大之嫌(如后台能停车),但这件事本身仍有诸多疑点(如如何将车停下的;机械制动系统为何全部失灵;薛先生又如何在“事故”后顺利将车开走等等)。
“事故”一出,当然有质疑奔驰车的定速巡航还能不能用的,但也有通过对疑点的解读质疑事件真实程度的,更有质疑薛先生是否是个骗子的,而这一切都要等待调查之后才能有结论。
但笔者在此想说的是,这件事对奔驰的影响是向哪个方向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因为此案例具有突发属性,而且客观地讲在“3·15”档期中此案例传播那么快,奔驰方面的反应也必须迅速。
不过无论后续调查结果如何,是薛先生操作有误,甚至是故意为之,还是奔驰车本身真的存在硬件质量和信号传输等软件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奔驰方面,积极的因素还是更大的。
其一,如果调查后责任在薛先生一方,奔驰通过此事将公众的质疑彻底扫清(如后台操作车辆;定速巡航可靠性等问题),借此机会进行了一次正面的传播(也包括技术知识、避险等专业性专播),对品牌更加有益(当然这不是奔驰主观策划的)。
其二,如果调查后责任在奔驰一方,即真是产品本身问题,出现了赔付,甚至是同批次产品的召回。对于奔驰来说,短期可能会影响收益,但从长远来讲,通过一场没有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不仅促进了其技术的革新,更可以赢得用户的尊重。这肯定是值得的。
当然,对于这种具有典型涉及安全的、且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例,如果能做到全程公开、透明,那不仅对于奔驰品牌有着积极作用,更可促进全社会对这方面技术认知,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认知,甚至是由此改变些什么,这才是通过一个案例达到的最好的效果(当然笔者希望这样的案例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