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递“刀片” 后拍“金砖” 车企自筹核心“杀器” 电池行业格局待变
日前,极氪智能科技(下称“极氪“)正式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800V磷酸铁锂超快充电池——金砖电池。该电池是由极氪全面自研而成,具有更高的电池体积利用率与量产版电池中充放电高效程度均可引领市场的特性。这款电池还是首搭于极氪全新的轿车产品——极氪007之上。
其实车企自研、自筹电池生产线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从比亚迪自研刀片电池(比亚迪本身也是一家新能源上游企业),到埃安汽车、长安汽车、大众汽车等车企都在自建电池工厂,车企们都在尽一切可能进行垂直整合,建立在上游的话语权。
这样的背景下,反观上游的电池行业,除了宁德时代这样受益于体量,以及全新技术加持的“巨鳄“外,整体行业都将面临冲击。日前就有爆出多家电池工厂已停产的消息,看来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极氪拍的什么“金砖”?
“刀片”、“弹匣”、“金钟罩”,这些电池名字已让人应接不暇,这回又来了个“金砖”,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同为磷酸铁锂材质,金砖电池与刀片电池又有什么不同呢?
伴随着全新的电池技术问世,无碍乎解决三大问题,即续航、补能与安全。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较三元锂电池有着比较弱势,但在电池稳定性上更优。基于前者的弱点,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缩小了单位体积,提升了整体容量,而极氪的“金砖”电池则是提升了同体积的空间利用率。
据了解,金砖电池的体积利用率做到了83.7%,即在同体积的电池中可放置更多电芯,使得电池质量能量密度提升了10%以上,搭载该电池的车辆满电情况下可以跑得更远。
这得益于极氪工程团队对电池进行了包括更换一体化液冷托盘,缩短采样线路总长度约157m,减少35%的核心零部件数量,在电芯之间采用航空级超薄热阻隔材料等结构与材料的改进措施。
而针对补能效率问题,得益于极氪自研的全域800V架构,匹配800V极充技术,金砖电池最高充电功率可达500kW,在10%~80%快充区间内,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500 km以上(一定要匹配极氪超充桩才可以以实现)。
金砖电池不仅充得快,放电性能更是超级加倍,其3秒脉冲放电倍率最高可达16C,搭载金砖电池的极氪007,可以轻松实现3秒级的零百加速表现。
同时,凭借超强的热管理能力,金砖电池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低温对超快充的影响,即便在零下10℃低温环境下,金砖电池依然可以实现优异的充电速度,其充电速度相比同类产品提升至少四分之一。
针对安全,在在累计交付超18万台电池零自燃的基础之上,金砖电池将极芯电池包的6大安全措施升级为8项,以创新的笼式结构,实现电池包全域安全的实时防护。
比如金砖电池在电芯表面设计了专属的金色耐高压绝缘膜,可承受4000V直流高压,耐高压能力提升27%;再比如金砖电池通过严格的研发安全标准、全面的安全结构设计以及先进的耐高压绝缘材质等,成功地通过了「超压针刺测试」、「外部火烧测试」、「6项极端工况串行测试」三项极限安全测试,全面刷新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上限。
最重要的是,通过电芯成份优化、电池包结构优化、产线智能化,金砖电池的生产效率提升超过40%,对比同等性能的三元锂电池,每度电的综合成本降低14.8%。目前金砖电池已经正式量产下线,首发搭载于极氪007,未来将逐步普及至吉利汽车集团旗下品牌的各种新能源车型上。
“宁德们“面临行业变局
自研、自建,甚至自销电池的整车企业,极氪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除了比亚迪从一开始就自主掌握三电核心技术,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汽车是自主打造电池工厂的典型案例。据了解,在2022年,埃安就宣布投资109亿元设立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并开工建设自己的电池工厂,到2025年将建成26.8GWh量产线,前期以配套埃安及广汽集团内企业为主,稳步提升电池市场份额。
这是埃安继成立能源科技公司、与赣锋锂业合作投资磷矿之后,在能源产业链的又一战略布局,旨在全面打通电池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回收及梯次利用全链产业。
无独有偶,长安汽车于今年广州车展也发布了自己的电池规划。未来,长安汽车将打造国际领先的自研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 计划到2030年,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并计划打造能源生产、存储与利用的产业闭环,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最大化。
有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30家车企宣布以自建、合建或入股的方式加入电池产业链。车企为什么要这么积极地进入电池产业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为不想给电池厂商打工。目前电池成本可以占据整车成本的60%左右,在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走高,车辆国补彻底退坡的当下,车企的成本压力大增,它们不得不入局电池产业链,以获得更低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
二是车企加强对电池产业链的布局,更有利于实现电池“个性化”定制,与整车做到更好的匹配,进而最大化发挥出车子性能,有效提升操控性、整车空间利用率,并配合轻量化技术、超充技术等,将产品体验提升到极致。
从整车企业布局电池产业的趋势可以看出来,电池行业所辖的上游企业日子会越来越艰难,马太效应正加速显现。
有数据显示,目前动力电池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8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的市占率已近八成(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还是七成左右), 而第四至第十的企业分别占据市场1%—4%,更不说十名开外的企业了。
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纷纷爆出有电池企业停工停产或退出动力电池业务。可以看出,随着整车企业的入局,以及电池行业的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这些电池企业也不得不在全新技术研发与质量管理能力上提升自己,且寻求全新的发展模式,如与整车企业绑定,做定制化的产品(如宁德时代与长安汽车的合作模式),或寻求海外市场的空间。
毕竟优秀的产品永远供不应求,而低端产能必定要被淘汰,这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商业规律。